返回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6章 废物!都是废物!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洪熙三年,六月的东海,在经历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逆转之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海面上漂浮的焦黑船骸、散落的破碎帆布以及随波逐流的尸体,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战斗的惨烈。咸涩的海风,也吹不散那弥漫在空气深处的血腥与硝烟味。

大明水师残部,在靖海伯吴亮祖的带领下,已退至舟山群岛一带。曾经舳舻千里的盛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愁云惨淡。战舰数量锐减,士气低落,伤兵的哀嚎日夜不绝。吴亮祖本人亦因旗舰受创、损兵折将而忧愤交加,一病不起。通往应天(南京)的六百里加急战报,不再是捷音,而是字字泣血的请罪书与求援信。

新明一方,虽取得了空前大捷,却也同样是伤痕累累。舰队需要休整,损毁战舰需要修复或替换,伤亡将士需要抚恤,消耗的弹药物资需要补充。韩锋下令舰队撤回核心港口进行紧急维修,同时严令前线各岛守军不可松懈,谨防明军狗急跳墙,发动报复性袭击。

胜利的喜悦,很快被现实的沉重所取代。新明上下都清楚,这一战,打掉了大明速胜的幻想,却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

新明都城,皇宫。

朝会的气氛,少了几分以往的压抑,多了几分劫后余生的振奋,但核心重臣的脸上,凝重之色并未褪去。

“陛下,”首辅周安手持玉笏,声音沉稳中带着一丝疲惫后的欣慰,“此战,赖陛下运筹,将士用命,墨司革新之功,我新明得以重创强敌,稳住危局。然,大明国力犹存,朱瞻基年轻气盛,遭此大挫,恐不会甘休,必会卷土重来。且其陆师主力未损,若改变策略,以水师为辅,陆师为主,择选我防线薄弱处强行登陆,威胁依旧巨大。”

兵部尚书出列补充道:“周相所言极是。据‘暗影’探报,朱瞻基在接到败报后,于宫中震怒,已下旨严惩作战不力之将领,同时责令工部、户部,不惜一切代价,加速建造新舰,征集粮草,并有意抽调北疆部分精锐南下。下一次来袭,其准备必将更为充分,攻势亦将更加凶猛。”

吴峻端坐龙庭,听着臣子的分析,微微颔首。他目光扫过殿下群臣,最终落在因日夜督造军械而面容憔悴的墨衡身上。

“墨卿,此战,你与军械革新司,居功至伟。”吴峻的声音带着肯定,“线膛铳与新式火药,已显锋芒。然,此仅为初成。朕要的,是能彻底改变双方力量对比的利器!量产可能否再提升?新式战舰能否更快下水?可能还有……其他更胜于此的构想?”

墨衡深深吸了一口气,出列躬身,声音虽沙哑却充满力量:“回陛下!臣等必竭尽全力!线膛铳量产工艺正在持续优化,新式火药亦在设法降低成本。关于新式战舰,‘扬威级’改进型已证明其价值,更大、更快的‘龙啸级’已在设计之中。此外……臣等根据先秦王(吴铭)遗留的一些奇思妙想,正在尝试一种……以蒸汽之力推动巨轮,不依风帆的‘自走船’之前期论证,虽艰难万分,然若能成,必将颠覆海战之格局!”

“蒸汽之力?自走船?”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多数人觉得匪夷所思。唯有吴峻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他记得祖父手札中确实有过类似天马行空的设想。

“好!无论多难,全力去试!所需一切,朕予你专断之权!”吴峻毫不犹豫地支持。他知道,技术上的代差,才是小国抗衡大国的根本。

“臣,领旨!”墨衡激动再拜。

讨论完内部事务,吴峻将目光转向周安:“周师傅,南边……情况如何?”

