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部,有一座别具韵味的县城——依兰县。它地处三江平原西部。全县总面积4615.72平方千米 ,地形呈现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式半山区、半丘陵地貌,拥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独特地形特征。
依兰县下辖6个镇、3个乡 ,每一处乡镇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动人的历史故事,还有众多值得一游的景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依兰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那时依兰的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从先秦开始,依兰始终处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族的中心区域,是各民族文化交融汇聚之地。
唐代,依兰设铁利府;辽时为生女真五国部越里吉国(五国头城);金代设置胡里改路;元代设胡里改、斡朵里万户府;明代设忽儿海(今依兰旧古城)、斡朵里、呕汗河等卫;清代设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范围北至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的广大区域,成为东北边陲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初设三姓城 。清末设东北路道后改称依兰道,管辖松花江下游十二县。1905年在三姓城设依兰府,1912年改为依兰县 。1945年抗战胜利后,依兰初辖于合江省,后隶属于松江省;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依兰县便隶属黑龙江省;1991年4月1日,正式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依兰县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满族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为满族的祖居地之一,清朝皇室的发祥地,这里留存着许多满族的传统习俗、建筑风格和语言文化。辽金时期,这里是女真族完颜部的核心区域,孕育出了独特的辽金文化,从出土的铜器、陶器、铜钱等文物中,能一窥当时的繁荣昌盛。同时,依兰县还是中原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节点,历史上的流人文化也为这里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众多文人墨客、官员被贬至此,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与当地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共同塑造了依兰独特的文化风貌。
二、下辖乡镇简介
- 依兰镇:作为依兰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依兰镇位于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的汇合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镇总面积186.45平方公里 ,东与宏克力镇交界,南与团山子乡接壤,西与达连河毗邻,北与迎兰朝鲜民族乡隔江相望。这里交通便利,哈同、依勃高等级公路横贯全镇。依兰镇的农业以蔬菜种植为主,温室大棚是主要特色,黄瓜、柿子、豆角等是主要经济作物,为县城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此外,依兰镇还是全县的商业、文化中心,拥有热闹的集市和丰富的文化活动,集中展现了依兰的风土人情。
- 达连河镇: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也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哈尔滨市小康建设示范镇。它位于依兰县城西南22公里处 ,西距哈尔滨市228公里。东部依牡丹江畔与江湾镇隔江相望,南部张广才岭与林口县接壤,西部与方正县交界,北部临松花江畔与通河县清河镇、依兰镇江畔毗邻。全镇总面积709.1平方公里 ,辖11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屯,五个社区,25个居民小组 。达连河镇地处张广才岭延伸余脉,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东部平坦,西南部为深山区,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镇域内有松花江、牡丹江沿境而过,水利资源丰富,还有多个林场和中煤龙化哈尔滨矿业有限公司、哈尔滨煤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工业和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全镇农田分为旱田、水田两部分,农作物以大豆、水稻、玉米为主,同时还发展了蔬菜、草莓、葡萄和中草药等特色经济作物。
