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我就在加工坊门口碰上了顾柏舟。他手里提着一筐刚摘的青菜,见我站在那儿发愣,问:“又在想昨天的事?”
“不是。”我把包袱打开,拿出那张试供协议,“我在想以后。”
他没说话,把菜筐放在地上,擦了擦手。我知道他在等我说下去。
“安和堂要是真签了长期合同,咱们每月要供的米就得翻三倍。现在靠人盯流程,还能撑住。可再往后,光靠一双眼睛看,不够用了。”
他点点头:“你是想改?”
“我想把外面的技术引进来。”我直说,“不光是种地,还有加工、储存。不能每次都等我亲自验货才敢送出去。得让整个流程自己跑起来。”
他沉默了一会儿:“钱够吗?机器坏了谁会修?村里人能跟上吗?”
“这些问题我都得解决。”我看着远处的田,“但第一步,得先让人愿意跟我们合作。”
当天上午,我回到屋里,打开田园女神系统。手指划过界面,点进“社交互动平台”。页面跳出几条新消息,是其他持有系统的人分享的经验。我一条条翻,重点关注那些提到“小农户+技术合作”的案例。
有一条信息引起我的注意:南陵县一个农技所,曾帮三家小村寨搭建自动温控育苗棚,还提供后续维护支持。他们不要押金,只签一年期试点协议。
我记下名字,关掉系统,出门去找李商人。
我们在镇口茶摊碰面。我把情况简单说了,问他认不认识那边的人。
他喝了一口茶,放下碗:“南陵农技所?听说过。他们确实做过几个小项目,口碑不错。但这种地方,一般不会轻易往外派技术员。你得有诚意,还得让他们觉得这事值得做。”
“样品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说,“灵泉水稻、抗病青菜苗、七彩玫瑰根茎提取物,都封好。再加上我们的种植排期图和仓储轮转表,足够说明问题。”
他点头:“我可以帮你引荐。但他们要是问起背书,你怎么答?”
“就说我们马上要和安和堂签正式合同。”我看着他,“这不是吹牛。只要明天验收通过,这就是事实。”
他笑了笑:“行。我今天就写信过去,把你的情况列清楚。地址写‘青山村有机粮作试验基地’——听着也体面些。”
两天后,回信来了。农技所同意派人来实地考察,前提是我们在三天内准备好两亩标准试验田,并提交一份详细的需求清单。
当晚,我在堂屋召集团队开会。六个骨干都到了,连林婶也抱着顾雅柔过来帮忙记事。
我把信纸铺在桌上,说:“有个机会,能把咱们的育苗效率提上去。但需要改棚、换设备,还要学新操作方法。谁不愿意参与,现在可以说。”
没人动。
顾承安蹲在门槛边玩石子,听见动静抬起头:“娘,是不是要有新机器了?”
我笑了一下:“是。以后冬天也能种更多菜,你们吃的饺子馅都能变花样。”
屋里响起笑声。
我接着说:“这次试的是自动温控系统,能控制温度湿度,让秧苗长得更齐。如果成了,下一步还想上智能灌溉和净菜加工线。”
有人问:“那我们是不是就没活干了?”
“恰恰相反。”我拿出系统生成的模拟数据表,“以前一个人管一棚,现在一人管两棚。工钱照算,多出来的地,用来扩产七彩玫瑰。那种花利润高,将来能给你们孩子留块嫁妆田。”
众人议论起来,语气渐渐松动。
最后我说:“明天农技所的人要来看地。今晚必须把东坡那两亩整出来,土要翻深,沟要挖直,旁边腾出空地搭临时接待棚。”
散会后,顾柏舟留下没走。
“你真打算全换成机器?”他问。
“不是换,是加。”我说,“人还是核心。机器只是帮我们少犯错,多产出。”
他看了我很久,最后说:“那你得教大家用。别让人觉得自己被甩在后面。”
“我会的。”我说,“每一步都带着他们走。”
第二天一早,我和顾柏舟带着人去东坡整地。太阳还没完全升起,露水打湿了裤脚。我们用绳子拉直线,按图纸标出四个育苗区,每个区三十平方,预留检修通道。
木匠老周拿着尺子来回量:“这架子怎么搭?你说的那个‘微灌头’长什么样?”
“系统里有图。”我掏出一块玉牌模样的东西,在空中一点,浮现出三维结构图,“看到没?这里是主水管,分支接到每个床底,定时喷雾。”
他瞪大眼:“这玩意儿真能自己浇水?”
“能。”我说,“只要你接通水源,设好时间就行。”
中午时分,李商人骑着驴来了,身后跟着两个穿灰布袍的男人。一个是农技所的技术员,姓陈;另一个是记录员,背着个厚本子。
我们迎上去,我把准备好的资料递过去。陈技术员接过,一页页翻看,眉头慢慢皱起。
“你们这个排期太密了。”他说,“六批轮作,间隔二十天,对土壤负担很大。”
“所以我们才想上温控棚。”我说,“地下有暖泉,可以调节根系环境,减少土地疲劳。”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你知道怎么配营养液?”
“系统有配方。”我说,“我可以现场调一份给你看。”
他点头:“试试。”
我转身从箱子里取出粉末包,按比例兑水搅拌,倒入测试杯。仪器显示ph值和氮磷钾含量全部达标。
他盯着数据看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你们条件比我想的好。这样吧,先签三个月试点协议。我们提供一套基础温控系统,包括传感器、加热毯和自动通风窗。你们负责人工安装和日常巡检。”
“费用呢?”
“不收押金。”他说,“但如果设备损坏是人为操作失误,维修费你们出。另外,试点期间每周要提交两次运行日志。”
“可以。”我说,“明天就能开工。”
他看了看天色:“那我明天带设备来。顺便教你们怎么用。”
送走他们后,我站在田边没动。顾柏舟走过来,把手里的草帽递给我。
“接下来几天有的忙了。”他说。
“是啊。”我接过帽子戴上,“但这一步,非走不可。”
傍晚,我坐在院里画改建草图。笔尖划过纸面,标出每一个接口位置。系统在一旁弹出提示:【智能微灌模型图已解锁,是否查看?】
我点了确认,新图纸浮现出来。比现有的更精细,多了压力调节阀和备用电源模块。
正看着,顾柏舟走过来,把一件外衣披在我肩上。
“冷了。”他说。
我抬头看他:“你说,咱们这么做,值吗?”
“你看那边。”他指向加工坊窗口透出的灯光,“每天那么多人排队等你的米。你说值不值?”
我没再说话,低头继续画。
临睡前,我去加工坊检查明日要送检的五公斤大米。瓶子整齐码在箱子里,标签朝上,封条完好。我一个个看过,确认无误,才锁上门。
回屋时,月亮已经升到屋顶。我站在门口,望着远处黑压压的山田。
明天验收完这批米,就要开始拆旧棚了。
喜欢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请大家收藏:(m.8kxs.com)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