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字章节,一镜到底。)
原阳县衙,现在是汉献帝刘协的临时行宫。
二堂内,刘协、刘备、曹昂三人,听到袁绍的讲述,“邺城在今日清晨,被护民军用水师通过漳河,炸开北城门攻占!”
此时的袁绍,真应了那句“色厉而胆薄”,手握将近80万大军的主帅,竟然六神无主,瘫坐于地。
刘备、曹昂稍微震惊一下,就冷静下来再思考对策。
倒是16岁的少年天子刘协,却表现出了一丝处变不惊的风度,询问道:“车骑将军(刘协封刘备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卫将军(刘协封曹昂为大司马、卫将军),
此时,我等该如何应对?”
刘协自动忽略了六神无主的大司马、大将军袁绍。
曹昂起身回答:“陛下,前时,臣已经提醒大将军,要小心杨平侧翼迂回攻击我方后部的提醒。
我军做的准备就是:让一万多河北骑兵,游弋在黄河、济水之间作为警戒,却未曾想到敌军通过水路,走漳河攻击邺城。
80万大军,若得知邺城被攻占,我军后路被切断,瞬间便会不战自溃!
即便我等能稳定局势,然80万大军、20多万匹战马,人吃马嚼,现有的粮草,最多支撑一个月。
粮尽之时,仍免不了崩溃之途!”
曹昂说的,已经是最理想状态下的稳固方式了。
毕竟,这所谓的80万大军是什么成色,在场的四人一清二楚——
大都是各家地主豪强,短时间内集结起的士兵,虽然曹昂带来了板甲、竹甲的生产方式,共计装备了将近40万副板甲,战斗力可以说是远超东汉最鼎盛时期的军力。
但指挥协调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特别是虽然有了18万骑兵,战斗力可以说是达到了有汉以来的最强实力,但这些胡人骑兵是什么德行,几人也是一清二楚——
纸面实力强的让人发指,但实际上的战斗力能有1\/3就不错了。
最关键的是,现在和杨平的30多万精锐大军隔着数十里对峙,自己的后路却被抄了!
断了粮道,兵力越多,最终的结果会败的越快、越惨!
曹昂说完,失魂落魄的袁绍当即表示:“我们即刻率军北返,夺回邺城,再做计较。”
刘备惊呼道:“大将军不可!既然我等已经得知邺城失守的消息,想那杨平定然也知他偷袭邺城得手了。
如此,我军退兵,杨平只需率大军跟随我军身后,再派细作传播邺城丢失的消息。
此地距邺城将近400里,80万大军要想返回邺城,至少需要7天时间。
在此期间,军士们一旦得知后路被断,便是兵败如山倒,毫无挽回之机!”
袁绍失魂落魄地说道:“如何奈之?如何奈之呀?”
这时,年轻的汉献帝起身,决断道:“为今之计,只有在邺城丢失的消息未曾扩散之前,
集结所有兵力,与西侧贼人杨平主力进行决战。
若能击败杨平,则我军就能安然返回邺城,尚有喘息之机。
若是失败,则一了百了!”
刘协这是准备孤注一掷——毕竟,如果集结大军与杨平进行决战,战场上,即便杨平宣布自己攻占邺城,他们还可以告诉士兵:这是敌人乱我军心之策。
刘协的决断无疑是最正确的,曹昂、刘备也是这么想的。
而失魂落魄的袁绍略作思考,便也知道这是目前他们唯一的生机。
要不然80万大军北撤,杨平在背后追击,瞬间就是全军覆没的境地!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袁绍问道:“如何保证杨平会率大军与我军决战?
毕竟,此时他只需要坚守营寨,我军若攻击不顺,他耗,就能把我们耗死在这里。”
四人沉默一会儿。曹昂坚定地说道:“陛下、大将军、车骑将军,稍后请你们整顿兵马,向西突进30里列阵。
我到杨平营地,向杨平下战书——我们明日午后与其进行决战。
我猜测,杨平早就想与我军决战了。”
曹昂所说的,刘协、刘备相信——因为曹昂此前已经给他们分析过,杨平之所以陈兵河北,不急于与河北兵马决战,其目的就是想一战结束乱世。
而当时河北兵力占优,袁绍、刘备等人决定先耗一耗杨平的锐气,对峙一个月,
等到10月底黄河水量降到最低之时,派出骑兵从千里防线越过黄河,打乱杨平的后方,甚至截断杨平的粮道,最终将杨平所部围歼在黄河以北。
但现在看来,杨平却比他们更早一步下了先手,断了河北兵马的后路。 !
几人同意了明日决战的策略,便开始传令各部做好准备。
曹昂则带着百余名亲卫骑兵,连夜向西而去。
70多里路,骑兵快马狂奔,不过2个时辰。
半夜时分,杨平在武陟县外的中军大帐见到了曹昂。
和3个月前放回去时神采奕奕的曹昂不同,此时的曹昂面色憔悴——
这几个月来,为了整合河北力量对抗杨平,为其父亲曹操报仇,曹昂基本上是殚精竭虑,每日的睡眠不足2个时辰。
以至于杨平见了曹昂,都惊讶地问道:“曹司正,怎如此憔悴?”
见杨平仍愿意称自己在他治下时的官职,曹昂心思复杂,行礼说道:“都督风采依旧,更胜往昔!”
杨平示意身边的亲兵给曹昂送上温水,奉上点心。
曹昂面对着杀父仇人,却难得的静下了心思,一如当时在杨平身边时一样,自在地吃着点心,喝着温水。
缓过劲儿来,杨平笃定地问道:“曹司正此来,是向本都督下战书也!”
