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倭号”返航的消息传遍东亚时,连远在南洋的吕宋岛都飘起了大明的龙旗。葡萄牙商人的帆船挤满了吕宋港,船上装着香料、象牙,却不敢像从前那样随意停靠——他们得先在“明廷侨务局”领“通商牌照”,牌上用汉、葡双语写着“依大明律纳税,违者驱逐”。侨务局的官吏是从两洲调来的吴兑副手,翻着两洲式的账本说:“‘靖倭号’的炮声,比十道圣旨都管用。”
商贸之网:从京师到两洲的金流
连湾港的两洲交易所里,黑板上的比价又添了新条目:“一门靖倭号同款线膛炮=百担朝鲜铜=千斤南美橡胶=二十箱吕宋香料”。黑松林部落的“活算盘”老人用绳结记着账,他现在能用两洲通宝结算,还学会了说“性价比”——这词是从大明商人那听来的,他觉得比部落话里的“划不划算”更顺口。
大明本土的“钢货热”愈演愈烈。江南的铁匠铺都学着两洲的法子锻钢,打出的菜刀、农具上刻着“仿靖倭钢”,价格比普通铁器贵三成,却被百姓抢着买。有个苏州商人,用三船丝绸从北美换回一船硫磺钢,在京师开了家“钢器行”,专门卖“靖倭号”同款匕首,刀柄镶着两洲的硬橡胶,生意好到要排队。
朝鲜的铜、吕宋的香料、北美的钢、南美的橡胶,顺着蒸汽船和铁轨汇成金流。沈一贯的账本上记着:“今年两洲及藩属国贡税,比去年翻了一倍,够造五艘靖倭号。”他拿着账本去找林远,指着“橡胶与钢的互易占三成”说:“这才是真的‘以商养军’,比征赋税稳妥。”
万邦来朝:使团里的心思
万历皇帝在紫禁城接见藩属国使团时,林远站在阶下,看着各国使者的神色。朝鲜世子李珲捧着铜制的“靖倭号”模型,说“愿世世代代做大明的藩属”;吕宋的土王穿着大明赐的锦袍,献上香料和珍珠,请求“派工匠教我们炼铜”;连远在南洋的满剌加国王,都让人抬来一艘微型安宅船(缴获的倭寇战利品),表忠心说“已帮大明盯着倭寇动向”。
最让人意外的是英国使团。使者带来了欧洲的钟表和毛呢,请求“开放北美东海岸的一处港口,让英商与大明互市”,还隐晦地说“愿助大明对抗西班牙”。林远当即答:“港口可开,但得按两洲侨居区的规矩——交税、守律、不得私藏兵器。”他心里清楚,英国人打的是“借大明之力制衡西班牙”的算盘,就像大明利用两洲制衡倭寇一样。
使团里藏着细作。林远让人盯着英国使者的随从,发现他们总在偷偷画京师的地图,还打听“靖倭号”的钢炉构造。廉察司的人按两洲的法子,在他们的房间里藏了铜铃线,夜里听见动静,就假装巡逻路过——吓得随从再不敢轻举妄动。林远对石星说:“这些人表面来朝,实则探虚实,咱得像防倭寇那样防着。”
辽东的隐忧:钢甲下的野心
舒尔哈齐的儿子在“汉满营”里越来越受重用,他不仅学会了操使连珠炮,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甚至给儿子取了个汉名“石安”——“愿在石头上安家”的意思。可林远从廉察司的密报里看到,舒尔哈齐私下里让人打造了百副钢甲,比“汉满营”的制式甲胄厚半寸,还偷偷和蒙古部落交换马匹。
“得敲敲警钟。”林远亲自去了趟辽东,在“汉满营”的操练场上,当着女真部落首领的面,让“靖倭号”的分舰从鸭绿江驶过,炮口对准江心的礁石,一炮炸起的水柱比桅杆还高。舒尔哈齐的脸色变了,林远笑着说:“这炮能打倭寇,也能打不老实的人——咱大明向来一碗水端平,好就赏,坏就罚。”
事后,舒尔哈齐让人把私造的钢甲送了一半到“汉满营”,说“给儿郎们用”。林远让人收下,却在互市的“公平碑”上添了条:“部落私造钢甲,需报巡检司备案,不得超过军额。”石星不解:“为何不直接缴了?”林远答:“他若真心归顺,会懂规矩;若有野心,缴了甲胄,还会藏别的——不如让他在眼皮底下,反而放心。”
日本的蛰伏:暗处的磨刀声
从日本传回的最后一封密信,说丰臣秀吉“称病不出,实则在大阪城造钢炉,想仿靖倭号的钢”。探子还说,有个葡萄牙商人偷偷卖给倭寇硫磺,换走了大量白银——这消息让林远拍了桌子:“把那商人的名字记下来,下次在两洲侨居区见了,直接扣了!”
