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 章:盟誓筹备(至元二十九年春?斡耳朵祭天坛)
祭天坛的青石板缝里凝着残雪,檐角的冰棱在晨光中滴着水,叮咚声敲打着坛下的青石。萧虎的甲士们正按蒙古 “九礼净坛” 古俗忙碌:三人一组用羊脂擦拭三足铜鼎,指腹反复摩挲鼎耳的蟠螭纹,直到铜色发亮 —— 这鼎是成吉思汗时期传下的礼器,凡部族盟誓必用,需提前三日以柏香、檀香、乳香交替熏香,“每炷香燃尽需翻面,” 掌礼官帖木儿捧着《盟誓礼典》叮嘱,“让香气渗进铜纹,鬼神才会认此坛为证。”
鼎腹内侧刻着模糊的蒙古文,记录着历代盟誓的年份,甲士用软布蘸着温酒擦拭,将积灰的字迹显出:“宪宗三年,蒙哥与拔都盟于此”“至元元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誓于此”。萧虎站在坛边,望着甲士们将鼎底的炭火盆点燃,乳香青烟顺着鼎口盘旋而上,与晨雾交融,“这鼎见过太多盟约,” 他对耶律铸道,“也见过太多背盟者,” 语气里藏着对盟誓真伪的审慎。
耶律铸捧着刚鞣制的阴山羊皮走来,羊皮在炭火边烘得微暖,既柔韧又平整 —— 这是漠北书写盟书的上佳材质,需用秋羊的皮,经十二道工序去毛鞣制。狼毫笔蘸着河西朱砂悬在纸面,笔尖离皮寸许,他却迟迟未落:“‘攻守互助’四字需写得重些,” 指尖点在羊皮空白处,“拔都最在意‘助’字,” 而 “战利品三七分” 需写得轻淡,“罗斯草原的皮毛、谷物归拔都七成,” 汉地支援的粮草算我方投入,“需添‘非战时不抽分’,” 留足日后解释的余地。
书吏在旁铺开《历代盟约汇编》,里面夹着至元初年忽必烈与察合台部的盟书原件,条款措辞讲究:“凡用‘当’‘必’等字需慎,” 耶律铸比对旧文,“改用‘宜’‘可’更活络。” 萧虎接过羊皮细看,指腹抚过未干的朱砂:“还要加‘若遇天灾,抽分减半’,” 去年漠北大旱,拔都部曾因粮草不足侵扰商路,这是防患未然的算计。掌礼官将盟书暂存檀木匣,匣内铺着防潮的驼毛毡,“需避光存放,” 朱砂见光易褪色 —— 这是文书保存的铁律。
坛侧的临时工坊里,叮当声此起彼伏。周显正盯着工匠锻造虎首骨朵,这柄盟约信物用黑檀木为柄,长三尺三寸(合漠北 “成年男子一臂之长” 的吉数),首端镔铁铸虎首,虎口衔三颗狼牙(取自阿尔泰山雪狼,每颗牙需浸过酥油防腐)。“镔铁需经十二次淬火,” 周显用铁钳翻动虎首坯,“第七次淬水要用克鲁伦河的活水,” 水凉且冽,能让铁纹更密,敲击时声如洪钟。
工匠正用錾刀在虎首额间刻 “西征无敌” 四字,每笔深二分,宽三分,刻完后需嵌入赤铜丝 —— 这是西域传来的 “错金” 工艺,铜丝需先捶打成薄片,再剪成细条,“嵌入后要用木槌轻敲,” 周显示范,“让铜丝与铁纹严合,” 既防脱落,又显华贵。他拿起骨朵掂量:“重七斤三两,” 拔都身高八尺,臂力过人,这重量恰好顺手,“既要有礼器的威严,” 又不能像兵器般锋利,虎口的狼牙需磨去尖锋,“免得误伤,” 这是信物的分寸。
