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南带着满载口粮的马车,径直来到了兵部衙门。
听闻方南前来,兵部尚书周严放下手头公务,亲自迎出值房。
“方大人,你这是……”周严看着几口大箱子被抬进兵部正堂,好奇地问道。
方南拱手笑道:“周尚书,下官近日在封地琢磨了些行军干粮的新花样,特带来请尚书和诸位将军品鉴一番,看看是否堪用。”
周严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方南所献之物,必有不凡。
周严当即命人:“快去,请京营的龙骧卫大将军王振山,虎贲卫大将军李勇,鹰扬卫大将军赵铁成,还有老英国公张辅,老成国公杨寿,以及在家荣养的老将军刘仁轨来兵部一叙!”
“就说兵部有要事相商,关乎军国大事,请他们务必前来!”
吩咐下去后,周严引方南入内堂用茶。
不到一个时辰,首先到来的是三位在京的实权派大将军,王振山身材魁梧,李勇面容冷峻,赵铁成则略显粗豪,三人与方南熟识,见面自是热情寒暄。
“方大人,许久不见,风采更胜往昔啊!”王振山哈哈笑着拱手。
“王将军谬赞,几位将军军务繁忙,今日叨扰了。”方南笑着还礼。
很快,几位勋贵老将也陆续抵达。
老英国公张辅,是先帝朝便已成名的大将,在军中威望极高。
老成国公杨寿,虽已多年不直接领兵,但深谙韬略,是建武帝颇为倚重的军事顾问。
前兵部侍郎刘仁轨,则以严谨和善于后勤筹划着称。
几位老将对方南这个年轻后也颇为欣赏,尤其是方南献上的诸多利国利民之策,见面亦是十分客气。
“周尚书,方小子,急匆匆把我们这帮老骨头叫来,所为何事啊?”老英国公张辅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
周严连忙起身,指着早已摆放在大堂中央长桌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口粮。
“诸位老将军,各位将军,今日请诸位前来,非为敌情,而是为了一件于我大军战力或许有极大提升之物。”
“此乃方大人近日研制出的新式行军口粮,请诸位品鉴,并提提意见,稍后本官上奏陛下采买此物供应大军,还需诸位一同做个见证。”
众人的目光顿时被吸引到长桌上。
只见桌上分门别类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物品,有密封的粗陶罐,有用油纸包裹得方方正正的硬块,还有一小包一小包的物事,看起来颇为新奇。
“哦?方小子又弄出好东西了?”老成国公杨寿饶有兴致地拿起一个陶罐,掂量了一下,“此乃何物?似是罐子,却又与寻常陶罐不同。”
方南上前一步,向众人团团一揖,朗声道:“诸位老将军,诸位将军,此乃下官研制的单兵作战口粮,旨在解决大军远征时,口粮不易储存、携带不便、口味单一、营养不足之弊端。”
方南指着桌上的物事,一一介绍,“这些陶罐,名为‘罐头’,内中分肉类、蔬菜、水果三种。”
“这些油纸包,乃是压缩干粮、肉干、肉松、糖果,还有这些,是脱水菜干和调味包。”
看着众人好奇又略带疑惑的目光,方南笑道:“口说无凭,下官这就为诸位演示如何食用。”
方南命人搬来几个燃烧的炭盆和几口干净的大锅,置于堂下庭院中。
演示开始,方南拿起一个标记着“红烧猪肉”的罐头,除去蜡封,用力拧开那独特的螺旋卡口盖。
一股浓郁的肉香伴随着油脂的凝结扑面而来,让习惯了行军干粮那寡淡味道的将军们喉头都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方南将罐中肉块倒入一口大锅,置于炭火上加热,咕嘟咕嘟的声音响起,肉香混合着酱香愈发醇厚,弥漫在整个兵部院落,连门外值守的兵士都忍不住吸鼻子。
加热之后,方南给每人舀了一碗尝了尝,虽然比不上饭馆酒楼的味道,但是当做行军干粮那是太行了。
方南打开一个蔬菜罐头和一个水果罐头,将里面色泽保存完好的豆角和糖水黄桃展示给众人看。
“这些罐头,经过高温杀菌和密封,若不破损,存放半年甚至一年,内容物亦不会腐败变质。”
方南拿起一块压缩干粮,撕开防潮的油纸,露出里面焦黄色、质地紧密坚硬的面饼。
“此物名为压缩干粮,主料是面粉、杂粮、豆粉,混以油脂、盐、糖、坚果碎,压实烘干而成。”
用力掰下一小块,方南递给就近的老英国公张辅,“老公爷您尝尝,可直接食用,虽然硬了些,但极其顶饿。”
张辅接过,放入口中用力咀嚼,初时觉得坚硬,但越嚼越香,一股混合着粮食和坚果的醇厚味道在口中化开。
张辅眼中露出讶色,缓缓点头:“嗯……虽硬,却香醇饱腹,远胜炒米干饼!”