杨平在下午时分,就接到了9只飞鸽传书——邺城方面发的是10只飞鸽,回来了9只,这个传讯效率已经是相当高了。
进而,杨平在曹昂到来之前,已经部署完了作战会议,只等明日天亮,便会率军东征。
听闻杨平此言,曹昂起身:“正是向都督下战书而来——约定明日午后,在原阳县以西30里外进行决战。”
杨平点了点头,“曹子修,就本都督在徐州击杀你父亲一事,你有何看法?”
这个问题,是曹昂必须要面对的——以曹昂对杨平的了解,杨平一旦逼河北兵马决战,那就是有必胜的把握!
战后,曹家、夏侯家会有何归途,全靠自己此时的表现了。
曹昂沉默一会儿,说道:“都督,两军对垒,各施计谋,互相厮杀,此为公战,非为私仇。
我父不敌都督,战死沙场,不曾辱没我父之威名。
如此,曹昂与都督无有私仇,有的只是天下之争——
各路诸侯踏入争霸序列,就得做好身死族灭的准备:
可以我杀人,也可以人杀我!”
曹昂的意思,杨平明白,但仍然冷酷的说道:“本都督在徐州击杀曹仁、夏侯渊,此为你宗族长辈。
我太平民团和你曹家、夏侯家也算是结了死仇。
此战过后,本都督决定将你曹家、夏侯家斩尽杀绝!
当然,你曹家、夏侯家可以留一名幼子延续血脉,这是本都督能给你们的最优条件。”
斩尽杀绝,是对敌人最大的尊重!
杨平和曹家、夏侯家结的是死仇,他可不会当东郭先生,留着曹家这一帮人。
听杨平如此言说,曹昂沉默少许,向杨平行礼:“都督,若明日曹昂战死,可否将曹昂与我母亲葬于一起?
您应知,昂非母亲亲生之子,然……”
曹昂没说的是,丁夫人对曹昂是真的疼爱(此时的丁夫人,因曹操之死,实际上已经处于疯癫状态)。
曹昂也知道,杨平一旦下定决心就不会改变,也没有为其母亲求情,只是希望能够母子葬在一起。
杨平淡淡地说道:“可以。你父亲曹操,本都督将他埋在泗水河旁边,就让他看着当年被他屠杀的徐州百姓尸体堵塞的泗水河,永世忏悔!
你与你母亲,本都督可以给你们选个合葬地,让你坟头尽孝。
想好曹家、夏侯家留谁了没?”
“我幼弟曹植,年方4岁,不知都督可否留其一命?” 曹昂躬身。
杨平点头:“可以。”
在杨平心中,是真不想要了那位才高八斗的才子性命——4岁,我慢慢养着吧,天下的文采不能断了。
曹昂这一次出使杨平大营,其实就是来交待后事的。
因为杨平已经把他们算计得死死的,在曹昂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
斗志都没了,这场仗他们怎么赢? !
当曹昂再次回到原阳县的时候,天色已经快亮了。
数十里的连营,此时也已人头攒动,喧哗了起来。
此时,所谓的临时行宫里,刘协正在做最后的军事部署。
曹昂走后,刘协、袁绍、刘备召集了公孙瓒、杨彪、荀彧等十多名高级领兵将领和谋士,直言说要与杨平大军决战。
至于原因,只说我河北兵马强壮,正应趁此时兵强马壮之际,击破杨贼,还天下一个太平。
可以说,袁绍哪哪都不好,唯一的一个好处就是,没有让邺城失守的消息传播出去。
所以,曹昂回来的时候,众人看向他,接连问道:“卫将军,那杨平可答应午后决战?”
曹昂点头,对着刘协行礼道:“陛下,杨平同意,今日(十月初一)午后,在原阳以西30里处决战。”
于是,刘协开始按照商议好的策略做部署工作。
只听刘备代替刘协做部署,道:
“由陛下(刘协)亲统御营,在原阳县西侧25里起高台,设皇龙大纛(dao)!
(这是刘协要求的,这位已经有些孤注一掷的皇帝,决定龙纛前压,鼓舞己方联军士气。)
周边环列3万禁军,由董诚统领,列“圆阵”护驾。
大司马、车骑将军刘备,太尉杨彪,协助陛下指挥全军。”
“大司马、大将军袁绍,统领后军,驻守济水西岸连营五十里,
以20万民夫和3万精锐步兵,分10段驻守,重点保护我军后路与粮草囤积点(此时的袁绍,也就只能干点这样的活了)。”
最后,52万河北兵马,将会在原阳县西30里外部署这样一个阵型:
主战场阵型——原阳县西30里平原,南北正面宽20里,纵深5里。
* 第一层:前锋突击线——12万胡人骑兵,宽20里,纵深1里。
任务:以绝对冲击力,突破杨平步兵大阵的前沿防线,撕开至少3处缺口!