帖木儿千户捧着的狼血容器是牦牛皮缝制的,袋口用铜箍扎紧,血色暗红 —— 这是三日前猎的雪狼血,按古俗需用盐腌制,“每斤血掺三钱盐,” 他对萧虎解释,“能保鲜十日,” 若血质变黑则盟誓无效。甲士将血袋悬在坛边的阴凉处,离地三尺,既防雪水浸泡,又避阳光直射,“盟誓时需倒入青铜酒坛,” 与马奶酒按 “血一酒三” 比例调和,“饮此酒则天地鬼神共鉴,” 背盟者会遭 “断骨之疾”,这是草原流传千年的诅咒。
帖木儿掀开血袋一角,用银簪蘸血滴在白纸上,血晕边缘整齐,无发黑迹象:“雪狼血最烈,” 比羊血、马血更显诚意,拔都部以狼为图腾,见此血必动容。萧虎命人将酒坛备好,坛身刻 “日月同辉” 纹,这是汉蒙合璧的图案,“酒需用陈酿马奶酒,” 窖藏三年以上,“血腥味才不冲,” 他记得去年与术赤部盟誓,因用新酒调血,腥味太重,好些人饮后反胃。
拔都的使者昨日已抵斡耳朵,十匹河西骏马列在坛下待命,马鬃系着三尺红绸,随风飘动 —— 这是草原 “十马为聘” 的同盟礼俗,马需是三岁口的骟马,无杂毛,四蹄踏雪(蹄色纯白)。萧虎派耶律铸去查验马匹,“看马齿磨损度,” 耶律铸掰开马嘴,“三岁马齿如新月,” 若有老马充数,便是诚意不足。使者是拔都的堂弟别儿哥,身着锦袍,腰佩金带,见萧虎便行 “半跪礼”(草原对平级盟友的礼节):“我兄说,” 他递上拔都的亲笔信,“萧公若应盟,西征时愿为前部。”
别儿哥的随从捧着礼物:五张白狐皮、十斤琥珀、两柄波斯弯刀,按 “轻礼重情” 的规矩,贵重却不张扬。萧虎请使者观礼虎首骨朵,别儿哥抚摸虎首错金纹路,眼中闪过惊叹:“我兄见此信物,必知萧公真心,” 他主动提出查看盟书条款,对 “非战时不抽分” 无异议,却在 “粮草支援” 处停顿:“需注明‘汉地粮草每年不超五千石’,” 怕萧虎以此拿捏。萧虎笑答:“可添‘按需调拨’,” 既应了他的要求,又留了活口。
萧虎望着祭天坛顶的日月旗,昨夜完颜雪的提醒犹在耳畔:“乃马真后在拔都军中安了眼线,” 她塞给他一张小纸条,画着三个交叉的狼头(暗指三个眼线),“盟誓细节若泄露,她必会从中作梗。” 他当即召来那拉珠尔:“坛周设三重岗哨,” 内圈三丈禁带兵刃,由虎卫营甲士值守,认腰牌不认人;中圈十丈禁喧哗,术赤系千户带兵巡逻;外圈三十丈设暗哨,用 “狼嚎三声” 为暗号,遇可疑人立即扣押。
甲士们在坛周埋下铜铃线,细线离地半尺,一端连铃,一端系在木桩上,“若有人靠近,” 那拉珠尔演示,“线动铃响,” 比人眼更灵。萧虎特别叮嘱:“拔都使者的随从需登记造册,” 每人的体貌特征、随身物品都要记录,“禁止携带纸笔入坛,” 防偷记盟书条款。坛侧的议事帐用厚毡帘遮挡,帐内铺着隔音的羊毛毡,“草拟盟书时需屏退左右,” 耶律铸补充,这是防隔墙有耳的老规矩。
坛下的术赤系千户们按爵位高低列阵,帖木儿千户居首(他是术赤长孙,爵最高),身后依次是十五位千户,每人按 “左三右四” 的方位站立 —— 左为汉地方向,右为草原方向,暗合 “汉蒙相助” 之意。掌礼官分发盟誓礼服:蒙古式锦袍(左襟绣火纹,右襟绣水纹),腰束玉带,按爵级分玉质(亲王用白玉,千户用青玉),“袍角需拖地三寸,” 帖木儿整理着衣摆,“这是对天地鬼神的敬意。”