- 宏克力镇:是依兰县境内重要的临江农业重镇,位于县城东部,松花江南岸,距县城47.5公里 。东与佳木斯市大来镇毗邻,南与愚公乡接壤,西与依兰镇相连,北与汤原县隔江相望。全镇总面积409平方公里 ,辖13个行政村40个自然屯。境内南部属张广才岭余脉,多半山丘陵,北部是松花江南岸冲积平原,地势南岗北沙,西高东洼。宏克力镇以旱田作业为主,盛产大豆、玉米、小麦、谷子、高粱,是全县主要产粮乡镇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亚麻。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 三道岗镇:位于县城东南50公里处 ,南部与勃利县、林口县接壤,东部与桦南县接壤,西部和北部与江湾镇、道台桥镇毗邻。全镇总面积611平方公里 ,辖20个行政村56个自然屯。三道岗镇地处小兴安岭、完达山脉、张广才岭延伸地带,境内一部分为低山丘陵,大部分是山前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境内有倭肯河、漂荡河、护林河、钓鱼台河等河流,还有安兴水库和安兴湿地、永平水库、龙兴水库等水利设施,以及多个林场,为农业和林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依勃高等级公路斜穿全镇,是哈尔滨、七台河、牡丹江、佳木斯四市的交汇处,也是附近乡镇的经商集散地。全镇农作物以大豆、水稻、玉米为主,以盛产“绿帝”牌绿色大豆、香瓜、红小豆闻名周边市县,同时还种植烤烟、万寿菊、甜菜、亚麻等经济作物。
- 江湾镇:坐落在县城南部,牡丹江东岸,距县城22公里 。东与道台桥接壤,南与林口县相连,西与达连河隔江相望,北与团山子乡毗邻。全镇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辖15个行政村41个自然屯。境内南部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余脉,多半为山地和丘陵地,中部为漫岗地带,坡地较多,北部和西北部为沿江河洪泛区,多为湿地。江湾镇以旱田为主,盛产大豆、玉米、水稻、谷子、小麦,是全县主要产粮乡镇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甜菜和部分亚麻。这里的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产业结构。
- 道台桥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 。东与三道岗镇相邻,南与护林乡接壤,西与江湾镇相连,北与团山子乡相接。全镇总面积418平方公里 ,辖22行政村,62个自然屯。境内南属完达山余脉,多半为平川地带,地势西高东洼。道台桥镇以旱田、水田作业为主,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谷子、高粱,是全县主要产粮基地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亚麻。这里的农田一望无际,每到丰收季节,金黄的麦浪和饱满的谷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 愚公乡:地处县城东部,距县城44.5公里 。东南部隔松木河与桦南县为邻,南部与团山子乡隔倭肯河相望,西部和北部与宏克力镇接壤,东北部与佳木斯市郊区相连。全乡总面积527平方公里 ,辖15个行政村45个自然屯。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浅山区,丘陵起伏,中部漫岗坡地较多,南部为沿河洪泛区,平坦低洼,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六分田。愚公乡共有耕地亩,荒山林地平方公里,草地平方公里 。土壤肥沃,以黑土和草甸土为主。这里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玉米等,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畜牧业。
- 团山子乡:位于依兰县中部,与多个乡镇相邻。全乡总面积[具体面积]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自然屯。境内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团山子乡的农业发展较为多元化,除了种植大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外,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种植中药材、果树等。此外,这里的畜牧业也有一定规模,养殖着牛、羊、猪等家畜。团山子乡的自然风光优美,乡村旅游也逐渐兴起,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田园生活,欣赏乡村美景。
- 迎兰朝鲜民族乡:是依兰县唯一的民族乡,位于依兰县北部,隔松花江与汤原县相望。全乡总面积[具体面积]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自然屯。这里聚居着众多朝鲜族居民,保留着浓郁的朝鲜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朝鲜族的传统歌舞、美食、服饰等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农业方面,迎兰朝鲜民族乡主要种植水稻,由于松花江的灌溉,这里的水稻品质优良,口感香甜。此外,朝鲜族的民俗旅游也是该乡的一大特色,游客可以参观朝鲜族的传统民居,品尝朝鲜族美食,如泡菜、打糕、冷面等,感受独特的朝鲜族风情。
三、历史人物
在依兰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抗联隐蔽战线的女英雄王一知,1916年出生于此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依兰县城,她几度辍学,但仍坚持追求进步。1934年初,她进入依兰县中学女子班读书,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于同年8月加入共青团,次年3月转为中共党员 。入党后,她积极组织反日会员收集情报、运送物资,抵制日本奴化教育。1937年,她考入佳木斯省立师范学校开展地下工作,后因同志暴露,前往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被分配到军部骑兵警卫队 。1939 - 1940年,她前往苏联整理档案并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回国后担任抗联第二支队分遣队政治指导员兼无线电台台长,为抗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依兰人。