部署:
乌桓骑兵(5万):居左翼,列“横队密集冲锋阵”,蹋顿亲率1万骑兵为第一波,后续4万轻骑兵紧随,重点冲击杨平左翼阵线。
鲜卑骑兵(4万):居中央,轲比能领2万“骑射先登”在前,边冲边射,压制对方弩兵,后2万突骑跟进,目标撕开杨平中军核心。
匈奴骑兵(3万):居右翼,呼厨泉列“梯次冲锋阵”,分3波(每波1万)依次冲击杨平右翼,利用轮次冲锋消耗对方防御力量。
* 第二层:中军步兵大阵——35万步兵,位于骑兵后1里地。阵列宽20里,纵深3里。
任务:承接骑兵突破成果,以密集阵型巩固缺口,碾压杨平战线;
若骑兵失败,则顶上去与杨平正面相持。
部署:
前队(10万):主将,大司马、卫将军曹昂,副将曹洪、张合,列“盾墙长矛阵”——
前排3万重甲步兵,组成人墙,后排7万轻步兵。
紧贴胡人骑兵后阵,骑兵突破后立即填补空隙,防止杨平反扑。
中队15万人,由刘协御营直接调度,刘备为监军,协调各部。
张飞领1万重甲步兵为核心,外围列“鱼鳞叠阵”(层层相护,弓弩手藏于阵中轮射),保护中央指挥系统,同时作为总预备队。
左右两翼10万人:由夏侯渊,高览,分别统领,列于左右两翼。
连接前队与御营,负责收容溃兵、封堵杨平可能的反冲击缺口,同时保障与后方的通讯。
*第三层:北侧机动骑兵,5万河北精骑,位于中军左翼以北1里,沿平原横向列阵。
主将公孙瓒,副将颜良、赵云。
任务:
若胡人骑兵突破成功:立即从北侧斜插,沿缺口冲入,以“锥型阵”向杨平阵后掩杀——
颜良领1万重骑兵在前,公孙瓒、赵云领4万轻骑兵扩大战果,彻底冲垮杨平的指挥体系。
若胡人骑兵失败:公孙瓒、赵云率部向南转向,从杨平大阵北侧发起侧击——
利用平原无遮挡的优势,快速迂回到侧翼,攻击杨平左翼与中军结合部,为步兵大阵争取喘息空间。
优势:战场为平原,骑兵机动畅通;
向南可直扑黄河南岸(堵死胡人退路),向东可回援中军,战术灵活性极高。
*关键细节强化
步兵大阵衔接:30万步兵阵中,每隔1里地设一座“指挥楼”(高3丈),楼内旗手根据御营指令调整阵型,确保20里宽的正面始终保持完整,避免因局部溃败导致全线崩溃。
胡人骑兵约束:在骑兵阵后埋伏1万袁绍嫡系步兵,持长戟,名为“接应”,实为防止胡人骑兵溃败时乱冲己方步兵阵(符合乱世联军的猜忌心理)。
士气维系:御营每隔半个时辰擂鼓三通,禁军齐声高呼“陛下万胜”!
配合刘协龙纛的视觉冲击,强化步兵死战决心!
**此部署完全依托平原地形,以“骑兵破阵+步兵压上+侧骑收割”为核心逻辑,既突出胡人骑兵的冲击力,又发挥公孙瓒骑兵的侧击价值。
同时,通过刘协的龙纛前压,与袁绍的“守后”,形成了一个由17万骑兵、35万步兵,52万大军组成的在冷兵器时代,堪称无敌的作战阵列!
可是,这么完美的阵列,杨平根本就没想着跟他们正面开打!
杨平始终认为,一个现代的普通人,在三国时代能赖以为依仗的,无非是自己超越2000年的见识和知识。
能用实力碾压,就不要去参考计谋。
而面对古代战争——这种平面的战争态势,杨平的破局之法,便是把平面战争打成立体战争!
用自己一直赖以为依靠的火药,打击敌方的指挥中枢、通讯节点。
最重要的是,利用古人迷信的思维,直接将敌方的士气、信仰全部打崩,剩下的就是抓俘虏了!
所以,建安元年十月初一中午,杨平的大军,就按照他部署的“抓俘虏战法”开始,在原阳县西侧35里地外的平原,列出了阵势。
杨平大军列出的具体阵势为:
*步兵*
由护民军步兵总督张辽为主将,何仪、胡三、杨虎、何曼等人协助指挥。
护民军6个镇30个步兵师,以每个步兵师列出宽300米、纵深一里地的方阵,依次排开,列出一个南北正面宽度将近20里的步兵阵线。
杨平的每个步兵师都是6000人,甲胄齐全、器械完备。
每个师配备120门装在双轮架子车上的三弓床弩(改进型,装备滑轮组,具备快速上弦能力)。
每个师还装备120部轻型配重式投石车(同样具备速射能力)。
每个师里,有10名在眉心处画着红色闪电的杨平亲卫,每人装备2颗轰天雷,由该师师长直接指挥,不到危急关头不会使用。
这么一个正面宽度将近20里的18万步兵大阵,杨平是指挥不了的,
只能由张辽充当总指挥,鲁肃作为军师副手,再加上每5个步兵师组建一个镇级指挥部,这样一层层分级指挥。
好在的是,护民军是没有内部协调问题的,这些部队都是杨平一手带出来的,协调指挥对张辽来说,能做到如指臂使。
所以,当张辽率队,列成了这个正面20里的作战大阵之后,天上的太阳才绕到正南方向。
而对面的河北兵马,骑兵也只是懒懒散散的在5里之外缓慢地集结着,步兵也是一队一队地向前集结。
估摸着还至少得一个时辰,河北兵马才能列阵完毕。
不过,目前对张辽步兵大阵最有威胁的,还属于河北兵马正北方——公孙瓒、颜良、赵云率领的5万河北精骑。
这些人早已列阵完毕,一方面,他们是为己方士兵压阵,特别是准备让那12万胡人骑兵到正前方作为一线突击力量,必须得有人能镇住他们。
很明显,公孙瓒、颜良这两人就能镇得住那些胡人骑兵。
另外,公孙瓒的5万精骑首先出动,也是存着——在护民军行进之时找出破绽、直接攻击的意图。
可惜,杨平的护民军行军布阵,完美得如一台精密机器,公孙瓒根本就找不到破绽。
