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东坡的试验田边已经堆满了设备箱。我蹲在地上打开第一个箱子,陈技术员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图纸一张张对。
“主水管长度没问题,支架间距也符合标准。”他抬头看了看棚架,“但这个连接口……”
我伸手摸了摸接口边缘,指尖碰到金属螺纹。系统里的模型显示是八分口径,实物却是六分。差得不多,但接不上就是接不上。
“不是同一批货?”我问。
陈技术员摇头:“我们发的就是八分的。可能是运输途中换过配件。”
我没说话,站起来走到田头那块平地上。系统界面在眼前展开,我把三维图调出来,放大连接部位。手指一点,旁边弹出一组替换方案。
“有适配接头。”我说,“系统能提供,但得现场安装。”
他皱眉:“你们自己做?”
“我能画图,老周会动手。”我看向远处正在搬箱子的木匠,“只要材料到位。”
他说:“那先试试。”
中午前,老周带着两个帮工把旧棚拆了一半。新支架立起来时歪了一下,夯进土里的底座晃了晃。这边山地土层薄,底下是碎石,和农技所那边的平原土质不一样。
“得加横梁。”老周抹了把汗,“不然风一吹就倒。”
我点头,立刻在系统里调出加固结构图。打印出来递给陈技术员:“按这个改,行吗?”
他看了很久,终于说:“可以。但我得上报所里备案。”
下午三点,第一段管道接上了。水泵启动后水流顺畅,可温控屏上的数据乱跳。一会儿显示三十五度,一会儿又变成十八度。三号区的加热毯时开时关,秧苗床湿一块干一块。
“传感器出问题了。”陈技术员盯着后台记录,“信号不稳定。”
我走过去看实地温度计,显示二十二度,和屏幕上差太远。
“是不是埋线的地方进了水?”我想起昨夜下雨。
他马上让助手挖开一段地下管线。果然,防水套管裂了口子,接头泡在泥里。
“换掉这段。”我说,“再加一层密封。”
我们把整段线路抽出来,我从系统应急包里取出绝缘凝胶,涂在接头处。等它固化需要时间,我让老周先把其他区域的线路检查一遍。
天快黑时,所有接头都重新封装完毕。系统重启后,温度读数稳住了。可到了傍晚,自动通风窗没按时打开。棚内湿度升到九成,秧苗叶子上全是水珠。
陈技术员检查控制模块:“电机收到了指令,但没动作。”
我调出电源日志,发现供电峰值超过额定负载,保险跳了。
“加个分流器。”我说,“别让所有设备同时启动。”
他在本子上记下修改建议,抬头问我:“有备用电源吗?”
“有。”我指了指角落的黑色箱子,“系统配的。”
晚上八点,我们把备用电源接入主线路。调整完供电顺序后,通风窗终于正常响应。湿气慢慢排出去,棚内空气变得清爽。
我坐在小凳上翻运行记录。顾柏舟递来一碗粥,我没接,让他放桌上。
“第一批秧苗还能救吗?”我问陈技术员。
他刚测完一组数据:“受热不均的那几床,根系有点受损,但不算严重。后面控制稳了,应该能补回来。”
我点点头,把记录本翻到下一页。
“明天开始,每两小时巡一次棚。”我说,“所有人轮班,发现问题立刻报。”
顾柏舟说:“我去安排人。”
陈技术员忽然开口:“你们这个系统……平时都这么调?”
“遇到问题就改。”我说,“没有现成的路,只能一步步试。”
他沉默了一会儿,走到控制台前,把手里的笔放在操作面板上。
“我明天不走了。”他说,“再留三天,把参数全调一遍。你们这儿的情况,和我们那边不一样,得重新设阈值。”
我抬头看他。
“夜间降温太快,白天升温太猛。”他指着曲线图,“原来的恒温模式肯定不行。改成区间浮动,上限二十五,下限十八,怎么样?”
“可以。”我说,“我让系统同步更新。”
他又说:“还有灌溉频率。现在是定时喷雾,但你们用的是暖泉,水温比常温高两度。连续喷容易烫根。改成感应式,土壤湿度低于六十才启动,更安全。”
我打开系统设置,把新参数输进去。
“加上这条。”我说,“明天试运行。”
夜里十一点,棚内终于安静下来。所有设备运行两小时无异常。温度、湿度、通风全部在标范围内。
我脱下外套搭在肩上,手沾了泥,没去擦脸。顾柏舟站在我身后,一直没走。
“你去睡吧。”我说。
“等你一起。”他说。
陈技术员在门口站了很久,回头看了眼棚内的灯。
“没见过你们这样的农户。”他说,“一般请技术员,就想让人把机器装好就走。你们不一样。”
我没答话,低头看着刚打印出来的曲线图。线条平稳,不像之前那样上下乱跳。
“我们必须学会用。”我说,“不然引进这些东西没意义。”
他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凌晨一点,我最后一次检查系统状态。所有模块显示绿色,运行日志没有报错。我在备注栏写下:首次全流程联调成功,持续时间120分钟,各项指标达标。
正要合上记录本,屏幕突然闪了一下。
报警提示跳出:一号区通风窗开启延迟0.8秒。
我立刻起身走向棚内。顾柏舟跟着我,陈技术员也从外头冲进来。
我们三人同时抬头看顶棚。那扇窗卡在半空,齿轮发出轻微摩擦声。
“电机又过载了。”陈技术员摸着外壳,“刚才那次启动积了热。”
“分流不够。”我说,“得再加一条电路。”
顾柏舟蹲下查看线路盒:“这里还能腾出一个接口。”
我转身打开系统工具箱,找到备用电缆卷。
“现在就改。”我说。
陈技术员从背包里拿出接线钳递给我。
我们三人围在线路盒前,拆开外壳。我的手伸进去接新线,金属触感冰凉。顾柏舟用手电照着内部结构,光柱稳定不动。
接头拧紧的一刻,棚顶传来咔的一声。
通风窗缓缓上升,直到完全打开。
我松开手,掌心有一道浅痕。
陈技术员看了眼表:“一点十七分。”
“再观察半小时。”我说。
没人离开。
棚外夜色漆黑,只有这一片亮着灯。
喜欢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请大家收藏:(m.8kxs.com)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