排班需按 “亲疏远近” 微调:与拔都交好的千户靠前,与乃马真后有旧的千户靠后,萧虎暗中观察,发现三位千户眼神闪烁,与完颜雪纸条上的 “狼头数” 暗合。他不动声色地命帖木儿:“让那三位千户负责坛外巡逻,” 远离核心仪式,“盟誓时需高声复述誓词,” 观其言行是否有异。礼官在《排班册》上记录每位千户的位置,日后若有变故,可按册追查 —— 这是防内鬼的暗招。
坛上的香案已备好,三足铜炉里插着三炷柏枝香(取 “天地人” 三才之意),烛台摆着两根牛油烛,长一尺二寸(合 “十二时辰不息” 的吉数)。掌礼官检查香烛燃速:“柏枝香需燃一炷香时辰(约两刻钟),” 牛油烛需燃三炷香时辰,“盟誓全过程不能断火,” 去年与窝阔台部盟誓时烛火被风吹灭,被视为 “不祥之兆”,后来果然盟约破裂。
香烛的备制有讲究:柏枝需采自阴山南坡(向阳处木质更香浓),檀香需是西域贡品(比本地香更持久),牛油烛需掺少许蜂蜡(防流泪)。甲士们捧着备用香烛候在坛侧,每炷香长三寸,与主香等粗,“换香时需从侧面插入,” 掌礼官示范,“不能吹灭主火,” 用备用香引燃,这是 “香火相传” 的寓意。萧虎望着袅袅青烟,想起中原盟誓用 “香火为证”,与草原 “血酒为证” 异曲同工,都是借天地之力约束人心。
为确保盟誓顺利,帖木儿组织礼官预演核心仪式。他扮演拔都,萧虎扮演自己,两人并肩立于坛上,掌礼官捧着酒坛(内装清水代血酒),按流程演示:先祭天地(洒酒三杯),再诵誓词(声音需洪亮,让坛下皆闻),最后交臂饮酒(手臂交叉以示不分彼此)。“拔都惯用左手饮酒,” 帖木儿提醒,“交臂时你需伸右手,” 他示范姿势,“这样才顺。”
预演中发现两处疏漏:酒坛太重,掌礼官单手难持稳,需加木托;誓词太长,诵完需一炷香,易冷场。耶律铸当即修改誓词,保留核心条款,删减客套话;周显连夜做了个紫檀木托,刻凹槽固定酒坛。萧虎演练饮酒动作,发现马奶酒与狼血调和后易沉底,“需边饮边晃坛,” 他对帖木儿道,“免得最后喝的全是血。” 这些细节虽小,却关乎盟誓的庄重 —— 草原人信 “细节不敬,盟约不灵”。
暮色降临时,完颜雪提着食盒悄悄来到坛侧,食盒里是给萧虎的暖汤,汤碗下藏着一张新纸条:“那三位巡逻千户中,有两人与乃马真后的心腹帖卜腾格理暗语交接。” 萧虎展开纸条,炭火光照下字迹清晰,他抬头望向坛外,三位千户正假意巡逻,眼神却不时瞟向议事帐 —— 那里存着盟书草本。
“需让他们以为盟书已改,” 萧虎对耶律铸低语,当即命人在帐内故意打翻墨汁,污损草本一角,再让书吏 “慌忙” 重抄,“新抄本上,” 他勾掉 “战利品三七分”,改写 “五五分”,故意让巡逻千户瞥见。完颜雪在远处观察,见千户偷偷比划 “五” 的手势,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萧虎将真盟书藏入贴身锦囊,对周显道:“明日盟誓,虎首骨朵的狼牙里,” 他做了个 “藏纸条” 的手势 —— 真正的盟约细节,需用密信传递。
坛上的铜鼎仍在熏香,青烟缭绕中,虎首骨朵泛着冷光,狼血容器静静悬着。这场看似庄重的盟誓筹备,实则处处藏着试探与提防,正如漠北的春天,冰雪之下,早已暗流涌动。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巴图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