更何况,公孙瓒现在要考虑的不是对面那18万步兵,而是在步兵最北边,跟他面对面的护民军车骑部队。
杨平在河北共有4个车骑师,加上后勤部队有4万余人。
前些天凉州平复,有一万多骑兵赶着2万匹战马来到此地助战,杨平就将这一万多兵马全部打散,编进4个车骑师。
这样,护民军5万人的车骑部队,由徐晃充当主帅,张和、刘处、张绣、黄忠、孙策等人作为辅助,
就在杨平步兵大阵的最北边进行压阵,正对着河北骑兵。
不同于河北骑兵用的这些古代骑兵战法,护民军的车骑部队,真正做到了战车、骑兵、步兵协同配合作战,如墙而进的模式。
在前方观阵的赵云、颜良、公孙瓒三人都是极为高傲之人,但看了那个正面宽度5里地的护民军车骑战阵之后,一个个面色凝重,心下略作估计:
若是两军进行对冲,自己这5万河北精骑,根本就不是对面的5万车骑部队的对手。
要想正面击败这5万车骑部队,最起码得把靠近最北边的蹋顿5万乌桓骑兵拉过来助阵,方才有一丝胜机。
杨平以5万车骑部队压阵,18万步兵前线列阵,自己的中军则由近卫营、教导营2个营级指挥部,各指挥一万精锐护从中军(包括2000人的神机营)。
在后部,是由6个师约4万人组成的战略预备队,这些部队由杨平的中军负责指挥。
正面战阵总兵力29万人。
而在武陟县一线,则由后勤总指挥钟矛负责指挥5万后勤兵,守卫各个营寨。
同时,从昨天晚上接到通知开始,黄河南岸共6个预备师,加上后勤部队共4万人,由何冬指挥,抵达黄河北岸,作为另一支预备部队。
同时,在邺城的偷袭部队,加上在黄河南岸的戒备部队约有8万人。
由此,杨平河北大战,共出动46万部队(黄河南岸的百万支前民夫未计算在内)。
在杨平那辆24匹战马拖拽的黄金战车上,摆放于战车顶部的日圭,指向线从正中方向稍微偏移,意味着十月初一的正午已经过去。
在杨平这个将近30万人的作战大阵中,士兵们开始分批次拿出随身携带的作战干粮就餐——
主要就是富含了油脂、糖、盐的饼干,这个属于正常野战干粮。
而他们携带的水囊里边装的则是糖、精盐混合的羊奶,这也属于战前高能餐。
而这些士兵们,每人还携带了一块重量2两(100克)的神力饼干,这块饼干里面可就加了麻黄碱等兴奋药物,属于临战时才会吃的。
早上出战前,这些士兵们一人吃了数个肉包子,早就把肚子里填满了油水。
中午再加这一餐高糖、高脂肪、高盐、高蛋白的作战餐,临战前再来一块神力饼干——杨平做过实验,可以让这些士兵打上一天一夜。
当然也是有后遗症的,打完之后基本上就能给你累虚脱。
但这不重要,因为今天这场大战,说是将近百万人级别的大战,但实际上,杨平预计:自己手下的士兵们最终只能去抓俘虏,都会有一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
看下自己的手表,现在是下午1点整。
列阵的护民军士兵们,仍然是坐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马扎子上。
十月初一,今天的天气很好,气温十多度,微微的西北风,蓝天白云。
这个季节是最适合打仗的,不冷不热。
而面前的战场则是一马平川,里边的农作物早就被收走了,附近的居民因为百万人级别的大军对峙,早就撤走了,这地方就成了最适合厮杀之地!
站在2丈多高的战车指挥塔上,杨平拿着自己最新力作——高倍镜双筒望远镜,观察着正东方向。
(此时太阳在正南偏西方向,对于东西两边列阵的两方来说,光线不影响2支队伍作战。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太阳会达到西面,那就影响正东方河北兵马的攻击视线了。)
透过自己这个绝对超过八倍的望远镜,杨平看到十来里地外,被搭起了一个5丈高的高台。
一个黑红相间的龙纛,高高地立在那座指挥塔上。
得益于杨平不错的视力,他甚至能看到一个穿着红色甲胄的年轻人,在高台上向西侧观望。
杨平猜测,那大概就是16岁的汉献帝刘协了。
“不错、不错!至此生死存亡之际,这位少年天子也知道龙纛前压,来鼓舞士气。”
杨平收起望远镜,对着站在指挥塔下的周瑜说道:“公瑾,刘家皇帝龙纛前压,正常情况,我军该怎么破?”
周瑜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站在高度一丈的指挥车顶,观察前方。
他看的不是太仔细,因为他那个望远镜倍数有点低,不过十多里的距离,勉强还是能看得到指挥台上的龙纛。
周瑜感慨地说道:“都督,正常而言,若是让河北兵马全部集结完毕,
再有皇帝的龙纛前出,这50多万乌合之众,已经可以和咱们的这30万精锐拼个旗鼓相当了。
就是不知道都督您准备了什么后手,难道就是,列阵前边的那2000手持管状武器的神机营?”
这是周瑜疑惑的,也是杨平手下众将的疑惑。
但是杨平手下有2个人不疑惑,一个是步兵总指挥张辽,另一个是车骑总指挥徐晃。
这2个人在前几天,被杨平带着到一个秘密基地,观看了神机营和龙骧营的演练。
回来之后,这2位就变得异常狂热——甚至于杨平这种让步兵列一线战阵,一旦被攻破,很容易溃散的阵型,张辽和徐晃都表示:按都督说的来!
