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是这么想,安松雨还是立刻思考起了。
昨天不管是回来的路上,还是回来后,她其实都跟家人以及简子瑜他们商量过。
甚至那边的宿舍,虽然会装修,可也要先整理了出一部分可以居住的。
一来是南市那边的装修应该会很快开始,不管是工人,还是其他人都得有个地方住。
不然每来往返,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他们的通勤费。
只是安松雨确定不了周鹏那边的人能多久到。
需不需要一起整理出他们的临时住所。
因此才没有立刻安排下去。
现在有了周鹏的确认,安松雨也确实要安排起来了。
第二天,不只是安松雨,袁琼华也一起去了。
她昨天还没有回来就安排下去了。
有特定范围的情况下,一天下来也足以找到不少适合的地方了。
今天她就是要去确认。
只是半路上,安松雨却接到了芸嫂子的电话:“阿雨阿雨,怎么回事,听说我不在顺城的这短短时间里,你们家的生意都已经做到南市去了?”
安松雨忍不住微抽了抽嘴角,才满是无奈的道:“我现在正开车呢……等我到地方了再跟你聊?”
“开车去南市?”芸嫂子在特意找过来的其他人注视中,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安松雨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轻轻的‘嗯’了一声。
芸嫂子根本不管其他人的眼色,赶紧道:“那好吧,你到地方再打电话给我,我先挂了啊!”
找过来的几人看到芸嫂子这利落挂电话的样子,都格外遗憾的叹息了一声。
“阿雨在开车呢!”芸嫂子瞪大了眼睛看向几人。
几人这下子也不再好开口了。
毕竟虽然大多数人现在开车也不讲究这些。
可安家不管是安松雨还是其他人,也确实比较注重这方面。
“所以她们家的公司真的开到南市去了?”有人立刻问着。
芸嫂子没有回答这问题。
毕竟她也没有找到安松雨确认过。
但她有些好奇的是:“这消息哪里来的?”
她好似并没有听说啊!
“南市中介那边!”有人交待的格外干脆:“昨天下午我们家邻居去了南市看房,就正好听到店长跟华姨的通话了。”
“按照华姨的吩咐,他们从昨天开始,就在阿雨新公司附近找店铺了。”
“真的是新公司附近?”芸嫂子还有些不敢相信。
毕竟要去南市开新公司也不是小事。
她也不过是跟着旅游队伍出去了十来天而已,村里的消息还天天查看,也没有听到半丝消息。
“别说你了,就是留在村里的其他人、甚至是跟着安家干的那些人,也都很难以相信好不好。”一起来的另外一个也直摇着头。
不过说这话时,她的目光落在了一行人的另外一个上面。
她们几个年轻媳妇中,就只有这人是真正的安家人了。
被几人突然间这么看着,那年轻妇人赶紧摇了摇头,且格外不好意思的道:
“我们家跟村里的其它人家也一样,你们不知道的消息,我们也同样不知道的。”
看众人还是不太相信的样子,她更是无奈的强调着:
“别说我们安姓也没有私下建立聊天群。”
“就是真建了,你觉得以阿雨他们家的忙碌程度,真有时间给我们搞差别对待?”
听到她最后这话,众人也反应了过来。
是啊!
村里即使有再多的人有时间有心情去搞这些,阿雨他们一家却很难了。
毕竟……他们一大家子,忙着赚送上门的钱都忙不过来呢!
安松雨倒也没有忘记芸嫂子的事情。
一到分公司的办公楼,先跟比两人还早一步过来,正在认真测量办公楼数据的周鹏打了个招呼。
就先上楼拨通了芸嫂子的电话。
在芸嫂子家那几个不愿意离开的人,一看到情况就笑了起来。
她们就知道,阿雨即使再忙,承诺她们的事情也不会忘记的。
等电话一接通,安松雨就先笑着招呼着:“芸姐,你多久到家的?”
“昨天晚上!”芸嫂子赶紧抬起手,阻止几人想要凑过来听电话的想法。
“这一次也顺利吧?”安松雨还在继续闲聊着。
可对面的几人早已经等不及了。
芸嫂子没办法,赶紧以极快的速度回答后,才立刻把今天找来的那些人说的话全都交待了:
“阿雨,村里有人昨天去南市那边买房,刚好听到华姨的电话,好似听到你们家新公司开到南市去了?”
安松雨不由得摇了摇头,她也就说这消息是从哪里传出去的。
但她还是没有忘记赶紧纠正芸嫂子的说法:
“哪里是来南市这边开了新公司。”
“是阿瑜设计公司那边的那位来自南市的设计师,他朋友从原本的公司离开了,还带了一些人手一起出来干。”
“他们更加熟悉南市这边的市场,所以就一起来南市开了分公司。”
安松雨大概说明了情况,也算是解释了村里什么消息都没有听到,他们家就这么快往南市发展的原因。
大家也不是傻白甜了。
听着安松雨的话后,立刻产生了不少的想法。
例如新进入他们公司的人,竟然是带着原公司的人一起?
而且安松雨还说的是一起开公司。
这样的形容词,可是有太多太多的说法在其中了。
只是眼前显然不是了解这些事情的时候,于是她们又问起了重点来:
“那我听华姨也安排了在那边找店铺开中介?”
“对啊,今天大伯母也一起过来看店铺了。”安松雨半点也不否认这件事情。
她甚至大约猜中了江村的人听到消息,会这么积极打听的原因。
江村人要说团结也确实可以这么说。
可实际上,也是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个勇气去独自冒险。
而有安家所在的地方,就表示他们不用自己去闯荡。
毕竟,不只会有先他们一步过去发展的安家在。
还会有闻声一起去的江村其它人。
更何况,江村拆迁后,别看好似一直在花钱。
不说大多数人家都开了店或者是做了其它,在花钱的同时也同样有不少的收入。
就是花他们最多钱置办的那些产业。
也都是在以可以眼见的速度,在慢慢的增加着价值。
在没有其他投资的方向,以及手中又有足够资本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选择。
喜欢九十年代拆迁户请大家收藏:(m.8kxs.com)九十年代拆迁户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