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伏尔加河西岸的芦苇荡里突然传来战马的喷鼻声。巴维尔?苏霍夫的手按在剑柄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 他眼前的晨雾中,渐渐浮现出明军甲胄的反光,像一群潜伏在迷雾里的钢铁巨蟒。
\"准备冲锋!\" 他的吼声在面甲内回荡,二十斤重的胸甲随着战马起伏压迫着肋骨。十个重甲骑兵团的楔形阵列已经在第一道防线前展开,两万匹战马的铁蹄踩踏在坚固的土地上,擦出串串火星。
明军近卫第一师的前锋来得比预想中更快。当晨雾被第一声枪响撕破时,苏霍夫看见三百步外的明军阵列里,燧发枪的枪口同时喷出火舌。密集的铅弹雨点般砸在俄军板甲上,\"叮叮当当\" 的撞击声连成一片,如同有人在天上倾倒铁锅。一名年轻骑兵的战马突然悲鸣着跪倒,子弹从马铠缝隙间射入马颈,殷红的血沫溅在骑手的护腿上。
\"保持阵型!冲过拒马区!\" 苏霍夫的骑枪指向正在架设拒马的明军步兵。他知道,明军的三个重甲骑兵团此刻正藏在步兵方阵之后,而那三个轻甲骑兵团,应该正在两翼寻找包抄机会。
当俄军骑兵踏入第一道防线前的沼泽地时,麻烦出现了。泥浆裹住战马的铁蹄,半人高的拒马桩挡住了冲锋路线。苏霍夫的战马前蹄撞上削尖的松木,马面甲上的倒刺勾住了木桩,差点将他掀下马去。就在这时,明军的轻甲骑兵从左翼杀来,他们的战马没有厚重铠甲,却在马侧挂着卵形手雷。
\"轰!\" 第一颗手雷在俄军阵中炸开,无数弹片划过骑兵的肩甲,撕开一道血口。明军轻甲骑兵趁机突入,马刀在晨光中划出弧线,专门砍向俄军骑兵的腿弯 —— 那里是板甲防护最薄弱的地方。一名俄军骑兵的护腿被砍中,锋利的马刀直接切入肌肉,他惨叫着落马。
苏霍夫怒吼着砍向一名明军骑兵,钢刀与对方的马刀相撞,火星四溅。他看见明军的三个重甲骑兵团已经开始冲锋,他们的铠甲虽然不如俄军厚重,却配备了更先进的燧发枪。在百步距离内,明军骑兵突然齐射,铅弹穿透了俄军前排骑兵的胸甲,鲜血染红了白色的十字团徽。
\"火绳枪还击!\" 苏霍夫抽出腰间的火绳枪,却发现火药池里的引药已经被晨露打湿。他咒骂着将枪甩在地上,拔出备用的马刀 —— 在这种近距离混战中,长柄骑枪反而不如短刀灵活。
战场中央,明军的手雷再次发挥威力。密集的爆炸掀翻了俄军的楔形阵列,受惊的战马尥蹶子冲进沼泽,许多骑兵被沉重的铠甲拖入泥潭,挣扎着被淤泥吞没。苏霍夫的战马突然悲鸣着跪倒,他这才发现马腹上插着半截短枪,暗红的血正顺着马铠缝隙流出。
\"万夫长!\" 一名亲兵冲过来,试图扶他上马。就在这时,明军的燧发枪齐射再次响起,亲兵的头盔被直接掀飞,脑浆溅在苏霍夫的面甲上。他抹了把脸,看见明军的重甲骑兵已经冲到眼前,对方铠甲上的明黄龙纹在晨雾中格外刺眼。
\"为了沙皇!\" 苏霍夫怒吼着挥刀,与明军骑兵的马刀相撞。他能感觉到对方的力气不如自己,但燧发枪的连续射击正在不断削弱俄军的阵型。环顾四周,曾经整齐的楔形阵列已经支离破碎,许多俄军骑兵不得不下马步战,用板甲组成临时防线,火绳枪的射击声和马刀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明军这边,近卫第一师师长朱议汴在后方观察着战局。他满意地看着燧发枪和手雷的配合奏效,重甲骑兵正面压制,轻甲骑兵两翼包抄,正在逐步瓦解俄军的冲锋。\"告诉第三团,准备重点照顾俄军的火药库。\" 他摘下头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目光落在远处的俄军棱堡上,那里的青铜重炮还没有开火,\"只要突破第一道防线,莫斯科的大门就向我们敞开了。\"
晨雾渐渐散去,伏尔加河面上漂着的浮冰被鲜血染红。苏霍夫靠在一棵被砍倒的松树上,看着残余的俄军骑兵正在向第二道防线撤退。他的板甲上布满了刀痕和弹孔,腰间的火绳枪早已不知去向,手中的马刀也卷了刃。远处,明军的战旗在风中飘扬,龙纹在阳光下闪耀,仿佛在宣告着这场遭遇战的暂时胜利。
河水的流淌声与伤员的呻吟声交织在一起,苏霍夫知道,这只是第一场战斗,更残酷的厮杀还在后面。他摸了摸胸前的双头鹰徽章,挣扎着站起来,朝着第二道防线的方向走去,身后留下一串血脚印,深深印在伏尔加河畔的泥地上。
在明俄两国最精锐的重甲骑兵激烈交锋之际,明军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多样的战术手段。他们不仅拥有犀利的火器,还运用了各种巧妙的策略,最终成功地击败了俄军。
战前,俄军拥有超过一万名重甲骑兵,然而战后能够逃回的却仅有不到六千余人,而原本两万匹战马,最终回到军营的也只剩下不到一万匹。这一惨痛的损失让俄军指挥官谢苗诺夫少将深刻认识到,随着己方龙骑兵的失利,这场防御战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因为他心里清楚,明人手中还有一种能够万箭齐发的神秘装备尚未登场。正当他苦思冥想如何应对明军的火箭炮时,一个惊人的消息突然传来:“将军快看!明人出动‘地狱火’了!”了望台上的了望手惊恐地冲着他大喊。
谢苗诺夫少将的眉头瞬间紧皱起来,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手中的枪,瞄准了望手,果断地扣动了扳机。只听“砰”的一声,了望手应声倒地,随着一声沉闷的重物坠地声响起。
“胆敢动摇军心者,犹如此寮!”谢苗诺夫少将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他深知在如此紧张的战局中,任何一丝恐慌都可能导致全军崩溃。
紧接着,他下达了一道紧急命令:“传本将命令!骑兵退居最后一道防线,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立刻准备防炮!”
说完,他毫不犹豫的转身朝着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他的指挥部跑去。
喜欢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8kxs.com)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