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众人吃过饭后,易忠海和一大妈留在贾家,贾张氏热情地拉着一大妈的手。\"东旭他师娘,你们以后有福了。”
贾张氏高兴地说。
她虽然报名了街道办委员,但被淘汰了。
不过这不重要,重点是东旭的师父现在成了四合院的管事大爷。
这个称呼已经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了,它代表着手中掌握的权利。
贾张氏虽然对其他事情不太了解,但这一点她还是很清楚的,因此态度十分热切。\"哎呀,这算不上什么发展,只是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罢了,以后还得大家一起合作。”
一位大妈却摇了摇头说道。\"无论如何,我还是得祝贺师父和师娘。”
旁边贾东旭也为自己的师父感到高兴,端起小瓷杯向易忠嗨和那位大妈敬酒。\"好,东旭,你这孩子真懂事。”
易忠嗨见状,没有推辞,同样举起一杯酒,显然今天管事大爷的当选让他心情格外轻松。
一口酒下肚,易忠嗨感到十分舒畅。
尽管这段时间何家的事情让他头疼,但如今管事大爷顺利上任,让他松了一口气。
再看到对他尊敬有加的徒弟贾东旭,他对柱子那边的计划也开始慢慢放下。\"东旭,过完年,厂里会有新的加工订单,到时候你就跟着我好好学习。”
这意味着他将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培养贾东旭身上。
听闻此言,贾张氏眼睛一亮,立刻催促贾东旭:“还不快谢谢师父!看看人家,多关照我们家东旭,将来这小子肯定不会忘记您的教导!”
前院,阎富贵家。
今天老阎当选前院的一大爷,全家人都很高兴。\"爸,你当了一大爷,咱们家今天是不是该改善一下伙食?”
大儿子阎解成忍不住说道。
阎富贵敲了敲他的头:“你懂什么?管事大爷是管事大爷,吃点好的,他难道不要钱吗?”
刚当上管事大爷就想着吃点好的,这不是白白浪费钱吗?
旁边的三大妈见状,也笑着劝道:“当家的,孩子说的也有道理,毕竟这也是为组织做事,咱们可以庆祝一下,不过要控制好分寸。”
夫妻俩长期生活在一起,性格自然相似。
目前的生活虽不算富裕,但也还未陷入困境。
孩子们还小,日子尚能过得去,老阎家决定简单庆祝一番。\"对了,你注意到柱子家最近的情况了吗?”
听老伴提起,阎富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想起了上次选举时的情景。
中院的选举毫无悬念地结束了,这让阎富贵感到有些意外。
他原本以为中院的大爷会是何大清。
柱子和何大清势头正盛,即使易忠嗨参与竞争,胜算也不大。
毕竟,何大清的媳妇已经成了街道办委员。\"这是正常的。
何大清的脾气你也知道,一旦上位,可能会直接无视规则,甚至比需要调解的人更难相处。”
三大妈虽然和何家关系不错,但依然客观地分析道。\"确实如此。
即便何大清不当这个管事的,中院出了事,易忠嗨也未必能一手遮天。”
阎富贵也看得透彻。
1951年2月6日,星期二。
何裕柱的独栋四合院里,蒸笼冒出的热气弥漫开来,仿佛云雾笼罩。
空气中飘散的香味让人忍不住吞咽口水。\"爸,哥,好了没啊,我们都等不及了。”
灶台旁的小屋里,雨水和陈娟坐在桌边,桌上已摆好几盘菜。\"麻椒鸡、油酥鸭子、白菜豆腐、鲜炒豆腐皮……”
蒸笼里是一笼圆滚滚的大白面馒头。\"你这馋猫,行了,菜都齐了,可以开饭了。”
何裕柱拿好碗筷,坐到雨水旁边,轻轻捏了捏她的鼻子。
今天是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也是何裕柱穿越到这个时代过的第一个春节。
一家人团聚,何裕柱和何大清亲自下厨。
当然,这是过年期间的特殊情况。
过了今天,何大清可不会让柱子再进厨房了,主要是担心柱子的手艺把陈娟的胃口养刁了,以后嫌弃自己做的饭。
何大清一向在厨艺上毫不畏惧,可没想到如今却被自家儿子管得服服帖帖。
饭菜摆好后,四人就座,陈娟熟练地为大家分好碗筷。
自从加入街道办后,陈娟的工作愈发忙碌,基层的工作让她褪去了不少乡村习气,变得干练热情,这让何大清看在眼里很是欣慰。
饭后,雨水摸着圆滚滚的小肚子,拉着何裕柱出去放炮仗。
新年时各条巷子里不时传来炮仗声,虽然没有后世烟花齐放的震撼场面,但孩子们围在一起玩炮仗的欢乐场景依旧动人。
何裕柱早已备好几盒鞭炮。\"二踢脚。”
他从空间取出,随意拿出一个。
雨水看到后兴奋地跳起来:“哥哥,让我先玩。”
接过鞭炮,雨水开心地点燃后丢出去,伴随着鞭炮声和她的笑声,何裕柱感慨万千。
历经多年努力,从学徒成长为鸿宾楼的大厨,又掌握了许多技能,他终于在这个时代有了安顿家人的信心。
天色渐晚,在何裕柱的催促下,雨水依依不舍地跟着哥哥回家。
晚上依旧丰盛。
晚饭后,何裕柱送走父母,回到屋内继续练习国术和阅读。
接下来的几天,他带着雨水拜访两位师傅,算是提前拜年,随后便去鸿宾楼帮忙。
饭店即使在大年初一也营业,不过柱子为了陪家人,没有被排上班。
而雨水因放寒假在家休息、看书。
何裕柱曾承诺按考试成绩给予奖励,因此即便放假,雨水仍努力学习,以她的天赋和刻苦,考上大学应不成问题。
那个时代,大学生虽珍贵,但也因教育资源有限。
并非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孩子的大学费用,许多学生考上后因经济原因未能继续学业。
总的来说,想上大学需要天赋、努力及家境的支持。
何裕柱作为鸿宾楼的大厨,对外界的变化格外敏感。
尤其在年后的一个月里,他察觉到了新的趋势。
某天清晨,他在院中练完国术后,送雨水上学时,像往常一样买了份报纸。
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关于考试招考事项……”