周安神色稍松,回道:“陛下,与那塞拉诺的秘密协定,目前看来尚在维持。其舰队停留在我们划定的‘金兰湾’进行贸易休整,并未有异动。阿尔布克尔克总督那边,似乎因内部纷争及与当地土王冲突,暂时无暇东顾。南线压力,暂得缓解。然,与西洋夷狄合作,终非长久之计,需时刻警惕。”

“嗯。”吴峻点头,“南线能稳则稳,重心仍在于北。然,亦可借此机会,通过塞拉诺,了解更多西洋诸国之情报,尤其是……他们之间的恩怨与制衡之道。”他心中已然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或许,新明未来的出路,不仅仅在于固守东海,更在于融入并利用那片更广阔世界的力量格局。

就在新明朝会商讨未来方略之时,大明应天皇宫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宣德帝朱瞻基脸色铁青,将一份奏折狠狠摔在地上。那是吴亮祖的请罪书。

“废物!都是废物!数百战舰,十万大军,竟败于海外宵小之手!朕的脸面,大明的国威,都被尔等丢尽了!”年轻的皇帝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满是屈辱与不甘的怒火。

殿内群臣噤若寒蝉。英国公张懋等主战派武将,虽感脸上无光,却依旧咬牙请战:“陛下息怒!吴亮祖轻敌冒进,致有此败!然新明叛逆亦必元气大伤!臣等愿领兵再战,必雪此耻!”

户部尚书夏原吉等则面露难色:“陛下,此次远征,耗费钱粮无数,东南民力已显疲态。若再兴大军,恐……恐伤国本。不若暂缓刀兵,以海禁困之,待其内乱……”

“困?要困到何时?!”朱瞻基猛地打断,“难道要等那吴峻羽翼丰满,彻底成了气候吗?此战虽败,然亦探明贼军虚实,其火器确有独到

洪熙三年的盛夏,在东海的血火与短暂的沉寂交替中,悄然流逝。秋风初起时,带给新明的并非收获的喜悦,而是一种更深沉的、砺刃待旦的紧迫。

新明都城内外,战争的创伤仍在肉眼可见。损毁的城墙段尚在修复,港口内,大量战舰在进行紧锣密鼓的维修与改装,工匠的敲击声日夜不息。街道上,虽已不见月前的悲怆与慌乱,但行人面色沉凝,步伐匆匆,一种无形的压力依旧笼罩着这座年轻的都城。

皇宫,东暖阁。

吴峻面前摊开着数份文书,既有韩锋从前方送来的、关于明军动向及新明防线重整的详细报告,也有墨衡关于军械革新进展,尤其是那看似异想天开的“自走船”面临的诸多难题的禀报,更有周安汇总的、关于与葡萄牙人塞拉诺秘密渠道的后续接触以及大明境内最新动向的分析。

“陛下,”周安指着其中一份来自“暗影”的密报,眉头微蹙,“朱瞻基启用成山侯王通暂代水师都督,此人虽勇猛不及吴亮祖,却更为沉稳老辣。他并未急于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而是着力整顿残部,加固其在舟山、岱山等前沿岛屿的防御,同时大力征调闽浙工匠,仿制甚至试图改进我军之火器。据闻,大明工部已悬重赏,若能献上优于新明之火器或战船设计者,赏千金,封爵位。”

“他在学我们。”吴峻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吃了一次亏,知道硬冲不行了,开始沉下心来做功课了。”

“正是。”周安点头,“而且,据南方‘暗影’回报,似乎有不明身份的大明使者,正在尝试接触满剌加的葡萄牙总督阿尔布克尔克。虽目的不明,但不得不防其相互勾结。”

“阿尔布克尔克……”吴峻手指轻敲桌面,“那个野心勃勃的总督,未必看得上大明伸出的橄榄枝,但若利益足够,一切皆有可能。告诉塞拉诺,我们可以再让出一部分非核心的贸易利润,但条件是,他必须全力阻止,或至少延迟任何大明与阿尔布克尔克之间的实质性接触。”

“老臣明白。”周安记下。

“韩锋那边情况如何?”吴峻转向兵部尚书。

“回陛下,韩都督已初步完成舰队整编与补充,受损战舰大部修复。依托狼牙礁至磐石屿的第二道防线也已加固。只是……兵力与战舰数量,依旧远逊于明军。韩将军请求,若能再得两艘‘雷震级’炮舰及相应弹药,他有信心在下一战中,给予明军更沉重的打击。”

吴峻看向墨衡。

墨衡立刻出列,面带难色:“陛下,‘雷震级’建造不易,新式火炮铸造合格率仍偏低,新式火药产能亦到了瓶颈……两个月内,最多……最多能再交付一艘,弹药也只能保障其半数所需。”

“一艘也好,半数也罢!”韩锋的声音透过传讯法阵(基于吴铭留下的简易电磁原理改进的短距离通讯装置)从前方传来,带着斩钉截铁的意味,“有总比没有强!陛下,臣等在前线,必寸土不让!只是,长久消耗,于我新明不利,还需早日寻得破局之法!”