依兰道首任道员王瑚,后改称道尹,被尊称为王道台。他为官清廉,重视城乡道路的发展,修建了依兰至密山官道和道台桥 ,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他还曾任江苏、山东两省省长,在任职期间,始终秉持着为百姓谋福祉的理念,深受百姓爱戴。
四、必游景点
- 五国城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国城遗址在依兰县的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里是辽金时期五国部越里吉城所在地,因“靖康之耻”而闻名。北宋徽、钦二帝曾被囚禁于此,留下了“坐井观天”的典故 。遗址内外出土过铜器、陶器、铜钱等大量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探寻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往事。
- 慈云寺:是依兰县着名的佛教寺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寺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多个殿堂。寺内供奉着众多佛像,香火旺盛。每年都有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慈云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精美的佛像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展示了高超的佛教艺术水平。
- 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森林覆盖率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有原始森林、火山岩地貌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宝藏。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森林漫步,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茂密的森林和奇特的火山岩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公园内还设有多个景点和休闲设施,如观景台、露营地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玩体验。
- 巴兰河漂流:享有“北方第一漂”的美誉,是依兰县的热门旅游项目之一。巴兰河水清澈见底,水流湍急,两岸风光秀丽。游客乘坐皮筏顺流而下,在享受刺激漂流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沿途的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巴兰河漂流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游客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 四块石抗联遗址:作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四块石抗联遗址见证了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秘密营地和重要活动场所,抗联战士们在这里与日军展开了英勇的战斗。遗址内保存着当年抗联战士们生活和战斗的遗迹,如营地旧址、战壕、密营等。游客来到这里,可以通过参观这些遗迹,了解抗联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五、民俗风情
依兰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融合了满、汉、朝鲜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氛围。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热闹非凡。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口悬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还会举行赛龙舟等活动,祈求平安健康。
满族的传统习俗在依兰县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满族的婚礼仪式庄重而独特,有着一套完整的流程和礼仪。新人在婚礼上要进行拜天地、跨火盆、射三箭等传统仪式,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满族的服饰也别具特色,男子通常穿长袍马褂,女子则穿旗袍,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此外,满族的传统舞蹈如莽式舞、笊篱姑姑舞等,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展现了满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朝鲜族的民俗文化同样为依兰县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朝鲜族的歌舞艺术闻名遐迩,伽倻琴弹唱、长鼓舞等表演形式深受人们喜爱。朝鲜族的传统美食也别具风味,泡菜、打糕、冷面等是朝鲜族餐桌上的常见美食。在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如上元节、秋夕节等,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荡秋千、跳板等传统体育项目,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六、特色美食
