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墨卿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4章 秽沟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疾步退至二百步外,林彦秋方敢放下帕子。虽已远离,那腐臭似仍萦绕鼻端。

“如此秽地,竟无人过问?”林彦秋心头火起,晨练的好兴致荡然无存。回到衙门,本欲遣人唤清道司主事,转念一想,索性换了官服,带着书童小王直奔清道司。

清道司虽不归他直管,但既在推行“考成法”,这等关乎民生之事,自当过问。想那秽沟非一日之积,周遭百姓岂能无怨?清道司缘何置之不理?

径至清道司主事唐家山的值房,轻叩门扉,内里传来一声威严:“进!”

推门而入,但见唐主事正端坐案后,举着邸报遮面。林彦秋见状,冷笑道:“唐主事好生悠闲。”

唐家山原以为是下属,闻此阴阳怪气之言,怒摔邸报:“放肆!”话音未落,脸色骤变。

“林...林大人!”唐家山变脸如翻书,转眼堆满笑容,慌忙起身相迎。

林彦秋此番前来,本就不是兴师问罪。他深知这秽物堆积之事,必有诸多缘由。见唐主事如此殷勤,脸色虽沉,语气却缓了几分:“今日偶见一事,特来询个明白。”

环顾这清道司值房,确实寒酸。榆木案几已显裂纹,公文架的漆皮斑驳剥落,连那太师椅的藤面都磨得发亮。林彦秋在吱呀作响的官帽椅上落座,唐主事已忙不迭地去沏茶。但见其青布官袍下瘦削的背影,活似根风中竹竿。

“不必张罗,问完便走。”林彦秋见他清贫至此,倒生出几分不忍。

唐主事却执意奉上雨前龙井,这才欠身坐在下首。面对这位年轻十岁的上官,他笑得有些勉强:“不知大人欲问何事?”

待林彦秋道明晨间所见,唐主事霎时面如土色。想到城建司周主事的前车之鉴,他急声道:“下官这就去查个明白!”

林彦秋心中暗叹此君竟对辖地如此生疏,却也不便发作,只淡淡道:“速去速回。”

不过半盏茶工夫,唐主事便领着个三十出头的妇人进来。那妇人荆钗布裙,双手粗糙,显是常年劳作的。

“这位是负责那片的秦管事,最知根底。”唐主事躬身道。

林彦秋已起身拱手:“本官林彦秋。”

秦管事何曾与这等大员相对?慌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才敢回礼:“民、民妇参见大人...”说话间,指尖厚茧擦过林彦秋的手掌,硬如树皮。

“但坐无妨。”林彦秋温言道,目光在她龟裂的手纹上停留片刻。

见林彦秋神色温和,秦管事渐渐放下拘谨,将其中缘由娓娓道来。原来那片秽地本是城外一处野沟,因地处几个里甲交界,渐渐成了三不管地带。附近百姓多是自建屋舍,前任县衙扩建城区时,未明定此地归谁管辖。

“回大人的话,”秦管事欠身道,”那处原是条灌溉沟渠。附近居民贪图便利,日日往里头倾倒秽物。日积月累,便成了如今模样。”

林彦秋执笔在青藤纸上细细记录。这才明白,那一片屋舍参差,原是因无人规划所致。长此以往,必成祸患。

“此事虽非清道司全责,然尔等亦有失察之过。”林彦秋合上记事簿,“当务之急,须先清理秽沟。”

唐主事闻言,苦着脸拱手:“大人明鉴,清道司这些年...”说着指向院中几辆破旧粪车,“您看这些家什,还是先朝留下的。下官的轿子,连轿帷都打了三处补丁...”

林彦秋抬眼望去,但见院中粪车朽木斑驳,拉车的瘦马肋骨嶙峋。沉吟片刻道:“尔等可将困难具折上呈。本官自会向府尊谏言。然则...”话锋一转,“秽沟之事,须得即刻处置。”

临行前,林彦秋在门槛处驻足:“不妨在附近设个秽物暂存处,张榜晓谕百姓。如此,日后也好管理。”

唐主事连连作揖:“大人体恤下情,下官定当竭力而为!”

出了清道司衙门,林彦秋捻须沉吟。此事当先寻田大晖商议,再由其转告喻文博。虽说自赵嫣霓那桩事后,喻文博与自己亲近不少,但终究是田大晖一手提携的人,这其中分寸,不可不察。

回到县衙,林彦秋径直往田大晖值房去。叩门而入时,田大晖正伏案批阅文书,见来人是林彦秋,略显诧异:“墨卿兄今日怎得闲暇?”

两人自上次堂议深谈后,交情愈厚。林彦秋撩袍落座,将晨间见闻细细道来,说到清道司的困窘时,田大晖面色渐沉,叹道:“此事实乃县衙失职,竟让百姓与秽物为邻。”

“通判大人言重了。”林彦秋捧起茶盏,“新班子履任以来,夙兴夜寐,此事实乃积弊。不仅要清理秽沟,更需理清地界,明确责属,方能根治。”

田大晖指节轻叩案几:“此事当尽快议个章程。百姓疾苦,拖延不得,否则...”话到此处,他摇头苦笑,“怕是要被指着脊梁骨骂了。”

窗外蝉鸣聒噪,二人又细商了些许细则。临别时,田大晖执意送至廊下,夕阳将两道身影拉得老长。

说完秽沟之事,林彦秋话锋一转:“临安城农桑司已有钧令,拟将沧山农桑新法列为全道典范。下官思忖,不若由县衙牵头,与民间商号合股,建个‘沧山梨行’,自栽种至贩售一体经营。待梨事有成,再推及其他山货。沧山多山少田,此策正合地利。”

田大晖闻言双目一亮,倾身问道:“可是又得了司里拨银?此番既为典范,想必资助不菲?”

“细则尚未定夺,”林彦秋轻抚茶盏,“但祝司丞已递来口信。听闻司丞不日或将调任,故盼我等速将此事落定,他也好安心赴任。”

田通判心下恍然。此例一开,日后钱粮自有来处,至少三五年内不必为山林赋税发愁。祝司丞临行犹记挂沧山,足见其与林彦秋交情匪浅。想当年祝司丞虽受牵连,却只是平调临安衙,可见圣眷未衰。难怪其子祝捕头能任沧山总捕,想必府衙也对祝司丞心存顾忌。

喜欢墨卿行请大家收藏:(m.8kxs.com)墨卿行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