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姜淮并非孤军奋战。 他之前暗中联络的李崇、周墨安等人,此刻发挥了作用。
他们利用自身在户部多年的人脉和信誉,在胥吏和中下层官员中悄悄辟谣,并开始按照姜淮的指示,有针对性地整理一些证据确凿、牵扯面相对较小的问题账目,准备作为突破口。
真正的转机,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
就在朝堂上下为姜淮的奏疏争论不休之际,八百里加急军报传入京城。
北疆连日暴雨,冲毁重要军镇粮仓,数万石军粮毁于一旦,边关将士即将断炊!军情紧急,所需赈灾和重建款项高达数十万两。
皇帝震怒,于御前紧急会议之上,厉声质问户部:“国库如今到底能即刻调拨多少银两?为何连一座粮仓的修缮款项都显得捉襟见肘?”
户部尚书满头大汗,支支吾吾,报出的数字杯水车薪。这时,姜淮挺身而出,朗声道:“陛下!臣近日初步核查旧账,发现国库虚耗,多有款项拨付后不知所踪。
正如北疆粮仓,去岁工部才奏请拨款五万两进行加固,如今却不堪一击!
臣恳请,此次北疆赈灾款项,必须专款专用,严核流程!并借此机会,彻底清查工部等相关部院历年工程款项之虚实!”
他直接将北疆灾情与账目问题挂钩,矛头直指工部乃至更深层的贪腐体系。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在皇帝焦虑和盛怒之时,给了他一记重锤。
钱益坤等人脸色瞬间惨白,慌忙出列辩解,声称天灾不可抗力,与工程质量无关。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激烈。支持姜淮的官员,主要是些不得志的言官和部分务实派,趁机附议,要求严查;反对者则攻击姜淮“不顾大局”、“危言耸听”。
龙椅上的皇帝,看着争吵不休的臣子,又看看镇定自若、手握初步证据的姜淮,眼神深邃。
他最终没有当场做出决断,只是冷声道:“北疆赈灾之事,由内阁速议方案,户部优先调拨。
至于姜爱卿所奏查账一事……准其所请,着都察院派人协理,先从北疆粮仓及近年相关工程款项查起!”
这道旨意,是一个微妙的平衡。既没有全面支持姜淮,避免引起朝局过大震荡,又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的调查切入点,等于默认了账目存在问题。
姜淮知道,他赢得了第一回合。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都察院派来协理的人是谁?调查过程中会遇到多少阻挠?背后的黑手会如何反扑?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他躬身领旨,退出大殿。阳光照在他紫色的侍郎官袍上,却带不来丝毫暖意。前方,是更深的漩涡,更险恶的暗礁。
但他握紧了袖中那份关于黄河款项的密奏副本,步伐坚定地走向户部衙门。
风暴已起,他已无路可退,唯有乘风破浪,直抵那黑暗的核心。
……
皇帝的旨意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冷水,朝堂瞬间炸开。准予查账,却限定范围,还派都察院“协理”,这分明是套上了笼头,既要借姜淮这把刀,又怕他砍得太深。
都察院派来的,是左副都御史赵吉,一个年近花甲、以“和光同尘”着称的老御史。
此人办案素来讲究“水到渠成”,最厌激进。姜淮心下明了,这是内阁首辅点的将,意在平衡与制约。
调查组甫一成立,便陷入无形的泥沼。赵吉凡事必言“稳妥”,要求所有账目调阅、人员问话,均需他签字画押。
工部那边,钱益坤早已将相关账册“整理”得“井井有条”,关键凭证不翼而飞。问话的胥吏个个像锯了嘴的葫芦,一问三不知。
姜淮不动声色,他早料到会如此。他明面上配合按部就班,暗地里却授意李崇、周墨安,利用他们对户部流程的熟悉,从看似无关的日常经费流水、物资采买记录中,寻找与那些大额拨款之间的隐秘勾连。
同时,他通过郑方这条暗线,继续从废库房和故纸堆里挖掘原始证据。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北疆传来消息:赈灾款项已拨付,新任督粮官雷厉风行,不仅稳住了局势,还在清查旧粮仓时,发现了以沙土充塞、账面虚报存粮的惊天贪腐!
人赃并获,涉事仓大使供认不讳,并咬出上线,工部屯田清吏司的一名主事。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动了整个京城。北疆案与姜淮正在查的京城账目虽地理遥远,但手法如出一辙,且直接牵连到了工部!
姜淮立刻意识到,这是打破僵局的绝佳机会。他连夜上书,恳请将北疆案与京城账目查核并案处理,指出这是同一张贪腐网络的不同分支。
赵吉还想以“程序不合”阻拦,但皇帝已被北疆的实情激怒,下旨准奏,并严令彻查,无论涉及何人!
并案调查让幕后黑手感受到了致命威胁。某夜,姜淮的心腹、正在加班整理证据的户部主事李崇,在回家途中被一群蒙面人袭击,随身携带的几页关键账目抄本被抢走,人也被打成重伤,奄奄一息。
消息传来,姜淮又惊又怒。这是赤裸裸的警告和灭口!他亲自赶往李崇病榻前,看着这位正直的属下气息微弱,心中悲愤交加。
李崇挣扎着用尽最后力气,吐出几个模糊的字音:“……漕……漕船……夹带……”
姜淮紧紧握住他的手,眼中寒光如铁:“李兄放心,此仇必报,此案必破!”
李崇的遇袭,非但没有吓退调查组,反而激起了包括赵吉在内部分官员的义愤。
赵吉虽然圆滑,但底线尚存,如此无法无天的行径,触及了他的容忍极限。调查的阻力莫名减小了许多。
第四回合:运河漕船上的铁证
姜淮抓住李崇用生命换来的线索“漕船夹带”,不动声色地布下天罗地网。
他通过漕运总督府内的关系,严密监控了几艘与工部官员往来密切的漕船。
在一个雾霭弥漫的清晨,官兵突击检查了一艘即将南下的漕船,在底舱暗格中,不仅查获了大量走私的官盐、绸缎,更起获了几箱密封的账册!
喜欢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