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接受大规模接种的数千人中,超过九成五顺利度过了反应期,只有极少数体质特殊者出现了较重反应,但在医疗营的全力救治下,也最终转危为安,死亡者寥寥无几。
成功的比率,远远超出了最乐观的估计!
希望的火种彻底化作了燎原之火,以不可阻挡之势,蔓延至孝州城内外。
久违的炊烟开始升起,街头巷尾开始有了人声。人们互相攀比着身上结痂的疤痕,仿佛那不是疾病的印记,而是神灵赐予的护身符咒,是通往新生的凭证。
城外一处高地。
林川眺望着这座逐渐恢复生机的城池。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显得有几分孤寂。
秦砚秋不知何时悄然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将军,疫情已控,万民得活,您还在担忧什么?”
林川目光依旧深沉地望着远方。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砚秋,我们只是打赢了第一仗,也是最惨烈的一仗,接下来还有铁林谷、青州、西梁城、介休,要让我们的百姓,都能抵抗痘疮的威胁……而这不过是第一步,你看这孝州城,百业凋敝,田亩荒芜,仓廪空虚,流民遍地。饿殍的威胁,并不比疫病小。接下来的民生恢复,秩序重建,让这数万饥寒交迫的人有饭吃、有屋住、有田种,是另一场不亚于抗疫的、漫长而艰难的硬仗。”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更远的、被地平线吞噬的远方。
“而且,经此一疫,我们虽然意外地得到了一支对痘疮拥有免疫力的队伍,但也暴露了自身的虚弱和内部的混乱。孝州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不知道该乱成什么样。接下来的,恐怕不仅仅是民生之战了……”
秦砚秋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只见暮色四合,远山如黛,一片沉寂中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杀机。
她沉默了片刻,纤手轻轻握住了林川的手掌。
“管他什么战,我的大将军,天下无敌!”
……
疫气渐消,孝州城熬过了最冷的时节。
残雪化入泥土,城墙根钻出几点嫩绿,馒头铺重新飘出香气。
只是街市仍显冷清,不少门楣上还挂着辟邪的艾草,提醒着人们刚过去的劫难。
在这片新生的土地上,一场意义深远的仪式在府衙广场举行。
林川身着常服,站在香案前。
其下分列着刘文清知府率领的幸存的文官体系,以秦砚秋、杜仲为首的医疗营骨干,以及孝州卫和亲卫营将领。
林川焚香三炷,敬告天地后,转身面向众人。
他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先向众人郑重地行了一礼。
这一礼,让所有人动容。
“今日召集诸位,非为庆功,更非论赏。今日,是为我孝州、青州乃至天下苍生,立下一道永久的屏障。”
他顿了顿,宣布了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即日起,成立医务局,总揽青州、孝州医政、防疫、药材、民药局、训导医员等务。”
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秦砚秋。
林川的目光也落在她身:“秦砚秋医官,抗疫期间,居功至伟,深孚众望。今特命秦砚秋,执掌医务局,杜仲、赵亦铭等医官,皆为医务局骨干,各司其职!”
台下轰然一片叫好,刘文清老泪纵横。
秦砚秋上前一步,躬身领命。
接下来,林川的总结,将所有人的思绪引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回首此疫,我等所面对之敌,非仅痘疮邪毒,更是混乱、恐慌与无知。我等最终能战而胜之,凭借的,绝非林某一人之智,更非侥幸。”
他命人抬上几口樟木箱,箱中装满了文书。
“此役,我孝州所获,并非保全一城一地。”
他拿出一本册页,“这是抗疫期间,所有病患脉案、用药记录、隔离条令、物资调度册档,乃至……人痘接种之法之得失记录,由秦医官负责整理编纂,暂名为《孝州防疫事略》。”他又指向另外几摞新抄录的册子:“这是杜老牵头,众位医者协同,依据此次疫病特性,结合《伤寒》、《瘟疫》诸论,编撰的《疫病辨症指南》与《医员训诫初本》。”
“这些都是在血火洗礼中,摸索并验证的一整套基于专业分工、系统协作、全面保障的抗灾体系!”
他详细阐释了这个体系的构成:
“此体系,始于‘清源隔离’之果断,成于‘医药救治’之精诚,稳于‘军令如山’之纪律,终于‘免疫预防’之远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它包含了快速响应、分区管控、物资调配、讯息通达、民众动员等方方面面。这《典章》与教材,便是此体系之凝结,是无数教训与经验换来的无价之宝!”
“而此体系得以运转之核心,在于人。在于诸位!在于刘大人等,以身作则,与民同在;在于医疗营将士,不畏生死,深入疫区;在于杜老、赵大夫等,穷尽医理,辨证施治;在于秦医官,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也在于全体将士,舍生忘死,维持秩序,乃至以身试苗!”
“经此一疫,我们最大的收获,不是城池保全,而是有了一批经历过最严峻考验、掌握了最宝贵经验、可托付重任的栋梁之材!”
这番话,让所有参与抗疫的核心人员心潮澎湃。
他们意识到,自己参与的不仅仅是一场救援,更是在开创历史,在奠定一套未来可以应对更大危机的运作模式。
个人的功绩融入了体系的价值之中,这种认可,远比金银赏赐更令人感到自豪。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青州技术学院内,悄悄挂上了一个“青州医学院”的匾额。
这是秦砚秋履职医务局主事后,督办的第一件要务。
堂内,五十余名通过甄选的年轻学子正襟危坐。他们多是药铺学徒、略通文理的良家子或军中选送的士卒,也有几名聪慧的医女。
讲台上,秦砚秋一身素净襦裙,发髻用一根玉簪简单绾起。
“今日,我们不读《内经》,而是先讲个故事……”
她拿起一枚小小的、干瘪的痘痂标本。
“此乃何物?它又如何能由索命之魔,化为护身之符?”
她从疫情的突然爆发讲起,讲到最初的误判与混乱,讲到断发隔离时的艰难抉择,讲到发现痘疮时的绝望,再到人痘接种法的提出、试验过程中的九死一生、以及最终成功的狂喜与反思。
林川说过,培养出更多能独当一面的医者,比治愈一万个病人更为重要。
个人的壮举终将归于平静,而体系的建立和知识的传承,却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终将滋养后世,福泽苍生。孝州的春天,不仅在于草木复苏,更在于希望与秩序的重建,在于从灾难中涅盘而生的、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她想起林川那日对众人说的话——“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你们。”
唇角微微笑了起来。
“砚秋最大的收获,是有了将军啊……”
喜欢封疆悍卒请大家收藏:(m.8kxs.com)封疆悍卒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