杨平对周瑜表示,好戏即将开始——站在指挥台上的杨平,看对面压阵的5万骑兵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而在大军正面,12万胡人骑兵也勉强在各部首领的约束下,汇成了阵势。
而后边的35万步兵,此时已经勉强的到达各自战位。
杨平看看时间,已经将近1点半。把周瑜请上了自己的指挥台(这个指挥台站2个人没问题)。
将自己手中的双筒望远镜交给了周瑜。杨平手指向了河北兵马阵列的最南方:
“公瑾,最南方侧翼的5万兵马,是由黑山军张燕所部整编而来。
几个月前,我派遣白波到张燕的黑山军,教他们造陶甲、造木甲,将虫粉的制造办法,以及野外生存的办法,通通的交给了这帮黄巾余部。
本来指望他们给袁绍拼个你死我活,为我军争取时间,削弱袁绍。
谁知汉献帝刘协一出,这帮人在河北重兵围剿和皇帝亲自招安的选项中,选择招安。
但是,他们以为本都督的东西是那么好拿的吗?
此时,我们的白波将军,已经在这支5万人的侧翼队伍中。
与白波将军相熟的黑山军军官都会被劝解。
本都督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告诉他们:战争不到最后的胜负,你等就不要出手。
若是我护民军败了,你们尽管来追击;
若是河北兵马败了,你们老老实实的蹲在地上等着被俘虏就行了,自己的小命要紧。”
周瑜的视线扫到了杨平指向的最南方——那一支5万人的侧翼部队。
仔细看的话,就能看出与其他兵马有所不同——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临战前的紧张感,反而都有些吊儿郎当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特别的精锐呢!
实际上,昨天晚上,白波抵达黑山军张燕的营地以后,就联络了十几个交情不错的小头领。
从底层那些统领百十人的基层军官开始宣传,只说道:明日大战,乃百万人级的旷世大战,想要活命,就要长个心眼……
而此时,随着各个军阵列阵完毕,白波直接带着几名军刺成员,赶到了张燕的指挥台前。
白波以极其真诚的说法向张燕表示:你老兄无论是造反,还是投靠朝廷,无非是为了个人富贵。
现在,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这场仗你该何去何从?
你老乡我,给你的提议就是:战争未分胜负之前,你就不要出手,否则,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看着这位几个月前手把手教自己怎么把队伍壮大的老乡,张燕多多少少是有点愧疚。
但这厮的愧疚很快就被甩到了九霄云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此刻还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于是,张燕向白波表示,自己愿意坐山观虎斗。
对于如此识时务的张燕,白波直接掏出了一面红旗。
这面四四方方的红旗,正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白色十字道,插到一个旗杆上后,就这么轻柔的来回晃动。
十多里外的周瑜惊讶的对杨平说道:“都督,您说的那个张燕营地,有一面特殊的旗帜在晃动。”
杨平接过周瑜的望远镜定睛一看,呵呵一笑:“公瑾,此战,南方敌军这5万侧翼部队就不用管了。”
说着,杨平拿着望远镜,再次扫到了汉献帝刘协的指挥台。
就见这位天子拔出宝剑,不知道说了句什么。
不多时,隆隆的战鼓声就传了过来。
一声声的“陛下万胜”!从河北兵马的步兵阵列里响了出来。
杨平收起望远镜,对周瑜说的:“公瑾,我军的攻击要开始了。
如果顺利,这场战争就是抓俘虏。
当然,如果陷入苦战,本都督昨日交代过,由你作为30万大军的总指挥,以防万一。如何?”
可以这么说,在三国时代,天生的统帅大概只有周瑜,就连张辽都只能算是准统帅。
杨平费劲巴拉的把周瑜拉来,就是做个保险。
一旦自己制定的战法、战略没有成功,那就只能靠周瑜来统帅30万大军,进行正常的反击了。
周瑜则是没想到杨平会如此信任自己——就连他原来的主公孙策,也不过是被杨平扔到车骑部队统领一部,作为陷阵之将使用。
自己却被杨平拉到了指挥车上,作为副统帅使用。周瑜当即向杨平行礼道:“请都督放心,若事有不谐,某自当拼死效力。”
见周瑜答应,杨平对着车下的亲卫说道:“亮旗!”
就见杨平指挥车旁的空地上,6名亲兵平面摊开了一面长度十米,宽度六米的巨大红旗。
站在六、七米高的战车上,杨平看这面红旗十分巨大。
若是站在1000多米的高空上看这面红旗,那就是隐隐一个小红点。
若是再持有一个八倍镜的单筒望远镜,那这个红旗就相当醒目了——
千米高空的云层上,此时正排列着5队100个直径7丈(16米)的热气球。每一队由20个热气球组成。
每队的领头气球上面,纹着红色的盘龙,下面吊着一个长度约三米,宽度约1.8米,高度约两米的一个流线型吊篮。
吊篮后边是一个直径1.2米的四片手摇式螺旋桨。
没错,这就是杨平的终极大杀器——热气球。(各位看官先不要开喷,本章结束,会有对热气球的介绍。)
为了这100个热气球,杨平用了2万匹丝绸。
而为了给热气球提供燃料,他还特意种了一万多亩芝麻,
芝麻油,是目前杨平在东汉末年能够获得的最好燃料。
这种油燃烧产生的烟雾比桐油小得多得多,而且热值也比较高,
而且芝麻油没有挥发性,燃烧也比较稳定,不会对用丝绸面料制成的热气球球面造成损害。
而杨平的热气球,每个热气球有3名驾驶员。
这些人都是杨平太平民团的团员,上有老下有小,分有功勋、爵位、土地。
忠诚度就如他们的主管于铁所说:这天下,就没有任何一支部队,会比这支部队更为忠诚!