方南撕开肉干和肉松的油纸包,请众人传尝,肉干咸香有嚼劲,肉松酥软入口即化,更是让将军们赞不绝口。
“这肉松好啊,若是受伤的军士吃这个正合适!”刘仁轨捻着胡须点评道。
最后,方南进行了组合演示。
方南取来另一口大锅,注入清水,撕开几块压缩干粮投入锅中,加入一些脱水蔬菜干和一包调味料,最后撒入一些肉松。
在炭火的加热下,锅中之物很快翻滚起来,压缩干粮吸水膨胀,蔬菜干也逐渐舒展,混合着肉松和调料的香气,很快变成了一锅浓稠喷香、热气腾腾的汤羹。
方南亲自盛了几碗,递给周严和几位老将军,其余将军也都分到了一碗。
王振山性子急,吹了吹热气,便喝了一大口,烫得直抽气,眼睛却骤然发亮。
“唔!香!真他娘的香!这……这比咱们军中那能砸死人的烙饼泡出来的糊糊,强了百倍不止!”
李勇仔细品尝着,沉声道:“有粮,有菜,有肉,有咸味,热汤热水……行军途中,尤其是寒冷时节,有此一锅热羹,于士气提振,非同小可!”
老英国公张辅端着碗,的手竟有些微微颤抖,望着碗中热气腾腾、内容丰富的汤羹,眼中竟泛起一丝追忆和感慨。
“想当年,老夫随镇国公北伐蛮族,深入漠北千里,粮草不继,军士们啃着能崩掉牙的冷硬面饼,就着雪水……若当时能有此等口粮,何至于……何至于那么多好儿郎饿倒冻死在路上……”
其他将军品尝之后,亦是纷纷动容,交口称赞。
众人都是在军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宿将,太清楚一款优秀的单兵口粮对于一支军队意味着什么。
更长的持续作战能力,更强的机动性,更高的士气,以及更低的非战斗减员!
品鉴完毕,众人回到堂内,将军们看着桌上那些口粮的眼神,充满了热切。
虎贲卫大将军李勇率先发问:“方大人,此等口粮,不知这罐头,能存放多久?成本几何?若供应五万大军,一月需耗多少?”
方南从容应答:“李将军问到了关键,肉类罐头,密封完好,存放于阴凉处,至少可保半年不坏,蔬菜、水果罐头时间稍短,但三四个月无虞。”
“压缩干粮、肉干、肉松、脱水菜干,防潮保存,存放一年亦无问题。至于成本……”
“因需特制陶罐、精工密封,加之用料实在,初看比寻常炒米烙饼要高,若大规模生产,成本可大幅下降。”
“且诸位将军请想,有了此物,可减少庞大的随军炊事队伍,节省大量驮运粮草的牲畜和民夫,长途转运中的损耗更是几乎为零,综合算来,成本没有什么变化。”
老成国杨朱寿捻须点头:“不错,账不能只看表面,千里运粮,十不存一,这些东西轻便耐存,节省的转运消耗,恐怕远超其本身造价。”
刘仁轨则关心细节:“方大人,依你之见,一名军士随身携带,以几日量为宜?又如何分配?”
方南答道:“刘老将军,下官以为,单兵携行,以五日量最为适宜。”
“可配给压缩干粮十块,肉罐头两个,菜罐头一个,肉干肉松及调味包若干。”
这些东西加起来,重量体积远小于同等天数的传统干粮,且能量更足,搭配更合理。”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对方南思虑之周详更为佩服。
品鉴会的结果毫无悬念。
周严表示明日将上奏陛下,建议采买此批军粮后。
所有在场将领,无论是实权派还是勋贵元老,无一例外,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并愿意在周严的奏章上联合署名,以为见证。
“此乃利国利军之良策,老夫愿以名誉担保!”老英国公张辅声若洪钟,一锤定音。
数日后,周严高兴地告知方南,建武帝看了奏章,亲自品尝了呈送上去的样品后。
龙颜大悦,当即朱批同意,命兵部全权负责采买事宜,优先供应正在训练的火器营,并逐步推广至营各部。
方南笑道:“周尚书放心,下官封地那边已安排妥帖,相关作坊已开始筹建,兵部派员前往,与下官的封地总管方岳对接便可,定保质保量供应。”
喜欢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请大家收藏:(m.8kxs.com)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