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山近千米高,至半山腰,方遇道家守山人。
非迎客,乃职守。
山路一分为二,显然一侧通人宗,一侧通天宗。
两名守山人端坐于山道边,闭目凝神,对高景与小白毛的到来仅是匆匆一瞥,随即复又闭目,宛如未见,未有交谈之意。
小白毛不悦地询问:“请问,哪条路通往天宗?”
左侧守山人睁眼,语气冷淡:“天宗不纳外宾,二位请回。”
小白毛怒斥:“不纳客,那你们守在此处何用?立块牌子写‘禁止通行’不就好了?”
守山人恍若未闻,继续闭目打坐。
小白毛转向高景求助:“现在该如何是好?”
高景笑言:“是你欲拜师,自行决定吧……或者,你也可以硬闯?”
小白毛眼中闪过兴奋,拔出木剑,跃跃欲试,但稍纵即逝,终未动手,转而言道:“你们可知他是谁?”
指着高景,小白毛得意洋洋:“此乃高景!”
高景哑然。
小白毛之言终是引起了守山人的注意,他神色微变,细观高景,露出恍悟之色。
“先生稍候!”
守山人起身行礼,沿山路离去。
小白毛嬉笑:“你的名头还挺管用。”
高景无奈揉其头:“我以为你会动手。”
小白毛摇头:“我是来拜师的,非来滋事。”
高景低语:“道家不喜儒家那些繁文缛节,你直接动手,或能让人高看一眼。”
小白毛疑惑:“真的?你不会骗我吧?”
“千真万确!”
高景正色:“去吧,小白毛,亮出你的剑……”
话未说完,先前离去的守山人已归,身旁还多了一位少年。
这位少年眼神与守山人迥异,更具凡尘气息,更似常人,少了那份超凡之姿。
他相貌俊朗,一头海蓝长发,身着华丽蓝袍,年纪尚轻,不过十三四岁。
他一现身,便好奇地打量高景,又对小白毛微笑行礼:“天宗小灵,为先生引路,请。”
高景望他,忽而一笑:“有劳。”
小白毛毫不客气:“走吧,带路。”
三人踏上山路。
途中,小灵主动与高景攀谈,蓝眸中透出探究:“那个……我该称您为大良造吗?”
高景笑道:“此番我是以个人身份前来,无需如此称呼。”
“那您来自咸阳吗?”
小灵虽努力表现得漫不经心,却难掩急切:“咸阳定很热闹吧?秦国的都城,想必颇为有趣。”
高景凝视着小灵,问道:“我来自三川郡……你可曾去过咸阳?”
小灵略显尴尬地回答:“我从未下过山,自幼便在山上生活。”言语间透露出对山外世界的憧憬。
小白毛好奇地盯着小灵:“你真是天宗的吗?感觉不太像啊。”
小灵挠头一笑:“我确实调皮,门中长辈也常调侃我不像个天宗 ** 。”
小白毛爽快地说:“你若好奇,下山看看不就知道了!”
小灵苦笑:“我也想,但门规严明,未出师的我们不能随意下山。”
随后,小灵请求:“那你们能跟我讲讲外面的世界吗?”
小白毛简略描述:“就是人多、地广,吃穿住用玩样样俱全。”
天宗环境清幽,草木房屋错落有致,砖石建筑鲜见。这里空地众多,是修炼心性的理想之地。
行进间,三人偶遇几位道家 ** ,他们甚至连脚步都未停歇,更不用说打招呼了。
尽管天宗追求清静无为,但门派事务依旧繁忙,掌门、长老、 ** 等级分明。
小灵介绍:“这是天宗的议事堂。”
议事堂前,一位老者已等候多时。他看似平凡,年逾六旬,须发皆白,头戴高冠,两缕白眉垂至下巴,身着蓝白色道袍,既不华丽也不朴素。
高景行礼:“见过赤松子师兄。”
赤松子回礼:“师弟难得来访,快请进。”
小白毛低声询问:“你怎么叫他师兄?”
高景解释:“儒家创始人孔子曾求学于道家老子,这段渊源流传至今。”
屋内无椅,只有坐塌。赤松子盘腿坐上首,膝上置一把造型奇特的圆柄圆身剑——名剑雪霁,道家镇宗之宝。
高景端坐。小白毛模仿高景跪坐,却引来赤松子微蹙眉头。
高景笑道:“跪坐是礼,象征恭敬虔诚。”
道家崇尚道法自然,顺应天道,摒弃人为。在他们看来,生活应回归自然,无需教导规定,而是要忘却成心、机心、分别心……
小白毛若有所悟,悄悄改为盘腿而坐。
赤松子放松下来,含笑问道:“师弟今日到访,所为何事?”
高景望向小白毛,说:“她想拜入天宗,我陪她前来。”
赤松子转向小白毛,问:“你为何想拜师天宗?”