因为杨平缴获的丝绸颜色不同,所以热气球的球体大多是五颜六色的。
所有的吊篮骨架,使用的是极其坚韧的拓木,外层使用的是坚韧轻便的竹篾编制。
吊篮整体而言,金光灿灿。
而杨平的工匠们根据杨平的提示,将整个吊篮进行彩绘——如果吊篮被吊起来,从下往上看,就是一个金光灿灿的巨龙,张开大口。
那森白的獠牙,真真正正的是欲从天而降,吞噬下边的人物!
最妙的是吊篮正中间,也就是龙口之中,挂着六枚金光灿灿的炸弹。
这种炸弹使用的是三公斤的铜制外壳,内里装的是五公斤的黑索金炸药。
100个热气球600枚炸弹,用了杨平三吨黑索金炸药,直接把杨平八成的库存都给用光了——手搓黑索金5个多月,也就搞出那么不到四吨的炸药。
在6个以圆形轮式排列的炸药中间,有一个射击观察孔。
这个观察孔里面有一个四倍镜的单筒望远镜。在望远镜的中心设有十字标。
望远镜可以前后活动2度。上面的成员会根据热气球的行进速度,在正前方设定2度之内的提前量。
杨平的热气球部队攻击高度为200米。这个高度,地面的弓弩根本就攻击不到它。
而带着十字标,安排好提前量的热气球投弹,命中误差范围,基本上能控制到十米之内。
五公斤的黑索金炸药杀伤半径超过50米,基本就是古代定点清除的最佳武器!
当杨平战车旁边拉起巨幅红旗,在千米高空作为领头热气球的观察员于铁,通过自己这部指挥热气球下部的八倍观察镜,立马就发现了杨平出击的命令。
于铁头也不抬地询问道:“老二,现在高度多少?”
被称为老二的副手观察那个直径约一公分,长度约一米,被放在铜皮套内的水银高度计说道:“高度1100米。”
于铁继续道:“老三,观察一下后边各部状态。”
那位被称为老三的副手通过后部观察孔观察后,大声说道:“5个攻击大队,全在这片区域内。”
于铁站起身来,直接下令:“老三,发信号。龙骧营按原计划进行攻击!”
老三大声应“是”,然后轻轻地搅动吊篮尾部的把手,外边那个直径一米二的四叶螺旋桨开始缓缓转动。
老二则关掉了吊篮顶部一个火焰排口,于铁这个纹着红龙的指挥热气球,便开始从1100米高空缓缓下降,顺着微微西北风向东南而去。
和于铁并排的4个纹着红龙的指挥气球,见到于铁行动,这4个大队级的指挥气球,也纷纷做出了降低高度、向东南而去的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五排热气球间距都是500米,保证他们能够看到龙头的行动,而不会因为靠得太近撞到一起。
见前排5个龙头开始行动,跟在5个龙头后面的19个热气球纷纷开始下降高度,以500米的前后间隔向东南而去。
站在5丈高指挥台上的刘协,此时是有些意气风发的——自己的50多万大军此时已经彻底展开!
虽然他不知道曹昂为什么会如此悲观,说自己打不赢这仗。
但就刘协自己的观察而言,对面的护民军阵列确实精锐,但自己比他们多了20多万人,特别是骑兵,己方拥有绝对优势。
刘协实在想不明白,他怎么会输?!
此时,刘协的第一通战鼓已经结束,己方士兵们回头,就能看到自己的龙纛,以及立在龙纛下的大汉天子。
几十万大军的士气已经到达了顶峰!
刘协问旁边的刘备:“大司马,我军是否可以抢先攻击,试探一下对面贼人的反应?”
刘备劝降了公孙瓒以后,成为了汉献帝认可的刘家宗室子弟。
当然按辈分,他肯定不会是皇叔,有可能是汉献帝的侄子。
但是刘备宗室身份是没跑的。
全副甲胄的刘备仔细的观察了前队,开口说道:“陛下,可再等一通鼓。
我军将士刚刚集结完毕,行进时耗费了些体力。
一通鼓后只是整顿完毕,二通鼓结束之后,我等便可下令,让胡人骑兵前去试探。”
16岁的汉献帝刘协,政治智慧那是老刘家与生俱来的,军事能力还是稍弱。
不过,有身旁这位南征北战十多年的宗室大将代为指挥,汉献帝是比较放心的。
于是说道:“战阵之上,一切凭大司马做主便可。”
刘备躬身:“多谢陛下信任。”
刘协扶起刘备,自信满满地抬头向西望去。忽然发现西面高空上,好像有几个小黑点。
定睛一看,那不是几个小黑点,而是很多小黑点。
刘协拍拍刘备:“大司马,且看天上,难道是南飞之鸿雁?
也不对,鸿雁此时应是南飞,怎会向东飞来。”
刘备也抬头,带着那个盆领甲让他抬头极为费劲儿,不得已取了头上的兜鍪,这才发现有五排排列极为紧密的小黑点,正向东南方己方大阵而来。
在刘协、刘备抬头观察天上的小黑点的时候,立足于河北兵马大阵之内的60多个传讯台上的指挥官们,也在抬头望天,都被这从西北方飘来的黑点闹得摸不清头脑。
而杨平阵中,抬头观天的杨平对着周瑜呵呵一笑:“公瑾,且看本都督的神龙天降,哈哈……”
不同于汉献帝,他们只能是目视,周瑜手中可是拿着杨平的八倍望远镜——
此时已经下降到800多米高度的热气球,被周瑜看得一清二楚。
若不是杨平这望远镜带着拉带,就直接从周瑜的手里掉到地上了!
目瞪口呆的周瑜,昂着头对着杨平喃喃的说道:“都……都督,您把天上的龙给请下来了?
