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雄英别怕,二叔来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0章 洪懿盛世降临!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冬夜的御书房静得能听见松枝爆裂的声响。朱标揉了揉酸涩的眼眶,案头堆积的奏折几乎要遮住宫灯暖黄的光晕。

龙袍袖口不经意扫过砚台,墨迹在《漕运疏》的空白处洇开,宛如夜空中晕染的云翳。

自登基以来,他习惯了这样的深夜,将天下事一一过目,批红时的每一笔,都似有千钧之重。

雕花木门突然发出吱呀轻响,冷风裹着雪粒灌进屋内。朱标抬头,只见李善长扶着鎏金蟠龙柱,枯瘦的手指节泛着青白。

老相国的玄色官服已洗得发白,腰间玉带缺了半块——那是洪武年间随太祖征战时,为护圣驾被流矢击碎的。

\"陛下,大喜啊陛下!\"李善长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雪白胡须随着喘息微微抖动。

他从袖中抽出一卷明黄文书,纸张边缘被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

\"请您过目!\"

朱标放下朱砂笔,展开文书的瞬间,烛火突然爆起一朵灯花。字迹工整的奏报上,各州府印鉴鲜红如血:应天府新开三处粥厂,存粮可支三年;

陕西布政使司报,红薯引种后亩产激增三倍;更触目惊心的是刑部统计——自新粮推广,各地命案、盗案锐减七成,狱中空荡如洗。

\"陛下,\"李善长苍老的声音哽咽了,\"现大明境内已经没有百姓饿死了!\"

他踉跄着向前半步,官靴踏碎了地上积雪,\"金陵城的百姓编了歌谣,说'红薯芋头堆满仓,夜不闭户见天光'。

朱标猛地起身,龙袍下摆扫落案上的镇纸。

十多年前的记忆突然翻涌——那时他随父亲朱元璋巡视灾荒之地,饿殍遍野,树皮被啃得发白,垂死的老妪攥着他的衣角,枯槁的手指连抓握的力气都没有。

此刻文书上\"路有冻死骨\"的记载,终于变成了\"家家仓廪实\"的盛世图景。

\"好!好!好!\"朱标连道三个\"好\"字,眼眶滚烫。

他转身望向墙上悬挂的《山河社稷图》,指尖抚过画中蜿蜒的黄河,\"朕终究没有辜负这个位置,没有辜负父皇...还有那些饿死在灾年的百姓!\"

李善长突然老泪纵横,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

展开时,竟是两颗干瘪的红薯——表皮布满黑斑,却被精心保存着。\"这是臣老家佃户送来的,\"老人声音发颤,\"他们说,这是救命粮。\"

御书房外,更夫敲响三更鼓。远处宫墙下,巡夜的锦衣卫甲胄上落满雪花,却不妨碍他们听见百姓家中飘出的欢笑声。

不知谁家孩童在唱新学的童谣,稚嫩的嗓音穿过风雪:\"朱皇帝,心眼好,红薯救了千家老......\"

朱标龙袍翻飞,转身立于御书房的鎏金屏风前。烛火在\"日月山河\"的刺绣间明灭,将他的身影投映得高大巍峨。

案头的奏报仍在散发热气,那些关于百姓温饱、牢狱空荡的字句,此刻化作胸中翻涌的热浪。

\"传旨!\"他的声音震得青铜香炉中的檀香灰簌簌而落,\"着礼部即刻拟旨,朕要大赦天下,与民同庆!凡狱中轻罪囚徒,即刻开释;

拖欠三年以上的赋税,一概免除!\"话音未落,李善长已激动得浑身颤抖,手中的红薯险些跌落。

三日后,午门城楼。朱标手扶汉白玉栏杆,俯瞰着朱雀大街上涌动的人潮。

明黄圣旨自城楼缓缓垂下,礼部尚书的宣读声穿透云霄:\"自即日起,七十岁以上老者,每月赐米五斗、肉两斤;

鳏寡孤独者,官府建屋赡养;天下学子进京赶考,驿馆食宿全免......\"

欢呼声如惊雷炸响。街边卖炊饼的老汉抹着眼泪,将热腾腾的炊饼分发给周围百姓;茶楼里的说书人敲起醒木,新编的《盛世明君传》引得满堂喝彩;

更有孩童举着用红薯捏成的面人儿,在人群中嬉笑奔跑。

紧接着的半月内,惠民诏令如雪片般颁下。工部在城郊建起数十座\"惠民仓\",崭新的红砖粮仓排列整齐,每个仓门前都挂着鎏金匾额,上书\"天下粮仓\"。

朱标亲自下令,从内库拨出十万两白银,在各地开设\"义学\"——灰瓦白墙的学堂里,不仅教授四书五经,更增设算术、格物等新学。

\"陛下,这是江南织造局送来的改良织布机图纸。\"李善长捧着卷轴,眼中满是欣慰,\"按此机纺织,效率可提升五倍。\"

朱标当即批复:\"着令工部仿制千台,免费分发给贫苦织户,所得收益十年内免税。\"

与此同时,钦天监的观星台热闹非凡。朱标特准民间天文学家入宫交流,青铜浑天仪旁,白发老者与年轻学子激烈讨论着星象历法。

更令人振奋的是,泉州港传来消息:郑和船队改良的蒸汽帆船即将启航,此次不仅要带去丝绸瓷器,更要将大明的盛世状况传播四海。

元宵佳节,应天城张灯结彩。秦淮河上,朱标与朱樉兄弟并肩立于画舫船头。河面上漂浮着万盏莲花灯,烛光映得河水金波荡漾。朱樉指着远处笑言:\"大哥,您看那!\"

只见一座新建的石桥上,百姓自发悬挂起\"朱公桥\"的匾额,桥下孩童们嬉闹着将写满心愿的纸条系在花灯上。

朱标望着这太平盛景,想起幼时父亲朱元璋常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今,他终于让这句话化作了现实。夜风拂面,带着烟火与糯米香,恍惚间,他仿佛听见了百姓们的歌声:\"圣主临天下,恩泽润四方。红薯甜如蜜,盛世万年长......\"

冬夜的应天城裹着层朦胧灯纱,翰林院编修陈墨抱着厚重的典籍,踩着青石板路往回走。

街边食肆飘出酒酿香气,醉汉搂着同伴高唱新曲,孩童举着糖画追逐,檐角灯笼将他们的影子投在斑驳砖墙上,晃动如跃动的火焰。

转角处,几个老翁围着火炉烤红薯,炭火星子溅在雪地上,滋滋作响。

陈墨顿住脚步,官袍下摆扫过墙角积雪。眼前景象与二十年前的记忆剧烈碰撞——那时饿殍横陈的街巷,如今连乞丐都捧着热腾腾的粥碗。

他颤抖着摸出怀中竹简,蘸着砚台残墨疾书,月光照亮笔尖流淌的文字:\"洪武三十年,懿文皇帝大赦天下......史称洪懿盛世!\"

墨汁晕染处,远处钟楼传来悠扬钟声,十二响穿透云霄,惊起栖在檐角的白鸽,羽翼掠过\"天下太平\"的鎏金匾额,将盛世灯火搅成漫天碎金。

喜欢大明:雄英别怕,二叔来了!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明:雄英别怕,二叔来了!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