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孟获亲自率领的三万大军如同一股洪流,滚滚向前。这支军队气势磅礴,军旗飘扬,士兵们精神抖擞,步伐整齐,一路行军而来,所过之处,尘土飞扬。
与此同时,关索、沙摩柯、忙牙长率领的五万东路胜利之师也如同一股钢铁洪流,从另一个方向疾驰而来。他们的行军速度极快,犹如闪电一般,迅速抵达了零阳城下。
八万蜀汉与南蛮联军终于在零阳城下成功会师,一时间,旌旗蔽日,人山人海,声势浩大,令人震撼。这八万大军将零阳城团团围住,水泄不通,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然而,当孟获、沙摩柯等人亲自来到零阳城前,仔细勘察城防时,他们的眉头却都不由得紧紧皱了起来。
原来,这零阳城果然名不虚传,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坐落在淮水与漓水交汇之处。这两条江河就如同天然的护城河一般,环绕着城池的大半部分,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不仅如此,人工开凿的护城河更是巧妙地引两河之水,使得河面更加宽阔,水深流急,给攻城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再看那城墙,高达四丈有余,全部由巨大的青石垒砌而成,坚固异常,仿佛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城头上,东吴的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守军们盔明甲亮,精神抖擞,防守器械一应俱全,显然早已做好了长期固守的准备。
朱据虽然肩伤未愈,但他咬紧牙关,强忍着伤痛,与弟弟朱桓一同坚守在城头。他们深知自己已无退路,唯有死战到底,才能守住这座坚城。
朱据和朱桓相互配合,指挥若定。他们利用城墙的高度和坚固,组织起严密的防御。城墙上,士兵们严阵以待,弓弩手们张弓搭箭,时刻准备给来犯之敌以致命一击。
接下来的几日里,联军发动了数次猛烈的进攻。南蛮士兵勇猛异常,他们冒着如雨的箭矢,奋力架设云梯,企图爬上城墙。而五溪蛮兵则以其精准的箭术,对城头的守军进行压制。
然而,面对宽阔的护城河和高耸的城墙,联军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东吴守军则巧妙地利用了地利,他们将滚木礌石如雨点般抛下,让联军的云梯纷纷折断。同时,热油金汁也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给攀爬城墙的敌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不仅如此,东吴守军的弓弩箭矢更是密集如蝗虫,让联军士兵根本无法在城墙上立足。尽管联军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他们始终未能在城墙上站稳脚跟,一次次的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看着伤亡数字不断增加,孟获心如刀绞,这些南中儿郎远离故土,不能让他们白白葬身于此。他无奈地下达了停止攻城的命令,让疲惫的士兵们暂时后退扎营,稍作休整。
当晚,联军大营的中军帐内,气氛凝重。孟获召集了关索、沙摩柯、忙牙长、董荼那、阿会喃等所有高级将领,商议破敌之策。
沙摩柯首先开口,他指着地图道:“零阳城坚池深,强攻损失太大。不若采用‘围三缺一’之策,我们故意放松北面的包围,示敌以弱。朱据、朱桓见有生路,很可能弃城向北突围。我们则可提前在北面十里坡设下重兵埋伏,待其进入伏击圈,一举歼灭!”
几位将领听后,觉得此计可行,纷纷点头。毕竟,野战歼敌总比攻城要轻松得多。
然而,关索却站了起来,他年轻的脸庞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沙摩柯伯伯此计甚妙,但小侄认为,十里坡并非理想的设伏之地。”
“哦?索儿有何见解?”孟获问道。
关索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十里坡的位置,语气沉重:“此地,我曾亲身经历……地势过于平坦开阔,虽有草木,但难以隐藏大量伏兵。更重要的是,朱桓曾在此地用火攻大破我军,他对那里的地形了如指掌。我们若在那里设伏,恐怕很难瞒过他的眼睛。而且,十里坡周边还有数条小道通往山林,一旦敌军发现中伏,很容易化整为零,从小道分散突围,我们难以全歼。”
帐内陷入沉默。关索的分析合情合理,尤其是他作为火攻的亲历者,其判断更具说服力。沙摩柯也捋着胡须沉吟道:“索儿言之有理,是老夫考虑不周了。那朱桓狡诈,确实不易上当。”
忙牙长、董荼那等将领也提出了诸如挖掘地道、建造更多攻城器械等办法,但都被一一否决。挖掘地道耗时太久,且零阳临近两河,地下水位高,极易塌方渗水。建造大型攻城器械同样需要时间,而且目标明显,容易遭到守军破坏。
一时间,帐内议论纷纷,却始终找不到一个万全之策。破城的希望似乎变得渺茫起来,一种焦虑的情绪在弥漫。
喜欢四国争霸请大家收藏:(m.8kxs.com)四国争霸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