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两骑探马已冲到近前,勒马停住。
骑手几乎是从马背上滚落,将一封密封的军报高高举起,声音嘶哑却难掩激动:“报!袁弼大人急报!”
周兴礼立刻上前接过信,迅速拆开火漆封印,目光急扫。
他的脸上瞬间涌起巨大的喜色,但很快压下,并未立即宣布,而是将信递给了段渊。
段渊接过,快速浏览一遍,冷峻的脸上竟然也难得地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随即又将信递还给金方,道:“大汗,此捷报由你亲自宣布最为合适。”
金方接过信纸,手指甚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看完内容,深吸一口气,将信纸紧紧攥在手中,抬头望向眼前无数双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眼睛,朗声笑道:“好!那就由我来告诉大家!”
他声音洪亮,清晰地传遍全场:“族人们!你们或许对袁弼大人这个名字还很陌生!但现在,我正式告知大家,袁弼大人,乃是鹰扬军严星楚大帅特意邀请来,协助我们共同对抗须达叛逆的杰出将领!他将出任鹰恰都督府的参军,是我们最坚实的盟友和统帅!”
人群安静下来,屏息凝神。
金方继续道,声音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就在七天前,由袁弼大人亲自策划,并由我们哈部五千英勇的儿郎执行,一场奇袭在须达叛军的老巢展开!”
他顿了顿,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才猛地提高声调:“昨日凌晨,奇袭成功!我军以极小代价,攻破须达部大本营,斩首两千级!并俘获须达的母亲、他的两个亲兄弟、他的一子一女!以及五位须达部的核心族老!”
“轰——!”
这个消息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瞬间引爆了全场!
俘虏敌军首领的亲眷和族老,这在草原的意义,远比歼灭几千普通士兵更为重大!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对须达威望的致命打击!意味着金方这边拥有了极其重要的人质和谈判筹码!
短暂的寂静后,是更加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呐喊!
“金方大汗!”
“袁弼大人!”
“鹰恰都督府万岁!”
狂喜的情绪感染了每一个人,无论是战士还是牧民,都陷入了巨大的兴奋之中。
这场胜利,太提气了!
金方趁热打铁,宣布全军休整一日,杀牛宰羊,犒赏三军!同时,对阵亡将士的抚恤、对有功人员的奖赏,也即刻开始统计和发放!
整个贵蒙部营地彻底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硝烟和鲜血的味道尚未散尽,但希望和喜悦已经充盈在每个人心头。
在喧天的欢呼声中,陈月挤过人群,终于来到了金方面前。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仰头看着他,眼圈微微发红,脸上却带着无比骄傲和释然的笑容。
金方也看着她,连日征战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眼中满是温柔。他伸出手,紧紧握了握她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段渊看着这喧闹的景象,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却比平日柔和了些许。
周兴礼和陶玖走到他身边,陶玖笑着低声道:“老段,这下北境的局面,总算打开了啊。”
段渊微微颔首,目光却投向远方风雪弥漫的天际,淡淡道:“曹永吉还在,东牟未退,真正的硬仗,恐怕还在后面。”
但他的语气里,已没有了之前的凝重,反而多了一丝棋逢对手的冷冽期待。但很快心中一叹,他知道袁弼来了后,他将要返回洛东关城,守护鹰扬军的大本营。
而在遥远的洛山卫草原大营,皇甫辉刚刚从匠作营讨论完出来,就听到了贵蒙部大胜和袁弼奇袭成功的消息。
他兴奋地一挥拳头,转头就想找王槿分享喜悦,却见王槿也正从帐篷里出来,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看着他。
“听到了吗?袁大人太厉害了!金方他们也打赢了!”皇甫辉快步走过去,语气激动。
王槿微笑着点头:“听到了,真是太好了。”她的目光落在皇甫辉因为兴奋而发亮的眼睛上,轻声补充道,“你是不是也很快就能重回战场了?”
皇甫辉一愣,随即挠头苦笑道:“谁知道呢?不过现在……先得把咱们的安北城给立起来!”
