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辽国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3章 婚期将近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果不其然,那白莲教到底还是与鞑靼暗中勾连在了一处。

也不知何时起,二者竟不顾大义,为了各自私欲,做起了那等腌臜勾当,全然不顾世间百姓之苦,实乃大恶之事。

于辽东之地,常有诸多胡商往来贸易。然其间良莠不齐,竟夹杂着不少鞑靼的探子。

这些探子混于胡商之中,心怀叵测,借着做生意之名,行刺探情报之实,妄图窥得虚实,实是令人防不胜防。

这一切,皆在辽东特勤组的严密监视之中。

常孤雏并未贸然收网,反倒打算放长线钓大鱼。

他想着,先任由这些鞑靼探子与胡商周旋,看他们究竟要耍什么花样。

当下,常孤雏既打算迎娶徐妙锦,那诸多事宜便需筹备周全。

迎娶之事,非同小可,从彩礼置备到婚仪安排,桩桩件件皆得用心,容不得丝毫马虎。

他一边留意着鞑靼探子之事,一边又要为婚事操劳,着实忙碌非常。

一日,小常宁仰着天真面庞,向常孤雏问道:“父亲,妙锦阿姨往后可要做姨娘么?”

常孤雏伸手轻轻摸了摸小常宁的头,和声说道:“正是,宁儿莫非不愿妙锦阿姨做你姨娘?”

小常宁赶忙摇了摇头,脆生生说道:“哪有此事,父亲,我可欢喜妙锦阿姨啦!”

恰在此时,应天府内,徐家亦着手筹备起嫁妆来。全家上下一片忙碌景象,从绫罗绸缎到金银细软,皆精心挑选,只盼着将徐妙锦风风光光地嫁与常孤雏。

彼时,徐达亦向朱元璋陈辞官之请。

徐妙锦许配于常孤雏,此乃国公联姻之大事。其间诸多事宜,须当避讳。

朱元璋与徐达相对而坐,朱元璋便道:“汝啊,何必这般,咱又岂会信不过汝。”

言罢,朱元璋忆起往昔,神色渐缓,徐徐说道:“想当年,咱与汝一同打天下,风餐露宿,披荆斩棘。每遇恶战,皆携手并肩,出生入死。那些日子,虽苦不堪言,却也畅快淋漓,历历在目啊!”

朱元璋接着又道:“咱这一众老兄弟,彼此之间,着实无需如此生分。”

徐达拱手,神情凝重道:“陛下,如今徐、常二国公联姻,此乃大事。朝中百官,心思各异,难免会揣测朝堂局势,恐生诸多事端。臣若就此退下,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堵住百官悠悠之口,消弭些无端猜测,于朝堂安稳有益啊。”

徐达又接着说道:“再者说了,上位啊,咱这岁数也着实不小喽,只想着能寻个清闲,颐养天年,享享这太平好日子嘞。”

朱元璋听闻,并未多言。待到次日朝会,便准了徐达辞官之请,且赐予诸多赏赐。

诸多文官见徐达竟舍得退下,不禁动了心思,暗自思忖,要不要设法将自己人安插进军队里头。

只可惜,虽说徐达已然退下,然目下正值壮年之勋贵仍有许多。且朱元璋又岂会就此放松对兵权之掌控。

甭管是蓝玉、常孤雏,还是沐英等辈,皆能挑起军中大梁。

尤其是常家,常孤雏、常茂兄弟二人,那军功可着实显赫。

鞑靼探子于辽东一带活动,其目的并非欲对辽东怎样。他们心里明白,辽东之地,绝非其所能对付。

若鞑靼胆敢对辽东动手,届时但凭朱元璋一声令下,常孤雏提兵而起,鞑靼必定覆灭!

倘若叫鞑靼择选敌手,鞑靼宁可与燕王、秦王、晋王为敌,也不愿与常孤雏对阵。

他们来至辽东,所图者,乃试探能否从辽东获取些许物资。若是能弄来兵器,那便再好不过。

那鞑靼探子一番折腾,却未有甚大收获。辽东之地防范甚严,他们也不过采购得些基本物资罢了,欲得兵器,更是难如登天。

未几,特勤组至常孤雏跟前,将那情况一一禀明。常孤雏面色一凛,当即下令道:“汝等务必盯紧了,切不可出现丝毫纰漏!若有闪失,定不轻饶!”

眼见婚期日益临近,常孤雏这边已然将诸事筹备停当。

张三丰真人欣然出手,以其通阴阳、晓命理之能,为二人挑了一个黄道吉日。

张三丰掐指推演,依据天干地支、星象运转,选定此日。

此日,六合相应,阴阳调和,于婚姻而言,乃上上之选。

常孤雏得此消息,心中大喜,对张三丰感激不已。

张三丰朝着常孤雏说道:“国公爷呐,日后可得好生对待妙锦丫头。那丫头品性纯善,你俩既结为夫妻,便当相互扶持,莫负了她才是。”

常孤雏赶忙给张三丰补上茶水,而后说道:“真人,我向来对自家妻室关怀备至。真人于国公府住了这许久,难道还不了解我为人?”

张三丰噘了噘嘴,说道:“好自是好,只是这妙锦丫头,实有非凡修道天赋。若不是她一门心思执着于嫁给你,老道我早就携她一同云游四方喽。”

常孤雏闻言,神色一正,缓缓说道:“真人,依我之见,出世入世,皆为修道之途。入世历练,于尘世烟火中体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方能洞察众生,此乃悟道根基。妙锦虽未随真人云游出世,却可于这世间行持善念,相夫教子,将道之仁爱播撒,亦是修道。出世求静,入世修心,二者本就相辅相成。真人以为,这尘世便非修道之地?妙锦在此,亦可悟道,不逊于云游四海。”

张三丰微微点头,轻抚长须,说道:“国公爷所言,倒也在理。只是修道一途,变幻万千。《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尘世修行,虽能体悟世情,却也易为俗事所扰。你既与妙锦结缡,需助她在这纷繁中,不忘向道之心,寻那‘致虚极,守静笃’之境,方不负她这修道天赋。”

常孤雏抱拳道:“真人教诲,晚辈铭记于心。然《道德经》亦言‘和其光,同其尘’,妙锦于尘世修道,恰是和光同尘。她在这人间烟火里,以身为范,践行道义,助我扶危济困,不也是一种道?如此,既能尽人伦之责,又可悟大道之妙,不比独隐山林更妙?”

喜欢大明辽国公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明辽国公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