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千年一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93章 銮驾东行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谷雨方过,长安城东北的春明门外,已是旌旗招展,甲胄森然。天子东巡的庞大仪仗,如同一条缓缓苏醒的巨龙,匍匐在晨曦微光之中,散发着威严而肃穆的气息。

前列是高举着五色旗、青龙白虎旗、以及诸多象征帝王威仪的幡、幢、旄的骑士,衣甲鲜明,在初升的日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泽。紧随其后的是手持各式兵仗、弓弩的宫廷禁卫,步伐整齐划一,铁靴踏地之声沉闷而富有节奏,震得官道旁的尘土微微颤动。再往后,才是天子所乘的玉辂,金根车,以及随行的诸多王公、重臣的车驾,浩浩荡荡,蜿蜒数里,望不到尽头。

李治身着常服,外罩一件御风的披风,在内侍的搀扶下,登上了那辆最为宽敞华丽的玉辂。他面色依旧苍白,但精神似乎因这即将的行程而略好了些,只是登上车驾时,那微微的喘息和倚靠内侍的动作,依旧泄露了龙体的虚弱。

太子李弘则乘坐着一辆规制稍次、但同样彰显储君身份的金辂,紧随在玉辂之后。他端坐车中,透过微微掀起的锦帘,望着窗外那熟悉的长安城廓在视野中渐渐远去,心中百感交集。有脱离母后直接掌控、得以呼吸一口自由空气的释然,有对父皇病体的担忧,更有对即将在洛阳接触核心政务的隐隐期待与志忑。

銮驾启动,沿着宽阔的官道,向着潼关方向迤逦而行。车轮滚滚,碾过被无数车马行人磨得光滑的石板路,发出持续而单调的声响。

行至途中,李治传召李弘至玉辂中叙话。

李弘恭敬地登上玉辂,车内宽敞,铺设着厚厚的软毯,设有书案,甚至还备着几卷书册和温着的药盏。李治半靠在软枕上,示意他在对面坐下。

“弘儿,”李治的声音带着旅途的疲惫,却努力维持着温和,“你看这关中山河,沃野千里,民户繁盛。可知我李氏先祖,是如何在此开创基业,又何以要营建东都洛阳吗?”

李弘正襟危坐,略一思索,谨慎答道:“回父皇,关中形胜,乃四塞之地,进可攻,退可守,故高祖、太宗皇帝定都于此,以据天下之中。然则,自魏晋以降,经济重心渐移,关东、江南物阜民丰,漕运维系长安,耗力巨大。且关中屡经战乱,地力有所损耗。营建东都,既可便利接纳东南财赋,控扼山东、江淮,亦可作为万一之备,分散风险,巩固国本。”

他的回答引经据典,条理清晰,显然平日用功甚深。

李治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不错,能见于此,可见你平日并未荒废学业。然则,知易行难。治理这万里江山,非仅熟读经史便可。譬如这漕运,你前番提议沿途设义仓,以补正仓,减省运耗,其心是好的,意在体恤民力。但你母后所虑,亦非无的放矢。地方势力若借此坐大,或相互勾结,侵吞仓粮,届时非但不能减耗,反成祸乱之源。为政者,需在‘仁政’与‘管控’、‘放权’与‘集权’之间,寻得一个微妙的平衡。过犹不及,此之谓也。”

他借机点拨,将朝堂上那场未竟的争论,化为父子间的教导。

李弘认真聆听,心中有所触动,躬身道:“儿臣受教。此前思虑,确有不周之处。只觉若能惠及百姓便是好的,未曾深想其间关节与潜在流弊。”

李治看着他谦逊的样子,心中稍慰,又道:“此去洛阳,你将要接触的,不再只是书本上的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军政要务。各地呈报的文书,边关传来的急递,官员之间的倾轧,利益之间的博弈……皆需你仔细分辨,审慎权衡。记住,多听,多看,多思,少言。遇有不解,可多询问随行的刘仁轨、戴至德等老成之臣,亦可随时来问朕。”

“是,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必当勤勉学习,不负父皇期望。”李弘再次躬身,语气坚定。

车驾继续前行,窗外景物变换,由平原渐入丘陵。父子二人在车中时而谈论史籍,时而探讨时政,李治虽精力不济,时需闭目养神,但每每开口,皆能切中要害,给予李弘极大的启发。而李弘的好学与谦恭,也让病中的李治感到一丝慰藉。

这东行之路,于李治而言,是病体难支的迁徙;于李弘而言,却是一条通往权力核心、磨砺心智与能力的试炼之途。滚滚车轮,载着这对天家父子复杂的期望与隐忧,碾过暮春的官道,将长安的喧嚣与母后的威仪暂时抛在身后,向着那座承载着帝国另一副面孔的东都,坚定行去。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m.8kxs.com)千年一吻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