那是龙!龙!”
不仅周瑜目瞪口呆,杨平手下的旅级以上军官,人手一个单筒望远镜。
看着从己方阵列后边飘过去的热气球,一个个都是呆若木鸡——
从他们那个望远镜的镜头里,能看到的就是,被绘成张着血盆大口、缓缓降落的巨龙!
这个就是视觉差的问题,从下边往上面看热气球的彩绘,加上吊篮的彩绘,那就是标标准准的巨龙下凡!
这些军官们在心中都升起了浓厚的敬畏:“杨都督果然是神仙下凡,能请来巨龙助阵,还是密密麻麻的巨龙从天而降!”
随着上百个热气球缓缓向东南而行,慢慢降低高度。
正应着西侧列阵的河北兵马,已经发现了这五排排列极为紧密的小黑点,正向东南方己方大阵而来。
在靠近河北兵马大阵上空时,这五条巨龙慢慢变成了十条巨龙,形成了10乘10的阵列。
“老二,现在高度多少?”
“400米。”
“都督言说,此地的海拔高度为70米,也就是说,我们距地面330米。再下降100米。”
“是。”
“老三,能否控制方向舵,赶到那个龙纛之上?”
“没问题,现在风速、风向较为合适。”老三打开了吊篮一侧的一个折叠扇,这个折叠扇的宽度达到了一米五。
打开以后顺着微风,缓缓地将于铁这个热气球向汉献帝的龙纛缓缓压去。
随着于铁的热气球不断降低高度,抬头的汉献帝刘协以及刘备,都是大脑里一片空白——
只见一条红色的、张牙舞爪的巨龙正在从天而降,向自己的指挥台飘来。
200多米的高空,于铁通过投弹了望口的望远镜,纤毫毕现的看到了这位昂首观天的少年天子,心中评价道:
“嗯,除了比我家都督稍微俊俏一点,真是哪儿都比不上我家都督!”
不过,这不影响于铁的操作,“老二,现在高度多少?”
“距离地面220米。”
“稳住高度,不要再下降了。”
“是。”
“老三,现在前进速度多少?”
“大约四米每秒。”
“能否稳住速度、航向?”
“没问题!”
根据这个高度和前进速度,于铁将瞄准的投弹望远镜,向正前方调整一度角。
近了,更近了……
当投弹窗的十字标瞄准了汉献帝刘协,于铁果断的双手开弓,拔下了两个插销。
挂在热气球吊篮底部的两颗装药量五公斤的炸弹,开始自由滑落。
刘协、刘备就看到这个张牙舞爪的巨龙,从口中吐出了两颗金光灿灿的蛋。
对,就在此时,刘协还在想:
难道这天上的巨龙,是想给我这个真龙天子送两颗龙蛋?待孵出巨龙,就能为我刘家皇朝所用?
不等这刘协思绪完成,就见两颗金光灿灿的蛋,直直地砸到了这个方圆3丈的指挥塔上。
“轰!轰!”
两声巨响,十公斤的黑索金炸药威力,足可以炸塌一栋楼!
在皇帝指挥塔旁的御营亲卫们,就见那个高耸的指挥塔直接在冲击波中变得粉碎!
那高高竖起的龙纛,也是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指挥塔周边百米之内,所有的士兵都被冲击波震倒。
更有倒霉的,被那横飞的弹片削掉了脑袋、胳膊。
巨大的声响,让周边的士兵们耳朵失聪,战马则被惊得到处乱窜……
十多里外的指挥战车上,杨平放下望远镜,不屑的说道:“汉献帝,你敢龙纛前压当靶子,本都督就能给你来个神龙天降斩首!”
于铁两枚炸弹落下,炸毁了汉献帝刘协的指挥塔,
随着那高高飘起的龙纛化为乌有的,还有被皇帝御驾亲征、龙纛前压,勉强提起来的河北大军士气!
见皇帝被从天而降的巨龙干掉,这些迷信的古人大脑短暂宕机后,宁愿相信是刘家江山气数已尽,天降天罚收拾了他们!
也不愿意相信这是对面制造出来的武器。
不过,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
随着于铁的炸弹响起,陆陆续续到达河北大军各个指挥塔上空的热气球部队,开始发动攻击。
200多米的高度,前进速度控制在四米每秒。
在山区紊乱气流中训练了两三个月的杨平空中部队,在平原地区这种开阔地带控制热气球,简直堪称得心应手。
随着一枚枚金光灿灿的炸弹从天而降,一个个高耸出地面两三丈的指挥台被炸掉。
一个个能够在这个时空留住姓名的武将,比如说张飞、公孙瓒、张合、高览、夏侯惇、曹洪……
以及威名赫赫的异族首领步度根、塌顿、呼厨泉……
他们高高举起的大纛,就是最好的攻击目标。
100个热气球,第一波攻击就带走了100个目标!
因为从天而降的这种战法,在这个时代这是第一次,在之前别说见识过,连听都没听说过。
特别是杨平把那热气球,绘成了极具迷惑色彩的巨龙。
这些东汉人的思维中,龙能从天而降,这是很正常的,但从来没有听说过龙能被人控制。
所以,第一波攻击结束之后,除了曹昂见到这些热气球,降低速度从西面飘来,联想到杨平的鬼神莫测的手段,当即率领亲卫离开了自己大纛的所在位置,躲过一命。
汉献帝刘协这50多万大军的万人以上指挥层,几乎被一锅给端了。
更要命的是:黑索金炸弹巨大的威力,加上巨龙从天而降的震慑。
第一波打击之后,几十万河北大军在群龙无首的惊惧之中,开始发了疯的四散逃命,口中高喊着“天罚!天罚”,根本就没有任何士气!
