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结论想让人信服,那绝不是王霸之气一震就行的,而是要靠严谨的逻辑支撑。
在当下的环境里,魔都市中心一千一平方的房子,已经是全国最高了。就这样,还要登报打广告去卖。
人均收入是一部分,价值认同是另外一部分。
所以说,在91年要让人相信房价会一直涨,且能涨到几万,甚至几十万一平方,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好在沈见新通过刚才对即时通讯行业的分析,已经在思维和才智上让李家兄妹认可了。
所以他抛出房价会一直涨这个论点时,没有人立刻出声质疑,而是下意识求教,想知道沈见新这么看的原因。
不知不觉间,沈见新的能力已经被这对兄妹认可了。
“其实我的看法很简单,东京和香江的房价大家想必也知道一些,那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啊。”
苏逸风开口道:“这个我知道,特别是东京这几年的房价,那真的是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听说他们的房地产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了!太他妈夸张了!”
他紧接着话锋一转,皱眉道:“只是....东京和香江,甚至新加坡这些地方都是土地紧缺,而经济发达,跟咱们国内没有可比性啊。咱们这咱们啥都穷,但就地多,根本不值钱啊。”
其余人纷纷点头,觉得苏逸风说的在理。
抛开别的不说,苏逸风的眼界和分析能力都是很不错的。就连沈见新,哪怕是重生归来,也觉得苏逸风是个很聪明的人,只是这家伙的人品太让人讨厌了。
可惜的是,很多事情是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的,苏逸风这次又分析错了。
沈见新笑着道:“苏总说的倒也没有,这些地方跟咱们确实没有可比性,那我就说点有可比性的。”
李超勇来了兴趣:“哦?那我可要洗耳恭听了。”
只见沈见新侃侃而谈道:“我不说他国的发展规律,就说咱们这块的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试问哪个朝代的国都房价低了?而越是经济稳定发达的朝代,那么不仅是国都房子贵,江南的经济要地,比如金陵扬州等地,那房价也是夸张的不得了。我再给你们举个详细的例子,宋朝的汴梁,你们知道一个小院的价格吗?地段好点的地方甚至可以卖到万两白银啊!那是普通老百姓种上十辈子的地都买不起的!”
“我们再把视角拉回到现在,国内政策你们也知道,前面的十年以及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以经济建设为主。纵观整个世界史,伴随经济发展最稳定的指标,那就是房地产绝对要起来。而勇哥你现在坐镇燕北宝地,竟不识金山就在眼前,这让我说你什么好呢?唉....”
伴随着沈见新的哀叹,李超勇的脸有些发烫。
让他有些羞愧的原因很简单,若是他在燕北干房地产,没有几个人能比他还轻松。
那真的是轻松到比吃饭喝水都简单。
只是他一直觉得这是小打小闹的生意,房价低周期还长,挣不了几个钱,甚至还不如二道贩子的买卖来的轻快。
这时,李超琳忽然推了推他:“哥,我觉得阿新说的有道理,这房地产,还真能干。”
说着,他又转头问沈见新道:“那你觉得燕北的房价能涨到多少?”
沈见新笑着道:“我只能通过历史规律和分析确定能涨,而且周期和幅度都会很长,但要说具体能涨多少。琳姐,我又不是神仙,哪能知道。”
李超琳捂嘴笑道:“哈哈,我还真把你当神仙了呢,我觉着你好像啥都知道的样子。”
其他人也跟着笑了,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李超勇举杯道:“今天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来,阿新,我敬你。”
“术业有专攻嘛,我本来就是做生意的,勇哥谦虚了,我敬你。”
两人喝完一杯,李超勇啧了啧嘴,忽然送上了一记灵魂拷问:“要说这房地产的生意这么好,阿新你咋没做?”
对啊,既然这么好,你咋没造房子卖?
众人反应过来,纷纷看向沈见新。
现在还能问出这一句,说明李超勇还没有被沈见新逻辑狂潮冲晕,保留着清醒。这也可以看出,他并不像表面上的大大咧咧,而是一个谨慎的人。
沈见新笑答一句:“谁说我没做,我做了呀。”
“额...你浦东那块地不是盖写字楼和铺子的吗?没见你拿地造房子卖啊,难道是我听的消息?”
沈见新摇摇头道:“你没听错,浦东那块地确实是商业项目。看来你们都没理解房价乃至房价上涨的本质。”
苏逸风追问道:“什么本质?”
沈见新伸手向下指了指:“大多数人以为房子值钱,是因为房子本身。但你们忘了,房子就是一堆钢筋水泥,难道你们认为这堆钢筋水泥会随时间涨价?”
李超琳若有所悟道:“是地!”
沈见新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没错,还是琳姐聪明。房价的本质就是地价,现在房价低,地价在房价的占比不高。但随着时间,房价开始上涨,地价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因为钢筋水泥的成本是固定的,或者说造价是随着物价人工变化的,是可以量化的。但地价的上涨却是无法预估的,它是伴随经济发展的。而我现在在浦东的21万方土地,上面盖什么并不重要,哪怕我就是盖猪场,将来也是一片金矿!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我这句话...”
“地就是他妈的房地产!而上面的房子根本不重要!”
这是一种他们没有听过的逻辑分析,但他们第一次听就天然觉得这是对的。
众人若有所思的咀嚼了几许,李超勇推敲完毕后,再次举杯,这一次他只说了三个字:“受教了。”
只要重生过来的人,肯定都知道房价要涨。但不是每一个重生者都有本事让人相信他的论断。
这就是逻辑和认知的差别,也是沈见新最强的地方。
而说到认知的差别,很多重生小说的主角把所有的事都当成惊天秘密一样藏着,但实际上,他说了人家信不信都不一定。
另外一点,市场上的机会一个人是永远做不完的。还有一点是花花轿子众人抬,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懂。
聚焦到沈见新这里,全国的地方那么大,哪怕沈见新最早做房地产,他也根本做不过来。
但是把这个商机分享给李超勇,他做成了,就是一个天大的人情。而且李超勇做的再大,也不妨碍沈见新自己也干房地产,市场够大,不会冲突。
而有了这个大人情在,沈见新就可以防守自己的另外一摊了。或者说,在这场博弈中,他已然没有那么被动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今天要在这里分享满满的干货,并不是他真的突然变成大善人了。
这一切都只是博弈的策略。
喜欢重生91:我欠银行几个亿请大家收藏:(m.8kxs.com)重生91:我欠银行几个亿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