小白毛毫不犹豫:“为了获得更强的力量!”
赤松子轻笑:“若仅为此,拜师弟为师不是更合适吗?”
小白毛面露不屑:“他?他连架都不会打,能教我什么?”
赤松子一愣,高景苦笑。
赤松子审视小白毛许久,道:“资质尚可,跟我来。”
随后,他起身带着小白毛离去。
不久,小灵带着高景来到天宗藏书阁:“掌门说,先生可随意阅读这里的书籍。”
高景满意笑道:“代我向赤松子师兄致谢,那我就不客气了。”
天宗藏书楼藏书浩瀚,涵盖道家、兵家、名家等各家典籍。
高景粗略浏览武功心法,只为录入无字书,而各家思想典籍却令他沉醉。
特别是惠施的《遍为万物说》,后世失传,此处竟保存完好。
惠施与庄子交好,庄子言“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有黄缭问天地不坠不落及风雨雷霆之因,惠施不假思索作答,并记录成《遍为万物说》。
后惠施将此文赠庄子指正,实则炫耀。
毕竟,这位“辩遍天下无敌手”的辩者,在庄子面前却屡战屡败。
庄子读《遍为万物说》后,去繁就简,保留惠施十命题,称《历物十事》,录于《天下篇》中。
《历物十事》有:
一、至大无外,大一;至小无内,小一。
二、无厚不可积,其大千里。
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其五:小同与大异有别,此为小同异;万物皆同且异,此乃大同异。
其六:南方虽无特定之穷,然穷境犹存。
其七:今朝启程赴越,亦可言昨日已至。
其八:连环似无解,实则时刻在解。
其九:吾识天下之中,或在燕北,或在越南。
其十:博爱万物,因天地本一体。
昔日名家若见此篇,或不必沉溺于“白马非马”之争。终究,惠施之名家成就,归于庄子,存于道家。而名家之真传,却未能延续。
高景于藏书楼盘桓三日,直至赤松子亲至催促。
“何事?尚未览尽!”高景不悦。
赤松子苦笑:“师叔欲见你。”
“师叔?北冥子?”高景愕然。
“然也。”
赤松子叹曰:“你所携小女孩,剑术非凡,吾辈皆不及。此艺乃你所授?”
“非也,吾不通剑术。”
高景随口道:“或龙阳君所教。”
“龙阳君?魏国第一剑客,难怪!”
赤松子再叹:“师叔亲收其为徒,赐名晓梦。”
“恭喜天宗得才。”
……
赤松子引高景至山谷入口,言:“师叔于谷中修行,汝自行入内。”
高景望入口,应:“好。”
赤松子点头离去。
高景无犹豫,步入幽静山谷。此地非低洼,两侧山体微凸,若合抱之势。气候温润,初春已草木葱茏。绿意中,灰褐色木屋矗立,乃北冥子隐居处。
高景入屋,见晓梦打坐,见其来,面露喜色。屋内似仅她一人,但高景觉有异。闭目吸气,再睁,叹曰:“和其光,同其尘,妙境若存!”遂向空处行礼:“儒家高景,拜见北冥子师叔。”
白须白眉白发,道袍立领,自虚无中渐显。非隐藏,乃融入!
北冥子与环境浑然一体,犹如静物般不引人注意。
“请坐。”
北冥子的声音平静,无波澜。
高景行礼后,于对面跪坐。
北冥子斟茶,每人面前一杯。
高景举杯未饮,询问:“师叔召我,有何要事?”
北冥子轻哼一声,面上无笑,声音却带着笑意:“晓梦学了《天地篇》,你教得挺好。”
高景微蹙眉头,揣测其意。
北冥子续言:“庄子《天》有三篇——《天地》、《天道》、《天运》,晓梦与这三篇甚是相投,既已授《天地》,何不将《天道》、《天运》也一并传授?”
高景沉默品茶,片刻后放下杯盏,言:“《天》三篇,意在使人悟‘天’、‘道’及‘运’之真谛。”
他不愿揣测北冥子心思,既有所命,自当遵从。
“‘天道’,乃自然法则,不因人意而改,无善恶之别。”
人应顺应天道。
譬如古人定节气,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后又增春分、夏至等,皆是人类探索自然之果。
循此法则,方有“春耕秋收”之常识。
天道无善恶,如“虎食人,人杀虎”,人视虎食人为恶,欲除之;而虎为食而猎,犹人食五谷,皆天道平衡,不偏不倚。
言及“天道”,北冥子未让高景继续,而是置一卷竹简于前。
高景疑惑展开,不禁失笑,念道:“北冥有鱼,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曰鹏。鹏之背,亦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此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复返。彼于福者,未数数然也。虽免行走之劳,犹有所待。若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彼将何待?故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喜欢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