洛东关,帅府书房。
严星楚的手指轻轻敲打着那两份来自北境的捷报,嘴角总算有了一丝松快的弧度。
金方这小子,总算没白费他一番苦心,这两场硬仗打下来,汗位算是勉强坐稳了。
接下来,按协议走便是,粮草、军械、商贸支持一样不会少,但具体的仗怎么打,就得看金方自己和袁弼的本事了,他不可能一直盯着草原。
他的思绪很快跳到了那个名字上——曹永吉。
这老狐狸不在东夏朝堂坐镇,跑到草原上去给须达当军师?严星楚皱起眉。
现在东夏国内自身一团槽,夏明澄那皇帝老儿还有心思派兵部尚书北上?是曹永吉自己想去搅混水,还是夏明澄另有图谋?
单纯帮须达不像曹永吉的风格。这老家伙用兵,走一步看三步,必有深意。严星楚想了半晌,各种可能性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却总觉得抓不住最关键的那根线。
“罢了。”他低声自语,揉了揉眉心。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但该做的防备不能少。
他提起笔,快速写了两道手令。
一是给周兴礼下令,令其麾下谍探,重点留意井口关的动向。曹永吉的老巢就在那儿,他北上草原,井口关的防御必有变化,或许能看出些端倪。
二是以盟友身份,给驻守关襄城的西夏大将魏若白去信。信中直言曹永吉已北上草原,提醒魏若白注意井口关方向,谨防有变。
关襄城直面井口关,是西夏防御东夏的重镇,魏若白是个明白人,得到这个消息,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刚放下笔,亲卫队长史平便在门外禀报:“大帅,张全大人、邵经大人、唐展大人到了。”
“让他们进来。”严星楚收敛心神,将草原的事暂时搁置。
眼前有更迫在眉睫的麻烦要解决。
很快,三人鱼贯而入。
左同知张全主管政务,神色总是带着几分操劳过度的疲惫;右同知邵经最近因为大帅支持金方一事脾气不太好,此刻脸上还带着点刚从军营出来的风尘气;劝学使唐展则是一身儒雅,但眉头也微微锁着。
“都坐吧。”严星楚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叫你们来,是为了什么事,想必你们也猜到了几分。”
邵经性子最急,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大帅,是为了隆济城那边‘农具暴动’的破事吧?要我说,就是那些刁民……”
“邵大人!”张全打断他,语气无奈,“监察衙门的调查结果很清楚,错不在百姓。是新农具价格过高,县衙推行手段又过于强硬,才激起了民变。”
邵经哼了一声,虽不服气,但也没再反驳。那知县是他一个老部下的亲戚,算是他这边的人,闹出这事让他脸上无光。
唐展叹了口气,接口道:“大帅,此事也反映出我鹰扬军治下的一大弊病。我们缺人,尤其是缺能妥善治理地方的官员。王东元大人和我推荐、招募的多是精通农事、工造、算学的专才,于实务技术上是好手,但于人情世故、牧民理政之道,确实有所欠缺。属下在学院开设的速成班,也只能教些基本的律法、公文,这为官一方的本事,非一朝一夕能练就。”
严星楚点了点头,神色凝重:“这就是我找你们来的原因。我们地盘扩张得快,可这治理跟不上,那就是沙地上盖高楼,迟早要塌!一个技术好官,却能逼得百姓砸衙门,这是天大的笑话,也是我等失职!”
他目光扫过三人:“都说说吧,有什么法子能尽快解决这‘无人可用’的困局?特别是能踏实做事、懂得变通、能安抚地方的官员,从哪里来?”
书房内一时沉默下来。
张全沉吟片刻,率先开口:“大帅,眼下无非是几条路。其一,继续从现有吏员中提拔考核优异者。但这些人大多擅长执行,缺乏独当一面的魄力和眼光。其二,请唐大人扩大鹰扬学院招生,开设更全面的政务课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邵经拧着眉头:“还能从哪来?难道去西夏朝廷挖人?那些酸儒,来了也未必合用,还容易埋下钉子。”
严星楚没说话,看向唐展。
唐展沉吟后缓缓道:“大帅,张大人和邵大人所言皆有道理。内部提拔和学院培养是长远根基,必须坚持。但眼下急需用人,或可考虑……从大夏这些年离退的士人中寻找。”
“离退士人?”邵经挑眉,明显不太看好,“那些人多半自视清高,且与我鹰扬军未必同心。”
“邵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唐展不疾不徐,“但并非所有离退士人都如此。其中亦有怀才不遇、或对当下时局有清醒认识者。他们熟读经史,通晓政务规程,更重要的是,其中许多人曾有实际的地方任职经验,这是我院学子目前最欠缺的。”
张全眼睛微亮:“唐大人是说……那些因战乱、不得志而隐居或赋闲在家的旧官吏?”
