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曹艾青和陈宇的婚礼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蓝星的蜕变终于是迎来了尽头。
现在的蓝星,体积已经来到了之前的二十余倍,人类可以生活的空间大大增加。
当然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也是如此,只是随着空间的增大,人与自然的相处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陈宇需要协调好人类与其他进化生物的关系,毕竟要做到全世界的生态协调,那还是相当困难的,他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下去了。
蓝星目前不再是宇宙中孤独的一份子了,通过最新的星际探索,蓝星已经在周边的星系之中找到了其他文明。
并且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对方文明的先进程度不比蓝星文明,并且还算是友好,双方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外交。
这一年的时间里,华国的基建如火如荼,终于是初步将灾难之前的特大城市全部修建完毕,华国的繁华也恢复到了灾难之前的程度,除了人口上要远远不如之外。
华国,首都,广城。
政府办公区域,会议室。
陈宇带着手中的资料,一个一个台阶地往上走。突然,他看到了一个熟人,正在走廊上打着电话,不知道在说什么。
等他稍微靠近时,吴越的大嗓门就传了过来,“什么?这也要改啊?行啊,不过马上就过年了,你通知他们赶紧做宣传,今天就要下发这个通知了,赶紧的。”
说完这个,吴越挂断了电话,看向了他早就感应到的陈宇,“哎哟,我的陈大指挥,怎么今儿个过来这边了,可是美洲那边又有了什么新鲜事?”
陈宇扬了扬手中的资料,“美洲那边能有什么新鲜事,也就去年阿努比斯被我逮到了这个算事,我就过来交一下今年的年报,倒是你刚才说的,是什么东西?”
“华首长说,现在人类文明步入了星际航行时代,决定就今年,统一更新全人类的年历,就叫——宇宙历!”
“哦?星际航行实现了?李明他真的成功了?曲率加速引擎他真的研究出来了?”陈宇倒不是很在乎这个日历的更名。
只是吴越口中星际航行更让他感兴趣。 “对的对的,陈指挥,李大科学家现在可是发疯了,研究出来以后,自己一个人就喝酒去了,还没叫我呢,我一会自己过去一趟。”吴越点头。
“那确实是星际航行了,李明这小子,他才是华国的未来啊,不敢想有了他,以后我们说不定还能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呢!”陈宇拍头,心中想着自己去哪里给李明弄点五级晶核过来。
哈城。
凛冽的空气依然刺骨,但不再是绝望的严寒。
松花江畔,巨大的冰雕群在冬日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这不再是末日前的纯粹娱乐,而是新生的宣言。
冰雕师们——其中不少是穿着保暖工程外骨骼的工人——正用激光雕刻刀精心修复着“冰雪大世界”的标志性冰塔。
街道上,新铺设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路面有效防止了冻胀开裂。行人们裹着新型保温材料制成的羽绒服,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红晕,步履匆匆却充满希望。
孩子们在重建的中央大街广场上追逐,笑声清脆,他们脚下的地砖能吸收微弱太阳能,夜晚发出柔光。
昔日被冰封的索菲亚教堂穹顶已修复,内部改造成了社区中心和能源节点,穹顶壁画下,老人们围坐着下棋,年轻人则在光屏前学习新技能。
空气中飘着烤红薯和红肠的香气,混合着新建筑材料特有的、淡淡的聚合物气味。
远处,几座利用地热和风能的新型能源塔静静矗立,为这座从冰雪中重生的城市提供温暖和动力。
南城。
梧桐树荫重新覆盖了宽阔的街道,只是树干上多了一圈圈记录着洪水水位的特殊合金环。
玄武湖畔,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着,湖水清澈,岸边是重新栽种的垂柳和智能灌溉花圃。
古老的明城墙得到了加固和现代化改造,墙体内部嵌入了传感器网络和应急通道,墙体上方则铺设了太阳能板步道,市民可以散步、跑步,同时为城市供电。
夫子庙街区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但建筑都采用了抗震防火的新材料,飞檐斗拱下隐藏着雨水收集系统和应急照明。
街上行人如织,穿着轻便的合成纤维汉服或现代工装的人和谐共处。
茶馆里坐满了人,不再是愁云惨雾,而是谈论着新开的学堂、新培育的水稻品种,或是即将在修复后的中山陵音乐台举行的音乐会。
有轨电车无声地滑过街道,车身上绘制着象征和平与希望的朱雀图案。
城市上空,偶尔有小型货运无人机掠过,将物资运往重建中的卫星城。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得益于基因改良的四季桂)和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
