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9章 练兵待战与粮道严阵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晨雾裹着冷意漫过楚州的练兵场,地面的霜粒被早起的粮道兵踩出细碎的声响。哈桑握着竹制长枪,站在五十名粮道兵面前,枪尖指向远处的烽燧 —— 那里正飘起一缕淡蓝的烟,是模拟敌袭的信号。“记住阵型!” 他声音洪亮,穿透晨雾,“粮车圈成圆,拒马摆三层,斥候立刻报信,动作要快!”

话音刚落,李二郎已提着拒马冲向指定位置。他曾是濠州郊外的猎户,跑起来脚步轻快如鹿,手中的拒马在冻土上划出浅痕,眨眼间就摆好了第一排。“小队长,左边还差两个!” 身后的粮道兵喊道,李二郎回头看了眼,弯腰扛起拒马又冲了过去,粗布甲下的脊背绷得笔直。这是他们第五次演练 “粮车防御阵”,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默契配合,只用了七日 —— 哈桑说,北伐练兵容不得半点拖沓,每一次演练都要像真的遇袭一样。

楚州的仓库里,王晏之正和陈老汉检查新到的 “耐盐禾军粮”。这些谷粒来自泗州的改良田,颗粒比普通耐盐禾更饱满,用牙咬开,断面洁白细腻。“含水量十一 %,比上次又低了一成。” 陈老汉用竹制探子搅动粮堆,探子抽出时,谷粒簌簌落下,没有半点结块,“这样的粮,就算在北方冻上半月,解开后也不会发霉。” 王晏之点头,让人将粮袋搬到通风的廊下:“再晒一日,明日就装车,运去濠州的防御堡 —— 那边的粮道兵快断粮了。”

宝儿捧着新修订的《北伐军粮账册》走进来,册页上用不同颜色的墨笔标注着粮袋信息:“楚字壹佰叁拾捌至壹佰伍拾,共十二袋,每袋五十斤,明日运往濠州第三防御堡;泗字贰拾陆至叁拾,共五瓮慈姑糕,每瓮两百块,后天送往前线斥候营。” 她指着其中一页:“大人,李四师傅派人来说,泗州的最后一批慈姑糕已加工完,共三千斤,明日就能运到。” 王晏之接过账册,指尖在 “斥候营” 三字旁画了圈:“给斥候营的慈姑糕,每块再裹一层油纸 —— 北方风大,桑皮纸怕被吹破。”

濠州的第三防御堡外,张三正带着民夫加固防马沟。沟已挖到一尺深,沟底的竹尖被冻得坚硬,泛着冷光。“再往沟里撒些石灰。” 他指挥着民夫,手中的木尺不时量着沟宽,“三尺宽,一尺深,不能差一分 —— 辽骑的马蹄宽两尺,这样的沟刚好能困住他们。” 狗剩扛着一筐石灰跑过来,石灰撒在沟底的竹尖上,泛起一层白霜:“张师傅,昨日哈桑大哥送来的粮道兵,已经能自己守堡了,还帮着咱们挖沟呢!” 张三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欣慰 —— 这些年轻人,都是将来北伐的希望。

正午的日头终于驱散晨雾,晒得人脊背发暖。濠州的粮道旁,粮道兵们正在进行 “负重行军” 训练。每个人背着二十斤重的粮袋,腰间别着短刀,沿着粮道快走。李二郎走在队伍最前面,他的步伐比其他人更轻快 —— 以前打猎时,他常背着猎物在山林里跑,这点重量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小队长,慢点!” 身后的兵喊着,李二郎回头,放慢脚步:“哈桑大哥说,北伐时运粮,每天要走五十里,现在不练,到时候就跟不上。”

泗州的沼泽地旁,李四正带着王阿福验收新晒的慈姑糕。这些糕块被摆成整齐的方阵,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每一块都棱角分明,没有半点变形。“用手捏捏,要硬得像石头。” 李四拿起一块,递给王阿福,王阿福接过,入手冰凉坚硬,用力捏下去,糕块纹丝不动。“李师傅,这样的糕,能存多久?” 他问,眼里满是好奇。李四笑着说:“只要防潮做得好,存到明年夏天都没问题 —— 北伐时,这些糕就是咱们的‘硬通货’,比干粮顶饿,还方便携带。”