“正是。”唐展点头,“可发布求贤令,特别注明急需有州县治理经验之才。我鹰扬军不论出身,只论实绩,想必能吸引一部分人前来。”
严星楚手指敲着桌面,思索着这个提议的可行性。风险确实有,但收益也可能很大。这些旧官吏熟悉地方运作模式,只要能让他们认同鹰扬军的理念,确实能快速填补空缺。
“光发求贤令恐怕还不够。”严星楚开口,“愿意来的,多半是胆子大、或是真的走投无路的。真正有本事又观望的,不会轻易动。”
他看向张全和唐展:“这样,你们二人联手,拟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求贤令要发,但要写得诚恳,点明我们的困境和求才若渴之心。同时,对于前来投效者,给予足够的礼遇和相应的职位试练。设立一个专门的考核机制,由张大人你主导,唐大人协助,考察其才学、政见,更重要的是实务能力。通过者,可先任副职或派往不太紧要的县郡历练,确有成效,再予重用。”
“那……隆济城那个知县如何处置?”张全问道。这事总得有个交代。
严星楚叹了口气:“撤职。但他专业才能还是有的,调他去工造坊,专门负责农具改进,别让他再管民了。告诉工造坊,新农具好用,但成本必须给我降下来!再弄出这等事,一起问责!”
“是!”张全应下。
邵经张了张嘴,想为自己那老部下的亲戚求个情,但看到严星楚不容置疑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
“还有,”严星楚补充道,“学院那边,唐大人你加紧。课程要改,不能只教死知识,多增加些案例研判,模拟处理政务的场景。让张全这边派些有经验的老吏去讲讲实际会遇到的问题。”
“唐某遵命。”唐展拱手。
邵经看着严星楚抬起了手,知道要让他们退下了,他马上道:“大帅,我有一个建议。”
严星楚一愣,他让邵经来只是让他知晓隆济城那知县的事,那是他当时推荐上来的人,他还是要尊重邵经的。
“老邵,你说。”
“大帅,是否能让地方乡绅推荐一些人上来?”
张全一听,脸色微变,急道:“邵大人,不可!”
张全的反应如此激烈,让邵经有些错愕。
“张大人,为何不可?”邵经皱眉问道,语气带着不解,“乡绅宗族扎根地方,最了解本地情况。由他们推荐子弟或贤能,岂不比我们凭空去招那些不知根底的外人更可靠?这些人熟悉乡情,用起来也顺手,能最快稳定地方。”
“邵大人,正是因为这熟悉和顺手,才更不可取!”张全语气急切,甚至带着一丝后怕,“大帅!此事万万不可!乡绅荐官,古已有之,但其弊远大于利!”
他转向严星楚,恳切道:“大帅请想,若开此口子,各地乡绅必然争先恐后将其子弟、亲信塞入官府。初期或可解燃眉之急,但长此以往,会形成何等局面?”
张全深吸一口气,历数其弊:“其一,结党营私,盘根错节!被荐者只知感念荐主之恩,岂会忠心于大帅,于鹰扬军!官府之内,同乡、同宗、同门关系盘结,法令如何畅通?”
“其二,欺上瞒下,鱼肉乡里!这些胥吏乡绅,最擅长的就是阳奉阴违。他们相互勾结,把持地方政务、税赋、讼狱,欺压百姓,中饱私囊,最终民怨沸腾,账却要算在大帅头上!”
“其三,尾大不掉,割据地方!若让其形成气候,鹰扬军政令在这些地方恐成空文。届时,我们是派兵去剿灭自己任命的官员,还是听之任之,坐视地方离心?”
张全说到激动处,脸色都有些发红:“大帅!我鹰扬军起于行伍,能有今日之势,靠的是军纪严明、赏罚公道、民心所向!若引入此等痼疾,无异于自毁长城,请大帅三思!”
喜欢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请大家收藏:(m.8kxs.com)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