破局之法……吴峻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关于“自走船”的构想报告上。不依风帆,不靠人力,这听起来如同神话。但他深知,祖父吴铭留下的许多“神话”,最终都化为了现实。

“墨卿,‘自走船’之难,朕知晓。然此乃我新明能否真正驰骋大洋、乃至反守为攻之关键!无论需要什么,朕给你。人才不够,就去民间寻访,去海上捞人!材料不足,就让商队不惜代价去南洋、去西洋搜罗!理论不通,就一遍遍试错!一年不成,就两年,两年不成,就五年!但这条路,必须走下去!”

墨衡感受到皇帝话语中那股不容置疑的决心与支持,胸中豪气顿生,深深一揖:“陛下信重,臣等……万死不辞!革新司上下,必效死力!”

就在新明高层为未来战略与技术突破而殚精竭虑之时,大明境内,一场针对新明技术秘密的暗战,也已悄然升级。

宁波港,一处被重兵把守的官营船厂内灯火通明。成山侯王通亲临此地,视察新下水的几艘“改进型”战船。这些船只明显借鉴了俘获的新明战舰特点,船体更显修长,火炮甲板有所加强。

“侯爷,您看,这是我们根据残骸仿制的‘震天雷’,”一名工匠头目献宝似的捧着一个黑乎乎的铁球,“虽不及贼军犀利,然威力已远超我军旧式开花弹。”

王通拿起一枚,掂了掂,又看了看旁边摆放的几支试图模仿线膛结构、却显得粗糙笨拙的火铳,眉头紧锁:“形似而神不似!射程、精度、威力,差之千里!尔等可知,陛下为此,日夜忧心!若是不能尽快追平乃至反超,下次大战,我大军依旧要用人命去填!”

工匠们噤若寒蝉。仿制易,知其所以然难。没有核心的冶金、加工和化学知识,仅凭皮毛模仿,终究是隔靴搔痒。

“加派人手!去广东,去弗朗机人(泛指葡萄牙、西班牙人)可能停靠的地方,找!找懂行的工匠,找相关的书籍!无论花费多大代价!”王通沉声下令。他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西方,那里,或许有能打破僵局的关键。

而在新明,都城外一处新辟的、戒备极其森严的河谷内,正进行着一项绝密试验。一个巨大的、冒着滚滚浓烟和水汽的钢铁锅炉被固定在特制的架子上,连接着复杂的管道和一个笨重的联动机构,机构末端连接着一个巨大的明轮。

墨衡和一群核心匠师,屏息凝神地看着锅炉压力表的指针缓缓攀升。

“压力够了!释放蒸汽!”墨衡嘶哑着下令。

阀门被打开,灼热的白色蒸汽嘶吼着冲入气缸,推动活塞,带动连杆,最终驱动那巨大的明轮,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转动起来!

“动了!动了!”匠师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尽管这装置还极其原始、笨重、低效,甚至随时可能爆炸,但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不依赖风与帆的力量,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艰难地萌芽。

消息被火速送入宫中。吴峻看着那份简短的、充满技术术语却难掩兴奋的试验成功简报,久久不语。他走到殿外,望着秋高气爽的天空,仿佛能看到那笨重的明轮搅动水流的景象。

他知道,这条路布满荆棘,遥远且艰难。但新明的未来,或许就系于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转动之上。

北方,大明在磨刀霍霍,试图以庞大的体量和学习能力弥补技术的差距;南方,葡萄牙的威胁如悬顶之剑,与塞拉诺的合作脆弱如纸;内部,资源的匮乏与战争的创伤亟待恢复。

新明,就像暴风雨中一艘修补中的航船,一面要抵挡着惊涛骇浪,一面还要奋力打造着能带它驶向新天地的、更强大的引擎。

吴峻深吸一口带着凉意的秋风,目光坚定。

“砺刃,待旦。朱瞻基,你尽管来吧。看看是你大明的底蕴深厚,还是我新明的意志与智慧,更能劈波斩浪!”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8kxs.com)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