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村三代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2章 一波三折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这半年的时间里,刘氏家族,也发生了一些事,例如文胜的儿子国邦,现在也当爹了。与他奉子成婚的媳妇,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鹏展,寓意大鹏展翅,扶摇直上。

但鹏展才刚刚三岁,国邦又在外面,有了新欢。前脚跟自己的媳妇离婚,后脚又带着几个小混混,从另一场即将举办的婚礼中,抢了别人的媳妇,之后国邦又跟抢来的媳妇结婚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国邦不愁媳妇,离了一个,又立刻娶了一个。但文店的长子长孙,国民的儿子海泽,却愁坏了自己的父母。海泽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但常年在外打工,为人又内向,不善言辞,因此连个对象都没有。

儿子不急,当父母的自然就着急。国民夫妇便托媒人,给海泽说亲。媒人是苏东村,嫁到大梨园村的人,因此将自己娘家,苏东村一个姓呼的,介绍给海泽。

最初的时候,海泽还挺愿意的。那个姓呼的姑娘,长相尚且可以,高高的个子,身材也苗条,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是个赤红脸。性格上,跟自己也差不多,也是一个内向,不善言辞的姑娘。

俩人最初,相了亲,见了一面,还都较为满意,便要先谈谈看,再了解了解彼此。可海泽马上就要去外地,跟着工程队干活去了,这一走这就意味着,几个月内,俩人是见不了面的。见不了面,还怎么谈?怎么了解?

现在,大家不都是有手机吗?可以用手机,打电话联系啊?但那个姓呼的姑娘,却偏偏没有手机。

国民的媳妇徐淑芳,出了个主意,对着儿子道:你给那姑娘,买个手机吧,现在大家都有手机了,那个姑娘却没有,你给她买一个,一是表表咱的诚心,二是就算是你俩见不到面,但都有手机,平时就打电话聊天吧。

海泽便给呼姑娘,买了个手机,几年前,人们用的手机,都是大哥大,后来,便开始用小灵通。现在,又流行翻盖手机,滑盖手机了,更是有少部分人,开始用触屏的智能手机了。

海泽带着呼姑娘,逛了逛县城的手机店,给她买了一款,当下最流行的oppo滑盖手机。

几天后,海泽又坐上火车,去了大西北,在一个工地上开打桩机。散了工,自己便跟呼姑娘,俩人打电话聊天,或者在qq上发消息。

俩人的电话,打了一年,但这一年里,海泽只在过年的时候,回过一次家,因此俩人也只在过年的这几天,见了几面。海泽心里觉得,自己跟呼姑娘,不是很合适,原因是俩人的性格,简直太像了,都是性格内向的人,都是不怎么爱说话,不擅表达的人。

就拿打电话来说吧,要不是自己主动,给呼姑娘打电话,呼姑娘从不会,主动给自己打电话,即便是打了电话,要不是自己,主动找话题,呼姑娘也从不会,主动找话题聊天。

即便自己觉得不合适,但父母却觉得挺合适,结婚嘛,就是找个人结婚,这个人可以姓呼,也可以姓胡,还可以姓赵钱孙李。呼姑娘看起来,老实巴交,安安稳稳,是个能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至于儿子说的,性格不合适,国民夫妇道:性格?性格算什么?哪那么多的性格合适?

在父母的催促和操办下,很快,刘家给呼家,下了聘礼,定了亲,打算年底就结婚。呼家也正筹备着,年底嫁闺女。

没想到,快到年底了,海泽却反悔了,说跟呼姑娘,实在是没话说。跟她打电话,简直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现在,俩人都不打电话了,也不发qq了,这婚,我不结了。

婚姻这事,强扭的瓜不甜。国民夫妇这才知道,原来看似内向,不善言辞的儿子,其实他自己心里的主意,大着呢。父母操办婚姻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国民父母便又找到媒人,这婚,孩子不想结了。

