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清晨的空气带着一丝燥热,梧桐叶尖挂着昨夜的露水。陈羽墨将简单的行李放入车后备箱,回身时,田夕薇已经抱着康康站在了小院门口。她怀里显得异常温顺,金色的猫眼半眯着,似乎还沉浸在晨间的慵懒里。
“喵~”康康拖长了调子叫了一声,像是在道别。
小田穿着橘粉色睡衣,晨光勾勒着她柔和的侧脸。她将康康轻轻放在地上,走到陈羽墨面前,伸手替他理了理衬衫的领口,动作自然得像做过千百遍。
“沈阳那边比庐州凉些,带厚衣服了吗?”她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微哑,关切却清晰。
“带了。”陈羽墨点头,目光落在她眼底,“去那边跟导师处理些项目上的事,顺利的话,一周左右就回来。”
他没有说“项目”是什么,她也没有追问。彼此之间有一种无需言明的默契。她知道的,是他肩负着旁人难以想象的重担,她能给予的,是这扇家门后,永远温暖的守候。
“嗯,”田夕薇轻轻应了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他领口下方,那里贴身藏着的海浪纹手链轮廓隐约可见,“路上小心。到了报个平安。”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别太累着自己。”
“好。”陈羽墨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他俯身,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吻,带着承诺的分量,“照顾好自己和康康。”
车子启动,缓缓驶离。后视镜里,小田抱着重新回到她怀里的康康,站在院门口,身影渐渐变小,最终消失在梧桐树影的拐角。心口处,海浪纹的微凉触感异常清晰,像一颗定心的锚石。
当飞机平稳地爬升至云层之上,舷窗外是连绵无尽的云海,在朝阳下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边。陈羽墨靠窗坐着,闭目养神。就在此时,意识深处,那熟悉的幽蓝色界面无声浮现,冰冷的文字流淌:
【核心关联个体‘田夕薇’状态确认:空间坐标锁定(庐州住宅)。生理体征:平稳。情绪波动:轻微低落(短暂分离适应期)。威胁等级:极低。】
信息流如同冰冷的溪水滑过,不带任何情绪。陈羽墨睁开眼,眼底最后一丝属于庐州晨光的温存彻底敛去,只剩下深潭般的沉静与专注。
飞机在沈阳桃仙机场降落时,北方的干燥空气扑面而来,带着与南方截然不同的硬朗气息。陈羽墨没有片刻耽搁,上了黑色的轿车
车子驶出机场,融入这座重工业城市特有的、带着金属质感的车流之中。道路两旁,高大的厂房轮廓在秋日的阳光下投下厚重的影子,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机油、钢铁和焊接火花混合的气息。一种无形的、属于大国重器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沉稳地跳动着。
一个多小时后,车子稳稳停在沈飞集团戒备森严的大门前。哨兵验证了陈羽墨提前报备的特殊通行证件,目光锐利而郑重地敬了个礼,电动闸门无声滑开。
门内,杨维和几位技术骨干正在等待他的到来。看到陈羽墨下车,杨维立刻大步迎了上来,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激动和急切,一把握住陈羽墨的手,力道很大。
“羽墨,你可算来了!”杨维的声音洪亮,带着东北口音特有的爽利,“邮件里提到的那些…那些想法,我们连夜组织了骨干讨论,简直…简直是醍醐灌顶!但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憋着,就等你来解惑了!”
他身后的几位骨干工程师也纷纷上前,眼神热切地看着陈羽墨。他们早已从绝密渠道知晓眼前这个年轻人不可思议的贡献和能力,那份关于“玄鸟”的初步构想邮件,其技术前瞻性和突破性,已经彻底点燃了这些沉浸航空事业数十年的老将心中的火焰。
“杨总工,各位,辛苦了。”陈羽墨微微颔首,“我们直接去会议室?”
“嗯,图纸和模型都准备好了!”杨维连声应道,亲自引路,脚步快得带风。一行人穿过巨大的厂区,巨大的厂房里隐约传来机器运行的轰鸣,如同巨兽的心跳。
会议室里,投影幕布上定格着“玄鸟”战机的概念渲染图,流线型的身躯充满了未来战机的凌厉美感。长条会议桌上,堆满了厚厚的图纸、技术参数文件和各种比例的局部模型,尤其是发动机和机翼部分。
没有多余的寒暄,陈羽墨径直走到主屏幕前,目光扫过图纸上几个被特意圈出的技术难点区域。他拿起激光笔,红点精准地落在变循环引擎的喷管结构图上。
“杨总工,邮件里提到的‘炽翎’材料合成路径,沈飞材料实验室跟进得如何?”陈羽墨开门见山。
“已经按您提供的分子式和工艺参数启动了原型制备!”一位负责材料的中年工程师立刻回答,语速很快,“高温炉已经预热,特种粉末正在按比例混合,预计明天凌晨可以进行第一次熔融铸造!陈工,您确定这碳纳米管增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能扛住变循环引擎模态转换时那瞬间的极端热应力冲击?”
“理论模型和超算模拟结果,通过率超过98%。”陈羽墨的声音沉稳有力,他手指在图纸上一划,“关键在于喷管内部主动冷却流道的拓扑结构优化,以及梯度复合层之间的应力匹配。这里,”红点移动到喷管内部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孔结构区域,“需要严格按照我邮件附件三的cAd模型加工,公差必须控制在微米级,盘古一号的精度可以满足。”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旁边一张空白图纸,用笔迅速勾勒出几个关键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和温度分布云图。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陈羽墨冷静清晰的讲解。杨维和几位核心工程师的眼睛紧紧盯着图纸,呼吸都不自觉地屏住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其次是等离子体隐身涂层。”陈羽墨的激光笔移向机翼和机身表面标注的难点区域,“多层梯度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应对不同波段雷达波的吸收和散射,同时兼顾极端热力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核心是中间那层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微胶囊掺杂层……”
他详细阐述了每一层材料的成分比例、喷涂工艺的温度窗口、以及如何利用特殊工艺将具有修复功能的微胶囊均匀嵌入涂层基体。技术细节之精妙,让在场的材料专家都忍不住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
“陈工,”负责隐身技术的工程师孙苗忍不住开口,带着惊叹,“您这多层梯度方案,简直是为‘玄鸟’量身定做!但实验室环境模拟毕竟有限,我们担心这涂层的实际服役寿命,尤其是在长时间高超音速(ma>5)飞行产生的极端气动热环境下……”
“所以需要同步进行地面模拟风洞的极端热循环测试。”陈羽墨接话道,没有丝毫停顿,“测试方案我已经拟好,重点监测涂层在经历1000次以上从常温到1800c瞬时升温再骤冷的循环后,其介电常数变化率和结构完整性。数据会实时反馈回来,供我们进行配方微调。”
他条理清晰地将一个庞大复杂的技术体系拆解成可执行、可验证的具体步骤,每一个难点都给出了明确的解决路径和验证方法。会议室里的气氛从最初的激动和急切,逐渐沉淀为一种高度专注的肃穆。杨维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却渊渟岳峙的身影,心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震撼。他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全新领域的大门,正在这个年轻人的手中,被坚定而沉稳地推开。
窗外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将会议室里弥漫的、属于尖端科技与沉重使命的紧张气息,切割成一道道光束。光束里,悬浮着无数微小的尘埃,如同那些亟待被攻克的技术难题,在陈羽墨冷静如恒河沙数的思维推演下,正被逐一锁定、解析、击破。北方工业重镇的空气里,属于“玄鸟”的炽热初啼,已在无声中酝酿。
《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8kxs.com)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