王阿福蹲下身,仔细检查每一块糕。他发现有一块糕的边角有些发软,赶紧挑出来:“李师傅,这块没晒透,得重新晒。” 李四看了眼,点头称赞:“不错,比刚来的时候细心多了 —— 军粮里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块没晒透的糕,就能让一瓮糕都发霉。” 王阿福把软糕单独放在竹篮里,心里想着:将来北伐,我一定要管好粮囤,不让一粒粮、一块糕浪费。

午后的风带着凉意掠过楚州,王晏之收到了朝廷的回信。信是用蜡丸封的,拆开后,里面的桑皮纸上写着:“淮西战备粮充足,粮道防御得当,可于下月初一启动北伐练兵,先袭扰辽军的瀛州据点,以验战力。” 王晏之将信递给哈桑:“朝廷同意了,下月初一,咱们就开始练兵 —— 你选的粮道兵,该派上用场了。” 哈桑接过信,手微微有些颤抖:“大人放心,我一定带好他们,不让您失望。”

楚州的练兵场上,粮道兵的训练还在继续。哈桑吹响了竹哨,这是 “收队” 的信号。李二郎带着队伍跑回来,每个人的额头上都冒着汗,粗布甲被汗水浸湿,又被冷风冻得发硬。“今日表现不错。” 哈桑看着他们,语气里满是赞许,“下月初一,咱们就要去瀛州 —— 那里有辽军的据点,咱们的任务是护粮,同时袭扰他们的粮道。” 粮道兵们欢呼起来,李二郎握着短刀的手更紧了,他想起家里的老娘,想起今年种的耐盐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打赢这第一仗,为北伐开个好头。

泗州的仓库里,李四正在给慈姑糕装瓮。瓮底铺着干燥的樟树叶,糕块整齐地码在里面,每码一层,就撒一层樟树叶。“王阿福,你去把这些瓮搬到地窖里。” 他指着装好的五瓮慈姑糕,“地窖里的温度要保持在五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 太高了糕会变软,太低了会冻裂。” 王阿福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搬起瓮,瓮身冰凉,他却觉得心里暖暖的 —— 李四师傅说,这些慈姑糕要送给前线的士兵,能让他们在北方的严寒里吃上一口热乎的,就是最大的功劳。

深夜的濠州,第三防御堡里还亮着灯。张三和狗剩坐在火堆旁,烤着刚送来的耐盐禾饼。饼是用新运到的军粮做的,嚼起来带着淡淡的甜味,比普通的麦饼更顶饿。“张师傅,下月初一就要练兵了,你说咱们能打赢辽军吗?” 狗剩咬着饼,眼里满是期待。张三望着窗外的月光,月光下的防马沟和拒马阵,像一道道坚固的屏障:“只要咱们的粮道守得好,士兵们吃得饱,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 北伐练兵,咱们淮西人不能输。”

楚州的书房里,王晏之还在灯下修订《北伐粮道防御计划》。计划里详细写了每一段粮道的防御措施:濠州至楚州段,设烽燧五座,防御堡三座,粮道兵五十人;泗州至楚州段,设烽燧六座,防御堡两座,农兵三十人。他在 “瀛州据点” 旁画了个红圈,旁边写着:“初一袭扰,粮车十辆,粮道兵五十人,斥候十人 —— 务必确保粮道安全。”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计划上,每一个字都透着坚定 —— 北伐练兵,不仅是为了检验战力,更是为了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实质性大一统打下基础。

这一夜,楚州、濠州、泗州的灯火都亮到很晚。粮道兵在梦里演练着防御阵,农兵在梦里晒着慈姑糕,斥候在梦里探查着辽军的动向。每个人都在为下月初一的北伐练兵做准备,每个人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劲 —— 他们要让辽人看看,淮西的粮食有多充足,淮西的士兵有多勇猛,他们更要让朝廷知道,北伐的希望,就在他们这些普通人的手里。

天快亮时,濠州的第一缕阳光照在防御堡的墙上,墙上的 “淮西粮道兵” 五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李二郎站在墙下,望着远处的粮道,心里默念着:下月初一,我一定护好粮车,不让一粒粮被辽人抢走。他不知道,此刻的楚州、泗州,还有无数个像他一样的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 那就是北伐胜利,收复燕云,实现大宋的实质性大一统。

喜欢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请大家收藏:(m.8kxs.com)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