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2章 帝师问策,元圣传音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御书房内,一片死寂。

明黄的琉璃瓦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将温暖的光晕投射进这帝国权力的中枢,却驱不散空气中那股压抑的、冰冷的气息。

新皇赵乾背着手,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虎,在铺着厚厚波斯地毯的地面上,来回踱步。他身上的龙袍,随着他的动作,发出细微而烦躁的“沙沙”声。

他紧抿着嘴唇,英俊的脸上,残留着未消的怒气。

太和殿上那滑稽而又屈辱的一幕,如同梦魇般,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

吱呀——

御书房厚重的殿门被轻轻推开,帝师张小山缓步走了进来。他挥手示意所有内侍与宫女退下,偌大的殿内,只剩下他们师徒二人。

“陛下,还在为早朝之事烦心?”张小山的声音温和而平稳,如同一股清泉,试图抚平这焦躁的气氛。

赵乾猛地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自己的老师。在张小山面前,他无需再伪装那份属于帝王的威严与冷静,他更像一个受了委屈、急于倾诉的学生。

“烦心?”赵乾自嘲地笑了一声,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火气“老师!朕快要被这太和殿给逼疯了!”

他走到龙案前,重重一拍桌案,震得笔架上的玉管狼毫都跳动了一下。

“朕自登基以来,日夜不敢懈怠!朕读遍史书,学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朕以为,只要励精图治,广纳贤才,便能开创一个真正的大宁盛世!可结果呢?”

他伸出手指,指向太和殿的方向,眼中是深深的无奈与荒谬。

“结果,朕如今坐在这天下第一的宏伟大殿之上,却连臣子在说什么都听不清!今日那拂菻国使臣,在朕的面前,在那文武百官面前,叽里呱啦了半天,朕的鸿-胪寺卿,竟只能靠猜!靠猜啊老师!”

“这传出去,天下人会怎么看朕?怎么看我大宁朝廷?他们会说,大宁的天子,是个连话都听不明白的聋子!他们会说,我大宁的朝堂,就是个笑话!”

张小山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他知道,皇帝需要将心中的郁结之气,全部宣泄出来。

赵乾越说越激动,他在御书房内来回走动,仿佛要将脚下的金砖踏碎。

“还有那两广总督陈望!他是能臣,是干吏,朕知道!他在南疆为帝国开拓海疆,充盈国库,功劳赫赫!可就因为他那一口改不掉的乡音,他站在殿下奏报,朕听着,比看天书还累!朕不得不打断他,让他重复,让他说慢一点!老师,你当时也在场,你看到了百官的眼神吗?那不是在看一位功臣,那是在看一个丑角!”

“朕赏罚不明,是因为听不清!朕无法与臣子顺畅沟通,也是因为听不清!长此以往,君臣离心,政令不通,这还算什么盛世?这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他停下脚步,双拳紧握,语气沉痛地说道:“老师,你说,这是不是一种讽刺?我大宁的疆域,靠着祖父和你们这一辈人的格物之学,开疆拓土,远迈汉唐。火车一日千里,轮船通达四海,万邦来朝,何其壮哉!可如今,朕坐在这天下第一的宫殿里,却连臣子的声音都听不清!这盛世,竟败给了区区‘声音’二字!”

终于,赵乾说完了。他胸口剧烈起伏,双目赤红,既有愤怒,更有深深的无力感。

张小山这才缓缓上前,为皇帝亲手倒了一杯温茶,递了过去。

“陛下,请息怒。”

赵乾接过茶杯,一饮而尽,胸中的火气,似乎被这温润的茶水,浇熄了些许。

“老师,让你见笑了。”他颓然坐回到龙椅上。

“不。”张小山摇摇头,目光诚恳而坚定“臣,并未觉得见笑。相反,臣为陛下今日之怒,感到由衷的欣慰。”

赵乾一愣:“欣慰?”

“然也。”张小山正色道“陛下之怒,非为私欲,非为权位,而是为国体之尊严,为君臣之畅通,为盛世之基石。此乃圣君之怒,明君之忧。臣,理当欣慰。”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陛下所言极是。此事,非陛下之过,亦非朝臣之过,而是‘规矩’赶不上‘变化’了。”

“规矩赶不上变化?”赵乾细细品味着这句话。

“正是。”张小山解释道“太和殿的规制,乃是太祖皇帝所定。在当时,我大宁疆域不过中原一隅,朝会之上,皆是乡音相近的臣子,自然无需顾虑太多。可如今,陛下治下,疆土何止万里?从极南之地的总督,到极西之地的将军,再到海外藩属的使臣,他们口音各异,言语不通,若还用几百年前的老规矩来应对,自然会处处掣肘。”

“这,便是我大宁在迈入一个全新盛世后,所遇到的新问题。老祖宗的经验,已经不够用了。”

赵乾听得入了神,心中的怒气,不知不觉间,已转化为深沉的思索。

“老师说得对。是朕着相了。朕只顾着发怒,却忘了去想,这亦是时代之变局。”

“陛下能想通此节,便是社稷之福。”张小山微微一笑,顺势引导道“昔日我父,也就是元圣,以格物之学,为帝国造利器,平四海,定北疆。那是因为,帝国当时最大的敌人,是饥饿,是落后,是强大的外敌。”

“而今日,帝国最大的敌人,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是如何管理这过于辽阔的疆域,是如何应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陛下今日所遇之‘听不清’,便是这万千新挑战中的一个。”

张小山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赵乾心中所有淤塞的关窍。

是啊!

元圣能用格物之学,造出火车轮船,解决“行路难”的问题。

那朕,为何不能用格物之学,来解决这“听不清”的问题?

赵乾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那是一种混杂着兴奋、期待与雄心的光芒。

“老师!”他猛地站起身,抓住张小山的双臂,语气激动“朕明白了!朕不该发怒,朕该下旨!朕该给格物院,给全天下的能工巧匠们,下一道旨意!”

“请讲,陛下。”张小山微笑着,他知道,这位年轻的帝王,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朕要一道,能解决这‘听不清’之难题的圣旨!”赵乾的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渴望“此事,就全权交由老师处置!朕不问过程,朕只要结果!”

“朕要让这太和殿内,再无听不清的奏对!”

“朕要让万邦来使,都能亲耳听到我大宁的天威之音!”

“臣,领旨。”

张小山躬身,行了一个庄重无比的大礼。

当他走出御书房时,已是黄昏。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在宫墙上,拉得很长很长。

回到帝师府,张小山没有片刻耽搁。他摒退所有下人,独自来到书房,亲自研墨铺纸。

他要写的,是给自己的父亲的一封信。

他提笔,笔锋却悬在空中,久久没有落下。

他知道,这封信,不能仅仅是转述陛下的烦恼。他必须将这个问题,上升到关乎“声学”、“格物”、“物理”的全新高度,才能引起那位早已不问世事、一心沉浸在格物世界中的老人的兴趣。

许久之后,他终于落笔。

信中,他详尽地描述了太和殿的声学困境,并将其归结为“声之衰减”与“声之失真”两大难题。最后,他以一个学生向老师请教的口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天地万物,皆由格致。风雷雨电,皆有其理。电,既可化为光热,亦可驱动机械。其性至烈,其用至广。孩儿愚钝,窃以为,声之本质,亦不过微末振动而已。敢问父亲,电,可否驭声?”

写罢,他将信纸仔细折好,放入信封,以帝师府最高级别的“八百里加急”信使,送往格物大学。

喜欢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