江南造船厂的第二艘“靖倭号”已开工,林远让人在钢炉里加了两洲的“秘料”(一种从橡胶树里提炼的添加剂,能让钢更韧),说:“就算他们仿出样子,也学不会里子。”李匠头带着工匠们改良了炮膛,让射程又远了半里,笑着说:“让倭寇知道,大明的钢,越炼越硬。”
朝鲜的“明鲜营”送来消息:倭寇的小股船队在釜山外海游荡,却不敢靠近,只远远看着“靖倭号”的分舰。林远让人回话说:“不用理他们,该种地种地,该练兵练兵——咱越稳,他们越慌。”
两洲的新敌:英法俄的联手试探
两洲传来急报:英国、法国、俄国的船在白令海峡附近“偶遇”,似乎在商量什么。王守仁的电报里说:“他们可能想联合闯禁航区,需加派舰只。”林远当即调“共海号”和“镇洋号”驰援,给王守仁回电:“先驱离,再警告——就说大明的钢舰,不怕群狼。”
北美东海岸的禁航区里,“共海号”的水兵们绷紧了弦。英国船升起旗语“想谈贸易”,法国船却偷偷往橡胶林方向开,被“镇洋号”的炮弹逼了回来。舰长高喊:“要谈,去侨居区;要抢,就尝尝靖倭号同款炮弹!”三国船在海里僵持半日,最终只能掉头——他们发现,大明的五舰配合默契,根本找不到破绽。
安第斯山的银矿传来好消息:印第安矿工发现了新的银脉,产量比以前高了五成。吴兑让人把新银铸成两洲通宝,背面刻上“银出安第斯,钢出铁脊山”,说:“钱够多,钢够硬,就不怕他们联手。”
林远的布局:从现在到未来
林远站在工部的《大明扩张全景图》前,用红笔把辽东、朝鲜、日本、两洲的标记连起来,像一张张开的网。他对石星和沈一贯说:“现在的稳,是因为钢舰和商贸;将来的稳,得靠三样——更硬的钢,更密的网,更齐的心。”
他让人在江南建“钢料研究所”,专门改良炼钢法;在两洲设“商贸学堂”,教藩属国商人用两洲记账法;在辽东、朝鲜办“融合学堂”,让各族孩子一起读书,说“等他们长大,就不会再记着‘汉’‘满’‘朝’,只知道自己是‘大明人’”。
石星指着图上的日本说:“倭寇怕是还会来。”林远点头:“但他们再来时,面对的不只是靖倭号,还有朝鲜的铜炮、辽东的钢甲、两洲的援军——这张网,他们钻不出去。”沈一贯补充道:“还有商贸的绳,把他们的利益和咱绑在一起,真打起来,他们的商人也会反对。”
夕阳照在《大明扩张全景图》上,红笔勾勒的网泛着光。林远知道,现在的“万邦来朝”,不只是因为钢舰的威,更是因为跟着大明有好处——这道理,两洲的印第安人懂,朝鲜的世子懂,连英国使者心里也清楚。
他让人在图的最后画了艘小小的船,旁边写着:“路还长,但钢够硬,心够齐,就不怕远。”远处,北洋化工坊的烟囱还在冒烟,江南造船厂的锤声隐约传来,辽东的互市又响起了算盘声——这平凡的声响里,藏着大明最稳的底气。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m.8kxs.com)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