- 依兰丝饼:依兰丝饼是依兰县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酥脆的口感而闻名。制作依兰丝饼时,选用优质的面粉,经过多次揉面、醒面后,将面团擀成薄片,涂上一层特制的油酥,再卷起来切成小段,然后将小段面团拉长、盘绕,制成饼坯。最后将饼坯放入锅中烙制,直到两面金黄,香气四溢。依兰丝饼层次分明,口感酥脆,入口即化,无论是作为早餐还是小吃,都深受人们喜爱。
- 依兰红菇娘:红菇娘是一种野生浆果,在依兰县有着广泛的种植。依兰红菇娘果实呈红色,味道酸甜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等功效。它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制作成果酱、果酒等食品。依兰红菇娘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还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 粘豆包:这是一种极具东北特色的美食,在依兰县也十分受欢迎。粘豆包主要由黄米面或糯米面制成,内馅通常是红豆沙。制作时,先将面和好,然后包入红豆沙馅,搓成圆形或椭圆形,再上笼蒸熟。蒸熟后的粘豆包色泽金黄,口感软糯香甜,豆馅细腻可口。粘豆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煎着吃,煎过的粘豆包外皮酥脆,内馅软糯,别有一番风味。它不仅是依兰人日常的美食,也是逢年过节时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 朝鲜族美食:由于迎兰朝鲜民族乡的存在,朝鲜族美食在依兰县也备受欢迎。泡菜是朝鲜族美食的代表之一,它以白菜为主要原料,加入辣椒、大蒜、生姜等调料,经过腌制发酵而成。泡菜口感酸辣爽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朝鲜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小菜。打糕也是朝鲜族的传统美食,它是将糯米蒸熟后,用木槌反复捶打而成,口感软糯有嚼劲,食用时通常蘸上豆面或白糖,香甜可口。冷面则是朝鲜族的特色面食,面条细而筋道,搭配上冰凉酸甜的汤头和各种配菜,如黄瓜丝、牛肉片、鸡蛋等,在炎热的夏天食用,清爽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七、旅游指南攻略
- 交通:依兰县交通较为便利,哈同高速、牡佳铁路贯穿全境 。如果从哈尔滨市区前往依兰县,可以选择乘坐长途客车,在哈尔滨的多个客运站都有前往依兰的班车,车程大约3 - 4小时;也可以选择自驾,沿着哈同高速行驶,路况良好,沿途还能欣赏到东北的田园风光。如果选择铁路出行,可搭乘经过依兰站的列车,虽然班次相对客车较少,但能体验慢旅行的惬意,透过车窗欣赏沿途不断变换的景致,感受从城市到乡村的过渡。县内交通以公交、出租车为主,各乡镇之间也有定点班车往返,方便游客前往不同景点。
- 住宿:依兰县的住宿选择多样,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县城内有多家酒店和宾馆,设施完善,服务周到,适合追求便利和舒适的游客,部分酒店还能提供当地旅游咨询服务,帮助规划行程。如果想深入体验乡村生活,可选择住在乡镇的民宿,尤其是迎兰朝鲜民族乡的朝鲜族民宿,不仅能入住传统的朝鲜族民居,还能品尝到房东亲手制作的朝鲜族美食,感受地道的民族风情。达连河镇作为工业重镇,也有不少经济型住宿,适合前往当地企业考察或周边游玩的游客。
- 游玩路线规划:
- 一日游:上午前往五国城遗址,探寻辽金历史和“靖康之耻”的往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中午在县城品尝依兰丝饼、粘豆包等特色小吃;下午参观慈云寺,在古朴的寺庙中静心感受佛教文化,结束后返程。
- 两日游:第一天上午游览五国城遗址,下午前往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漫步森林中,欣赏原始生态风光,晚上住在公园附近的民宿或返回县城;第二天上午体验巴兰河漂流,在刺激的漂流中欣赏两岸美景,下午参观四块石抗联遗址,重温抗联历史,接受红色教育,傍晚返程。
- 三日游:第一天集中游览县城及周边的历史文化景点,五国城遗址、慈云寺都值得细细品味,晚上住在县城;第二天全天前往迎兰朝鲜民族乡,上午参观朝鲜族民居,学习制作泡菜、打糕,中午品尝地道的朝鲜族美食,下午观看朝鲜族歌舞表演,参与荡秋千等传统活动,晚上住在朝鲜族民宿;第三天上午前往三道岗镇或宏克力镇,感受乡村的田园风光,体验农耕乐趣,下午返程前购买红菇娘等当地特产。
- 最佳旅游时间:依兰县四季分明,各有特色。夏季(6 - 8月)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气温适宜,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绿意盎然,巴兰河漂流也进入最佳时期,能在清凉中感受自然之美;秋季(9 - 10月),山林被染成五彩斑斓的颜色,田野里稻谷飘香,是欣赏秋景和体验丰收的好时候;冬季(12 - 次年2月),大地银装素裹,适合感受东北的冰雪风情,还能参与冰上活动;春季(4 - 5月),万物复苏,乡村里新绿初绽,适合踏青和品尝刚上市的新鲜野菜。
依兰县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历史的故事;又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从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到抗日时期的红色印记,从多民族的民俗风情到地道的特色美食,这里的每一处都值得细细探寻。来到依兰,不仅能收获视觉的享受和味蕾的满足,更能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感受到这片土地独有的生命力。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8kxs.com)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