特别是列阵在步兵之前的胡人骑兵——这些极具畏惧鬼神的胡人,见到从天而降的巨龙吐出了金光灿灿的蛋,把自家的首领给干掉了,首领身边的人还被炸成了粉碎!
一时间脑子宕机,条件反射的骑着战马想逃离这片战场。
但被巨大声响震懵的战马,却不受控制地开始到处奔逃,马上的骑兵也摔倒了一片……
北面是同样混乱的河北骑兵,这个地方的胡人骑兵,要么向西攻击杨平的阵列,要么向南逃离这片鬼地方。
但是还不等这些骑兵行动起来,就见天上的巨龙纷纷掉头,绕过步兵以及正北边的河北骑兵,全部向这12万胡人骑兵前方的队列集结。
不时便有一颗金光灿灿的蛋,在密集的胡人骑兵中爆炸开来。
不到一刻钟,这些确认自己被巨龙盯上的骑兵们彻底崩溃了——
有的策马狂逃,要远远的离开人群;
有的则直接翻身下马跪地求饶,但没什么卵用,十几万匹被吓疯的战马在狂奔,一旦掉到地上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有全尸留下!
而受惊的战马可不分方向,有的直接向后面的几十万步兵阵列冲击。
好在的是,骑兵和步兵之间还有一里地的距离。
于铁在战前受过杨平交代,在他斩首了汉献帝之后,他便率领一队10个热气球横亘在胡人骑兵和河北步兵之间。
见有受惊的骑兵冲击河北步兵,便用炸弹将这些受惊的战马再度惊跑。
相对于骑兵战马不受控制的狂奔,河北步兵虽然被干掉了高级指挥部。
于数十万大军而言,没了进攻方向,皇帝、将相被一锅端掉,士气全无!
但步兵的初级、中级军官还在,小范围的防御战还是能够指挥。
所以,溃乱的骑兵,对步兵倒是没有造成多大损伤。
见此,直直地悬停在步兵上方的巨龙开始喊话:“太平民团~杨都督~告知~河北兄弟:
放下武器~可活!
放下武器~可活!”
看着对面敌军阵列里,一个个火球腾空而起,列阵的护民军士兵们纷纷高呼:“都督万岁!
都督万岁!”
毕竟,从天而降的巨龙他们不熟悉,但是那会爆炸的玩意儿,那不就是都督的轰天雷吗?!
这巨龙就是都督请下来的天罚呀!
从第一声轰天雷炸响,一刻钟(15分钟)之内,数十万河北大军的骑兵部队,彻底溃散。
步兵部队则是群龙无首,没有约束的部队也开始溃散。
有约束的部队,则听从天上巨龙的劝降,确定安全后,纷纷放下武器,站立等候。
杨平的指挥车上挥舞出了信号旗,表示:按一号作战预案前去抓俘虏。
在步兵阵前高大指挥车上的张辽,即刻向各师下达了前出抓俘虏的命令。
而徐晃,同样向麾下各个车骑旅下达了自由出击的命令。
当然,两支部队的首要目标就是那十多万胡人骑兵。
按照杨平的命令,护民军要在主战场上要尽量多的歼灭他们。
至于河北的骑兵,毕竟都是汉家儿郎,杨平有的是机会慢慢收拾。
但是把十几万胡人骑兵,想方设法给诱到黄河岸边,这机会可是太少了!
随着杨平麾下大军开始向东出击,这场双方正面集结80多万大军的野外决战,胜负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但这场战争,给杨平带来的威望加持,以及对这方世界的震撼,却久久不能消散……
(pS:诸位看官,作者把东汉时期制造热气球的原理发出来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在东汉末年,只要懂得热气球原理,想制造出主角使用的热气球,简直是轻而易举!
一、热气球的重量:主要来自制作球体的丝绸,需结合丝绸密度估算:
热气球体表面积,直径16米,半径8米, S=4\\pi r2 ,约为804平方米。
东汉时期,“匹”作为丝绸计量单位,通常指长度和宽度的乘积。根据史料记载,东汉丝绸一匹的标准为:
长度:40尺(约9.24米)
宽度:2.2尺(约0.508米)
面积:9.24米 x 0.508米 ≈ 4.69平方米
制造一个直径16米的热气球,球面大概需要171匹东汉丝绸,这里加上损耗,作者给它算到200匹。
东汉丝绸一匹重约220克,丝绸重量45千克。
二、野外10c时的升力(农历10月初,河北平原的温度。)
升力由热气球内部热空气与外部冷空气的密度差产生,公式为:
升力 =(外部空气密度 - 内部热空气密度)x 球体体积 x 重力加速度(g≈9.8N\/kg)
简而言之,这个热气球大概有470千克的总升力。
热气球重量:约190千克(每匹丝绸约220克,200匹45千克。
连接处的密封鱼胶,以及加强牛筋25千克。
50千克芝麻油燃料+10千克密封铜油炉。
流线型带螺旋桨的吊篮60千克。)
10c时的升力:约4580牛顿(可承载约467千克的总重量,需减去球体及设备自重后才是有效载荷)。
有效载荷:三名体重不超过50千克的驾驶员150千克。
六枚重量八公斤的高爆炸弹,约50千克。
*加上荷载,整个热气球起飞重量为390公斤。
直径七丈(16米)的热气球升力约为470公斤,仍有80公斤的升力冗余,维持安全。
*经过计算,100斤芝麻油做燃料,足以使这种热气球滞空时间超过30个小时。
十月初,西北风二到三级的情况下,这种热气球攻击距离超过500公里。)
喜欢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请大家收藏:(m.8kxs.com)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