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五、黑龙江省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与俄罗斯接壤,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吉林省,北濒黑龙江,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作为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省份,黑龙江省在地理、行政、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其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多元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发展格局。

一、地理与管辖区域

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山地、平原、河流、湖泊交错分布。北部的小兴安岭、东南部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等山脉构成了全省的地形骨架,中部的松嫩平原和东部的三江平原则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面积占全省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

在行政区划上,黑龙江省下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分别为: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鹤岗市、黑河市、绥化市和大兴安岭地区。截至2023年,全省共有67个县(市),包括19个县级市、45个县和3个自治县;乡镇级行政单位共计897个,其中镇475个、乡422个(含51个民族乡)。各级行政单位覆盖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的广阔地域,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治理体系。

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下辖9区7县(市),总面积5.31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之一。齐齐哈尔市是省内第二大城市,以重工业和畜牧业闻名;大庆市因石油资源开发而兴起,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牡丹江市位于省东南部,是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佳木斯市则是三江平原的核心城市,农业和内河航运优势突出。

二、政治与治理

黑龙江省的政治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省级行政机构包括省人民政府、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等,分别履行行政、立法、协商监督等职能。

在治理实践中,黑龙江省注重结合地域特点推进工作。作为边疆省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重要任务,全省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等人口较多,设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伊春市嘉荫县乌拉嘎镇等民族聚居区域,通过制定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同时,作为对俄边境线最长的省份(边境线长2981千米),黑龙江省积极履行边疆治理职责,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管理和跨境合作,维护边境稳定与繁荣。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不断优化治理效能,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领域,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经济发展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经济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在转型升级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农业: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得天独厚,耕地面积达2.57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2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552.6亿斤,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大豆、玉米、水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0%、15%和10%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的特点。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其中玉米、水稻机械化率接近100%。在科技创新方面,建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培育出“龙粳”“绥粳”等系列优质水稻品种、“合玉”系列玉米品种,推动农业单产不断提升。同时,绿色农业发展迅速,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840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000万亩,“黑龙江大米”“五常大米”“响水大米”等品牌享誉全国,远销海外。

畜牧业也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全国重要的奶牛养殖基地,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的肉牛、生猪养殖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从养殖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二)工业:从传统基地到新兴产业

黑龙江省工业历史悠久,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形成了以能源、装备制造、化工、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能源工业是支柱产业,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过24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目前仍保持年产原油3000万吨以上的规模;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同时,黑龙江省水能、风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建有莲花水电站、大庆风电基地等,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

装备制造业是传统优势产业,哈尔滨市被誉为“中国动力之乡”,拥有哈尔滨电气集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等大型企业,在电站设备、重型机械、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其中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组、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汽轮机组,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机器人、航空复合材料、新能源装备等新兴产品逐渐成为增长点。

化工产业依托大庆油田的石油资源,形成了从原油开采到炼化、精细化工的完整产业链,大庆石化、大庆炼化等企业可生产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多种化工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医药等领域。食品加工业则以农产品为原料,发展大米加工、乳制品加工、肉类加工等产业,北大荒集团、完达山乳业等企业成为行业领军者。

(三)第三产业:多元化发展态势

第三产业在黑龙江省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升,以交通运输、旅游、商贸、数字经济为主要增长点。

交通运输业凭借区位优势不断发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5500千米,哈大高铁、哈齐高铁等连接主要城市;公路总里程16.5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500千米,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路网络;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开通国内外航线200多条;内河航运以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为主要航道,可通航俄罗斯远东地区港口,是中俄边境贸易的重要通道。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亮点,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夏季的镜泊湖、五大连池是着名的避暑胜地,秋季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层林尽染,冬季的冰雪旅游更是独具特色,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场、雪乡等景点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冰雪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0%以上。

近年来,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哈尔滨市被列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依托华为、中兴等企业建立了云计算中心;农村电子商务覆盖全省80%以上的乡镇,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2022年全省网络零售额突破1000亿元。

四、文化特色

黑龙江省的文化在历史积淀、民族融合和地域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多元并存、独具特色的格局,既有边疆文化的厚重,又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绚丽,更有现代工业文化的硬朗。

(一)历史与边疆文化

黑龙江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哈尔滨阎家岗遗址、齐齐哈尔昂昂溪遗址等出土的文物,证明了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原始文化。商周时期,肃慎、挹娄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是满族的先祖,其创造的“石镞文化”“陶器文化”对东北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边疆地区,黑龙江省的文化带有鲜明的“边贸”“戍边”印记。古代的“丝绸之路”东北线、清代的“驿道”,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交流;近代以来,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成为中外文化交汇的窗口,形成了独特的“铁路文化”,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等建筑,融合了俄罗斯、巴洛克等风格,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

抗联文化是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的核心,20世纪30年代,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广为流传,密山抗联纪念馆、尚志市赵尚志纪念馆等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联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黑龙江人。

(二)少数民族文化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保留了独特的文化习俗,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

满族文化历史悠久,作为清朝的发祥地之一,满族的语言、服饰、饮食、礼仪对东北文化影响深远。满族的旗袍经过改良成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饮食中的萨其马、粘豆包、酸汤子等已成为东北特色美食;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雪地走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文化以“歌舞之乡”着称,朝鲜族的农乐舞、长鼓舞、伽倻琴演奏等充满活力,其中农乐舞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朝鲜族的传统村落保留了“稻草屋顶”“火炕”等建筑特色,饮食中的辣白菜、冷面、打糕等风靡全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部分区域属黑龙江省周边)的朝鲜族文化节是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

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是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少数民族,被称为“森林中的民族”,其狩猎文化、游牧文化独具特色。鄂伦春族的桦皮船、鄂温克族的驯鹿养殖、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被称为“中国曲棍球之乡”),都是民族文化的鲜活体现,如今这些民族文化通过非遗保护、生态博物馆等形式得到传承和发展。

(三)现代与工业文化

黑龙江省的工业文化体现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缩影,“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其中的核心。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形成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成为中国工业文化的重要符号,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影响了几代人,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铁人纪念馆是展示工业文化的重要窗口。

冰雪文化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文化符号,依托寒冷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从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到冰雪旅游的完整文化体系。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用冰雪打造的建筑、雕塑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冰雪运动在全省普及,亚布力滑雪场、帽儿山滑雪场培养了大批冰雪运动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此外,黑龙江省的文学艺术也独具特色,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描绘了东北农村的生活画卷,梁晓声的《人世间》展现了东北城市的变迁,这些作品成为黑龙江文化的重要名片。

五、总结

黑龙江省以其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多元的文化,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农业大省,它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工业基地,它见证了中国工业化的历程并在转型升级中焕发新活力;作为边疆省份,它是民族团结、边境稳定的重要屏障;作为文化富省,它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当前,黑龙江省正以“建设现代化新龙江”为目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冰雪经济、加强对俄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这片充满活力的黑土地,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发展篇章。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8kxs.com)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