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的冬夜寒气凛冽,翠湖苑别墅区一片静谧。
陈羽墨只睡了不到三个小时,窗外仍是浓重的墨蓝,专车已在门口等候。他动作利落地洗漱,康康警觉地竖起耳朵从窝里抬起头,琥珀色的大眼睛在黑暗中看着他。
“好好看家。”陈羽墨低声说,大手揉了揉它毛茸茸的脑袋。
康康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咕噜,仿佛听懂了,又趴了回去。
六点多,专车驶离翠湖苑,刺破黎明前的黑暗,直奔军用机场。停机坪上,一架涂装着八一军徽的专机引擎已经预热完毕。
凛冽的寒风吹拂着他的大衣下摆,他快步登机。舷窗外,庐州城的轮廓在微熹的晨光中逐渐清晰,又迅速被抛在身后。
机舱内异常安静,只有引擎的轰鸣。笔记本电脑中清晰地过着一会儿要呈现的每一页ppt,每一个关键数据,以及可能面临的质疑。
常温超导的成功,如同最后一块拼图,让完整版的南天门计划,这个超越时代的深空堡垒体系,终于具备了工程落地的坚实根基。
这不是近地轨道的防卫平台,这是华夏文明迈向深空的真正跳板。他指尖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着,模拟着稍后陈述的节奏。
八点五十分,专车驶入戒备森严的西山大院。松柏覆着薄霜,更添肃穆。
推开那扇厚重的红木会议室大门,一股混合着茶香和烟草气息的凝重空气扑面而来。长方形的会议桌旁,几乎座无虚席。
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郑国栋、航天科工集团总工程师方宏、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刘振邦、兵器工业集团总师孙立、华科院空间中心主任苏虞院士、空天动力研究院院长赵启明院士、中核集团总经理周永强……华夏空天与尖端军工领域的核心决策者与顶尖专家悉数在列。
所有人的目光,在陈羽墨踏入的瞬间,都聚焦在他身上,带着审视、探究,以及难以掩饰的巨大期待。
首长的位置在主位,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沉稳地看过来,微微颔首:“羽墨,坐。人都到齐了,开始吧。”
“是,首长。”陈羽墨沉稳地走到连接着投影仪的电脑前,将早已准备好的U盘插入接口。他深吸一口气,点开了那个命名为“南天门计划”的ppt文件。
会议室顶灯暗下,投影仪的光束打在幕布上。
第一页,没有文字,只有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概念图:幽暗的宇宙背景下,一艘庞大得令人窒息的流线型空天母舰静静悬浮于地球轨道之上,舰体流畅而充满力量感,侧面两个遒劲的古篆体大字——“鸾鸟”!在它周围,数架造型锐利如玄色利剑的空天战机,如同忠诚的护卫,拱卫着母舰。整个画面透着一股冰冷的科技感与磅礴的威压。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清晰而压抑的倒吸冷气声,连几位见惯了大场面的老总,瞳孔都猛地一缩。
陈羽墨没有停顿,鼠标轻点,画面切换。这一次,是更为详细的装备分解图与核心数据列表。
当“31马赫”和“7G过载”这两行数据清晰地出现在幕布上时,会议室内压抑的寂静终于被打破了。
“31马赫?太空环境?!”
航天科技集团的郑国栋董事长第一个忍不住,声音因为惊愕和本能的不信而拔高,他指着屏幕,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地看向陈羽墨,
“羽墨!这个速度指标,尤其是太空环境下的持续高机动,意味着需要难以想象的动力和瞬间爆发的能量!以我们现有的任何推进技术——无论是化学火箭还是离子推进——其比冲和推重比都远远无法企及!这…这违背了我们所知的物理规律!”
他的质疑像点燃了导火索。动力研究院的赵老紧接着开口,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手指用力点着桌面:
“老郑说得是根本问题!抛开推进技术不谈,这个速度下,材料!气动加热、粒子冲刷、结构应力!任何已知的材料在那种极端环境下都会瞬间崩解!还有生命维持!”
