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家的婚事,在丫丫的坚持下,最终以一种出人意料、却又彼此尊重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张府之内,王氏虽然为此,惋惜了许久,唉声叹气。
但张大山,却对女儿这个超越了时代的选择,给予了最坚定的支持。
第二日,他便召集了所有在京的子女,开了一场专门为丫丫而设的家庭会议。
会上,丫丫第一次,在所有家人面前,清晰而又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爹,娘,各位哥哥姐姐。”
“女儿既然已经做了决定,便不想再耽搁。”
“我想,即刻便开始筹备,在京城,开一间咱们自己的医馆。”
“好!”
张大山第一个拍板叫好。
“我张大山的女儿,有此悬壶济世之志,爹岂有不支持之理。”
他看向二儿子石头。
“石头,此事,你来牵头。”
“给咱们家未来的‘女神医’,在京城,寻一处最好的风水宝地。”
“钱,不成问题。”
石头立刻领命:“爹,您放心,保证给妹妹办得妥妥当当。”
一场围绕着“张氏医馆”的创建,全家总动员,再次高效地运转了起来。
石头发挥了他作为“外务大掌柜”的全部能量。
他没有选择那些租金高昂的繁华大街。
而是遵照丫丫“方便百姓求医”的要求,在京城一处居民密集、交通便利、但又相对安静的坊区,以一个极高的价格,直接买下了一座三进的大院子。
紧接着,柱子这位“营造大总管”,便带着他的团队,进驻了院子。
他根据丫丫提出的、关于“干净、明亮、病患分区”等一系列闻所未闻的理念。
为她,设计出了一座全新的、划时代的医疗场所。
他将院子,分成了前中后三个区域。
前院,是宽敞明亮的“候诊大厅”和“药房”。
大厅的两侧,设置了数间独立的、保证私密性的“诊室”。
药房的后面,则是一整面墙的、由柱子亲手打造的、带有上百个小抽屉的巨大药柜,每一个抽屉上,都用清晰的楷书,标注着药材的名称。
中院,则是“煎药房”、“制药房”、以及丫丫自己用来研究的“百草实验室”。
后院,最为清净,则被改造成了带有七八张病床的、男女分开的“留观病房”。
整个医馆,所有的窗户,都换上了明亮的玻璃。
所有的地面,都铺上了光滑的青石板,方便每日用清水和石灰水进行清洁。
铁牛的铁匠铺,也送来了他专门为妹妹打造的“贺礼”。
那是一整套由最好的合金钢,打磨得如同镜面一般光亮的、崭新的医疗器械。
有大小不一、锋利无比的手术刀。
有形态各异、可以夹取细微之物的镊子和骨钳。
甚至,还有一个可以用酒精灯和沸水,进行高温消毒的……密封钢制器械箱。
花儿的“锦绣堂”,则为医馆,提供了所有的布草织物。
从医生和护工们那洁白的、便于活动的工作服。
到病房里,那一尘不染的、用最柔软的棉布制作的床单和被褥。
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青石”那独有的、对品质和洁净的极致追求。
经过了整整两个月的紧张营造。
一座与这个时代所有药铺、医馆都截然不同的、充满了科学与人文气息的崭新医疗场所,终于,宣告完工。
医馆的门楣之上,挂着一块由张大山亲笔题写的、古朴而又充满力量的牌匾。
——“青石张氏医馆”。
开张的那一天,没有大肆的庆贺。
可前来道贺的宾客,却依旧是络绎不绝,车水马龙。
有听闻消息的商会成员。
有花儿请来的贵妇小姐。
更有小山在翰林院的几位同僚。
他们看着这座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充满了新奇事物的医馆,无不啧啧称奇。
就在这时,门口一阵骚动。
一列挂着“广仁堂”标记的豪华车队,停了下来。
陈家的公子,陈子昂,亲自带着人,前来道贺。
这一幕,让在场所有知道内情的宾客,都屏住了呼吸,准备看一场好戏。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来自被拒婚者的“示威”。
然而,陈子昂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他走上前,对着正站在门口迎客的丫丫和张大山,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张伯爷,张大夫。”
他的称呼,从“张姑娘”,变成了“张大夫”,其中,已充满了对一个同道的敬重。
“恭喜张氏医馆,开张大吉。”
说罢,他对着身后的伙计一挥手。
一个巨大的、用红绸覆盖的托盘,被呈了上来。
红绸揭开,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里面,竟是一株形态完美、参须完整的、足有上百年份的……“千年老山参”。
“此等神药,其价值,怕是已不下千金。”有识货的宾客,低声惊叹。
陈子昂微笑着说道:“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我广仁堂,与张氏医馆,今后便是医道上的同仁。”
“愿共同为京城百姓,为天下患者,略尽绵薄之力。”
“日后,张大夫若有任何用得着我广仁堂的珍稀药材,只需派人知会一声,子昂,定当全力支持。”
他这番话说得是光明磊落,气度非凡。
不仅彻底打消了外界对两家“交恶”的猜测,更是为他自己,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发自内心的敬佩。
张大山看着眼前这个心胸开阔的年轻人,也暗自点头。
丫丫,虽然没能成为他的儿媳,但能与这样的人,结为医道上的知己,或许,是更好的缘分。
送走了所有道贺的宾客。
崭新的医馆,终于安静了下来。
丫丫换下了那身华贵的衣服,穿上了一件她自己设计的、方便活动的、洁白的棉布工作服。
她将一头长发,用一根简单的簪子,利落地盘起。
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属于一名专业医者的、自信而又沉静的光彩。
就在这时,医馆的大门,被人轻轻地推开了。
一个面带愁容的年轻妇人,抱着一个正在发着高烧、啼哭不止的婴儿,怯生生地,走了进来。
“请……请问,这里可是……张大夫坐诊的地方?”
丫丫看着她,脸上露出了一个无比温柔、也无比让人安心的笑容。
她走上前,轻轻地,接过了那个滚烫的、小小的生命。
“大娘,别怕。”
“让我看看孩子。”
喜欢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