杭城,西子湖畔。
西湖水光潋滟,比灾前更为清澈。智能化的生态浮岛不仅净化水质,还种植着可食用的水生植物和花卉。
断桥残雪景观依旧,但桥体内部结构已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加固,并融入了环境监测设备。
苏堤白堤上,行人悠闲漫步,堤岸下是先进的潮汐能发电装置。
雷峰塔在夕阳下金光熠熠,塔身覆盖着高效的光伏材料,塔内则是城市历史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
龙井茶园梯田层层叠叠,茶农们穿着辅助外骨骼,轻松地照料着茶树,无人机在低空喷洒着生物制剂。
河坊街热闹非凡,传统的手工艺店铺与售卖新型合成食品、再生材料制品的店铺比邻而居。
湖面上,太阳能驱动的仿古画舫静静滑行,船内游客通过增强现实眼镜欣赏着“数字导游”讲述的古今故事。
空气中混合着龙井茶的清香、荷花(改良品种,花期更长)的淡雅,以及雨后青石板的湿润气息。
整个城市仿佛一幅精心修复的古画,融入了科技的点睛之笔。
沪城,浦江之畔。
黄浦江两岸,摩天森林以更智慧、更坚韧的姿态重新矗立。
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外表修旧如旧,内部却已是集成了最先进能源、通讯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垂直社区”。
陆家嘴的天际线更加科幻,流线型的摩天大楼表面覆盖着动态光伏玻璃幕墙,随着光线变化调整透光率和发电效率。
连接两岸的,除了修复的几座大桥,还有数条悬浮在江面上的磁浮玻璃长廊,行人可以三百六十度欣赏江景。
南京路步行街霓虹依旧璀璨,但光源全部换成了低能耗的柔性oLEd屏和生物光源。
行人们步伐依旧匆忙,但脸上少了过去的焦虑,多了几分笃定。
街头随处可见共享的移动信息亭和自助服务站。城市公园里,孩子们在智能草坪上玩耍,草坪能感知压力并调节软硬度和温度。
空气中不再有刺鼻的尾气味,只有江风带来的湿润和城市绿化系统释放的清新氧气。
夜晚,城市灯光秀依旧震撼,主题却变成了“星火燎原”和“共生未来”。
广城,南国花城。
岭南的湿热依旧,但空气中多了净化系统带来的清新。
珠江两岸,修复后的骑楼老街焕发新生,底层商铺售卖着新培育的热带水果、合成海鲜和用再生材料制作的广绣工艺品,楼上则是舒适的居住空间,配备了高效的新风除湿系统。
小蛮腰依然是地标,塔身缠绕着发光藤蔓(生物光源植物),顶部是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和观光平台。
早茶文化更加兴盛,茶楼里人声鼎沸,桌上除了传统的虾饺烧卖,还有实验室培育的“人造和牛”点心。
行人们穿着透气的纳米纤维衣物,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街头巷尾,醒狮表演依然热闹,但舞狮的年轻人可能穿着轻便的外骨骼,动作更加矫健。
巨大的榕树下,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旁边的智能花坛自动浇灌着姹紫嫣红的三角梅和兰花。
珠江上,太阳能货船和客船往来穿梭。空气里混合着早茶的香气、热带水果的甜腻、榕树的清香,以及淡淡的、来自城市绿化带的驱蚊植物香气。
这座城市,如同它象征的木棉,在灾后开得更加红火热烈。
巴黎,海外掠影。
塞纳河畔,圣母院的尖塔在精心修复后重新刺向天空,古老的石料间巧妙地嵌入了碳纤维加固结构和自修复涂层。
河岸边的露天咖啡馆坐满了人,人们啜饮着合成咖啡,谈论着艺术展和社区重建项目。
卢浮宫前广场上,孩子们在互动喷泉中嬉戏,喷泉的水经过多重净化循环使用。
空气中飘荡着面包的香气和手风琴的旋律,只是旋律中多了几分坚韧。
在遥远的东海岸,中央公园的绿意是城市复苏最有力的象征。
曾经伤痕累累的草坪和树林在生态工程师的努力下恢复生机,甚至更加繁茂。
公园里跑步、骑车、野餐的人络绎不绝。修复后的自由女神像高举火炬,基座内部是新的移民博物馆和历史教育中心。
曼哈顿的摩天楼群在夕阳下闪耀,许多建筑外墙覆盖着垂直农场,为城市提供新鲜蔬果。
百老汇的霓虹灯再次点亮,上演着讲述人类抗争与希望的新剧目。
街头,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行色匆匆,但眼神交汇时,常会报以鼓励的微笑。
空气中混合着青草香、街头餐车的香气,以及大西洋吹来的、带着咸味的希望之风。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洒向这些城市,无论是北境冰城晶莹的冰塔,南城梧桐树荫下的棋局,西子湖畔采茶的无人机,浦江之畔磁浮长廊上晨跑的身影,还是南国花城榕树下飘来的早茶香气,亦或是塞纳河畔的咖啡香和曼哈顿中央公园的鸟鸣……
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同一个故事:灾难的寒冬已然过去,人类文明的星火,在坚韧与智慧中,已重新燎原,照亮了这颗星球重建的黎明。
喜欢进化红雾请大家收藏:(m.8kxs.com)进化红雾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