他的目光扫过“玄女”战机的座舱示意图,“持续高过载?现有的抗荷服和训练体系,飞行员在9G下坚持几十秒已是极限!31马赫机动伴随的过载峰值会是多少?人体如何承受?这绝不是简单的生物座舱缓冲能解决的!这是对材料和生命科学的双重颠覆性挑战!近乎…不可能!”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附和的低声议论,质疑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聚焦在陈羽墨身上。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陈羽墨的神色依旧平静如水,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些反应。他没有直接反驳,ppt翻到了下一页。只有简洁的文字和几组核心参数标题:
核心技术突破支撑:
1. 能源核心:“羲和”小型化核聚变反应堆。
2. 材料革命:常温常压超导材料
3. 生命保障:高级生物缓冲抗过载生命座舱。
技术基础: 基于“玄鸟”六代机已验证的生物座舱缓冲技术深度进化。
他指着屏幕,声音沉稳而有力,穿透了会议室的质疑声浪:
“郑董、赵老,各位专家的担忧非常专业,切中了以往技术的死穴。但‘南天门’计划,其根基已非传统化学能推进体系。”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首长的方向。
“‘鸾鸟’的心脏,是小型化的‘羲和’核聚变堆。它提供的,是近乎无限且澎湃的能源。
而常温超导材料的突破,解决了能量传输的终极损耗问题,并为我们打开了超导推进这扇新世界的大门——利用超导线圈产生强大磁场,直接加速等离子体工质,其理论比冲和潜在推力,足以支撑我们达到并超越第二宇宙速度!这,就是新动力的基石!”
他顿了一下,手指重点敲在“高级生物缓冲抗过载生命座舱”那一行。
“至于人体承受极限,‘玄鸟’战机在大气层内突破4.7马赫、大气层外7.2马赫时,其搭载的初代生物座舱已成功将飞行员承受的过载稳定在可接受范围,相关数据虽未完全公开,但已得到充分验证。
‘玄女’所采用的,是其深度进化版本。7G,不是飞行员需要承受的极限,而是这套系统作用后,飞行员实际承受的极限。液态缓冲、神经介入、力场支撑,三重保障下,这个数值是安全且工程可控的。
材料方面,常温超导带来的高强度、超稳定磁场约束技术,结合新型复合材料,正是抵御极端环境的关键盾牌!”
他调出了一份简短的龙渊基地测试报告摘要,上面盖着绝密的印章和楚云天院士的签名,核心数据赫然在列,印证着他的话。
会议室陷入了另一种沉默。不再是质疑的沉默,而是被巨大信息冲击后,需要时间消化的、带着震撼的沉默。
在场的人看着屏幕上那几行简洁却重若千钧的技术突破名称和参数,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再发出质疑的声音。
这些名词背后代表的意义,他们比谁都清楚。核聚变的小型化、常温超导的实用化……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改变世界格局,而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支撑起南天门这样的宏伟蓝图时,似乎那31马赫和7G过载,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
陈羽墨环视一周,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开启宏大征途的决绝:
“‘南天门’,绝非只是一个近地轨道的防御平台。它将成为华夏迈向深空的第一块跳板!一个集深空探测、战略威慑、前沿科技验证于一体的深空堡垒。它的目标,是月球轨道,是地火转移,是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它将确保华夏在未来的星辰大海中,拥有无可置疑的战略存在和安全屏障!”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首长一直沉稳地听着,深邃的目光在陈羽墨和幕布之间移动。他缓缓坐直了身体,手指在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
“深空堡垒……”
首长低沉而清晰地重复了一遍这个词,仿佛在咀嚼其沉甸甸的分量。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位负责人、每一位院士,那目光带着审视,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最高决策者的表态。
几秒钟的沉寂,却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
终于,首长沉稳而极具力量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寂静,也如同为这场会议、为这个宏大的计划盖上了最终的印章:
“目标明确,技术可行。”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地烙印在空气中:
“举国之力,确保‘南天门’!”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陈羽墨身上,带着深切的托付与绝对的信任:
“陈羽墨同志!”
“在!”陈羽墨挺直脊背。
“由你担任‘南天门’工程总设计师!全权统筹!”
“各相关单位!”首长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打破壁垒,全力协同!人员、资源、保障,无条件优先满足工程需求!”
“是!保证完成任务!”会议室内,所有负责人齐刷刷地起身,声音洪亮而坚定,如同钢铁的誓言,在这间决定华夏未来深空命运的会议室里轰然回荡。
会议结束,众人带着巨大的震撼和沉甸甸的责任陆续离开。陈羽墨收拾着电脑和资料,首长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那深邃的目光中蕴含了千言万语——是信任,是期许,更是对这个年轻人为华夏所开拓的这条通天之路的无声赞叹。
走出西山大院,燕京冬日的阳光有些清冷地洒在身上。陈羽墨抬头望向辽阔的蓝天,那苍穹之上,仿佛已经能看到“鸾鸟”巨大的身影和“玄女”战机划破深空的轨迹。
深空堡垒的蓝图已经铺开,星链启锚,目标——星辰大海!
喜欢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8kxs.com)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