他仔细阅读了相关内容,得知今年六月全国首次实施高考。
新闻还列举了考试注意事项及报名资格等信息。
读完后,何裕柱目光闪烁,心情激动。
他一直在利用空闲时间复习课本,就是为了这次高考。
他认为,这个时代最稳妥的路就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专注机械制造行业,这样即便未来有变动,他也能够站稳脚跟。
何裕柱握着报纸走向鸿宾楼,边走边思考此事。
高考即将恢复的消息传来,何裕柱决心抓住这个机会。
作为鸿宾楼的员工,他对这里的杨老板和师傅李保国充满感激,因为正是在他们帮助下,他才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
如今,他觉得是时候向杨老板说明自己的计划。
鸿宾楼位于繁华的四九城,尽管春节期间客人较少,但它依然是城中知名的大酒店。
何裕柱利用午休时间找到杨国涛和李保国,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杨老板,我想参加高考,将来上大学。”何裕柱说道。
听到这话,杨国涛和李保国都感到惊讶。\"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高考不是早就停了吗?\"
何裕柱拿出今日的报纸,解释道:\"这是今早的晨报,上面写着今年高考要恢复了,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杨国涛看完报纸后沉思片刻。
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也对何裕柱的选择感到疑惑。\"柱子,我知道你想提升自己,但我们这里待遇不错,而且你的厨艺很有前途,或许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厨房。
去读大学真的值得吗?毕业后可能赚不到这么多钱。\"
在这个时代,大学生确实稀缺,但对于已成大厨的何裕柱来说,继续留在鸿宾楼似乎更实际。
然而,何裕柱有自己的考量,他希望能有更多可能性。
鸿宾楼的待遇十分优渥,每月收入高达两百多万,令许多人羡慕不已。
然而,何裕柱却对此微微摇头,说道:“杨老板,有些事情并非金钱能衡量。
若我留在鸿宾楼,确实能赚不少钱,但这对国家的帮助却有限。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强大,所以我打算报考大学,学习科学技术,为国家的进步尽一份力。”
这番话也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
来到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尽管仍有竞争与算计,但人们大多怀有质朴的家国情怀。
许多仁人志士愿意牺牲个人利益,只为国家长远发展。
何裕柱并未真正牺牲,凭借过人的悟性和努力,他有信心不断提升自我,为国家贡献力量。
杨国涛听后,目光闪烁。
他心中暗自惭愧,因为换作是他,面对如此丰厚的薪资和机遇,恐怕很难做出同样选择。
经过一番思索,杨国涛点了点头,说道:“柱子,我本希望你能留在鸿宾楼,但理解你的想法。
考大学是为了国家和理想,我不会阻拦。
这样吧……”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何裕柱报名高考,无论结果如何,杨国涛都不会干涉。
如果落榜,自然继续留在鸿宾楼工作,专注于厨艺提升;若成功考上,杨国涛不仅支持其深造,还承诺每月给予二十万资助。
毕竟,上学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而这样的投资在未来定会有所回报——毕业后无论柱子是否重返鸿宾楼,都能为餐厅的品牌宣传助力。
此提议无需签订合同,纯粹当作杨国涛个人的一项投资。
听完这个提议,何裕柱心中微动。
杨老板提出的条件确实十分慷慨。
即便何裕柱未能通过考试,也有退路可走;若能考上,每月还能得到二十万的资助,而自己几乎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杨老板能够经营起如此庞大的鸿宾楼绝非偶然,他的眼界和魄力可见一斑。
仅凭柱子现有的潜力,就足以让杨老板愿意做出这样的投资。
年仅十六岁的他已达到大厨水平,若能与鸿宾楼建立良好关系,未来必定会为鸿宾楼带来巨大收益。
更何况,他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师父李保国。\"柱子、李师傅,你们觉得如何?”
杨国涛表明诚意后,目光转向李保国与何裕柱。
李保国在一旁静静倾听,已经充分了解情况。
他知道柱子一直热衷于学习,无论是厨艺还是文化知识,从未间断。
如今高考制度恢复,若柱子能考上大学,未来或许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之杨老板提供的丰厚条件,完全可以让柱子无后顾之忧地备考。
因此,李保国轻轻点头表示认可:“柱子,我觉得杨老板的办法可行。”
何裕柱自然没有异议。
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已是幸事,更别说额外附加的福利。
《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请大家收藏:(m.8kxs.com)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