媒人来回传话,呼家虽然惊愕,但也是通情达理,有志气的人家。既然刘家不愿意,那自己还上赶着什么?聘礼,还有手机,都给刘家退回去。

刘家率先悔婚,有错在先,自知理亏。又让媒人传了话,礼金留下,手机就不要了。

刘家这事,办的也算是不小气,媒人跟国民夫妇,私交也较好,退了呼家的婚,媒人继续马不停蹄,又给海泽说亲。

上一个亲事,不是苏东村的呼家吗?这次,咱换苏西村的王家。你不是说,呼家的姑娘,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吗?苏西村王家的姑娘,性格外向,爱说话,长的也不赖,你们见见面,认识一下。

海泽又跟王姑娘,相了亲,俩人见了一面,聊了聊,感觉还不错,当问及王姑娘,叫什么名字的时候,王姑娘的回答,让海泽顿时大笑。

王姑娘叫王国瑞。

“你知道吗,我爸爸他们这一辈,中间都是带个国字。”海泽道。

“那实在是太不好意思了。”王国瑞笑了笑:“跟你爸爸一辈了。”

看着王国瑞的一瞥一笑,海泽的心底里,简直是如沐春风。嗯,这个王国瑞,真是不错。自己不怎么爱说话,她就搭话,自己说的少,她就说的多,她还这么爱笑,一笑起来,两只小眼一眯,挺迷人的。

海泽觉得,这下自己算是王八看绿豆,瞅对眼了。

但还得再谈谈,再了解了解,要是觉得合适,明年就结婚吧。当然,俩人的了解方式,还是通过用手机打电话,但是王国瑞有手机,不用自己给她买。

婚姻上一波三折的,还有文彬的儿子国旗。国旗在结完第三次婚后,这才没几年,媳妇还没焐热,又跟人家离婚了。离婚的原因,是国旗的父母,看不上儿媳妇,觉得这个儿媳妇,还没有之前的两个儿媳妇好呢。便撺掇着国旗,跟媳妇离婚了。

现在,一家人的核心,都在孙子海朝身上,海朝现在,在苏基中学,上初二了,学习成绩很好,是班里的尖子生。文彬夫妇,只盼着孙子,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至于儿子,没媳妇更好,他们才懒得管呢,孙子才是这一家人的希望。

这一年,文利的儿子国旺,带着媳妇和儿子海宽,一家人迁到了天津。基于国旺媳妇娘舅家的关系,国旺夫妇,被安排在了城建公司,国旺负责开洒水车,每天沿着马路,给路两旁的植被浇水搞绿化。媳妇则负责扫大街,搞卫生。

虽然干的,都是较为低等的活,但俩人也是国企城建公司,编外的合同工,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比在老家打工,挣得可是多多了。而且虽然是编外的合同工,却享受着半正式工的待遇,逢年过节,还给发东西,还给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更是管一日三餐的吃饭。

而且干满了二十年,就能给转正,到时候,也有退休金,养老金等。

国旺两口子,在天津几乎挣多少钱,就能攒下多少钱。俩人本来就是,会过日子的人,吃饭不用花钱,吃的公司食堂,平时在食堂吃完,还能带回来一些,在家接着吃。而且国旺的媳妇,负责扫大街,平时也会捡些,矿泉水瓶子之类的废品,变卖些钱,够这一家子日常零花的了。

唯一花钱的地方,就是儿子海宽。海宽跟着父母去了天津,自然在天津上小学,如今也读三年级了,但儿子花钱的地方也不多,无非是些零零散散的小钱。

国旺夫妇心底里,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和目标,他们要在天津买楼,要把家定居在天津,将来儿子落户天津。等儿子,再有了儿子,他们的孙子,就是天津城里人啦。

也想成为天津人的,还有国喜。三弟国安,靠着这些年,自己出来单干做买卖,刚刚买了房子,如今一家人,算是落在了天津。作为二哥,国喜也不甘落后,儿子海伦,在苏集中学,也不好好念书,连初二没上完,就不上学了。国喜决定,等到年后,也举家迁往天津军粮城。

喜欢农村三代人请大家收藏:(m.8kxs.com)农村三代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