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4章 海疆硝烟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岭南,南海。

张岱采纳了“伪装侦察”的策略。几艘经过改装的“海鲨级”快船,卸下部分军械,满载着丝绸、瓷器等货物,伪装成落单的唐商或胆大的南洋海商,航行在琼州至室利佛逝的繁忙航线上,如同诱饵。

这一招很快奏效。在距离占城西北约两百海里的一片多岛海域,一艘伪装侦察船果然遭遇了袭击。十余艘速度快、船首包铁、悬挂着黑色骷髅旗的桨帆船从岛礁后蜂拥而出,试图包围并俘获这艘“肥羊”。

然而,他们撞上了铁板。伪装船上的水手皆是张岱麾下精锐,见敌船进入射程,立刻掀开伪装,露出两侧狰狞的弩窗,更有被迅速组装起来。为首的敌船尚未反应过来,便被一阵密集的弩箭和一枚燃烧的石弹击中,船帆起火,速度骤减。

同时,伪装船发出了遇袭的信号火箭。早已在附近海域游弋待机的“南海水师”主力,由张岱亲自率领,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从三个方向高速合围而来。

“是唐军!中计了!”袭击者头目见势不妙,惊恐大叫,慌忙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张岱指挥舰队穿插分割,利用“海龙级”战舰的体量和火力优势,撞击、碾压那些较小的敌船,同时以“海鲨”快船贴身近战,用强弩和拍杆清理甲板。

战斗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不到一个时辰,袭击船队大半被击沉或俘获,仅有寥寥数艘凭借对复杂水道的熟悉侥幸逃脱。经审讯俘虏和查验船只残骸,张岱确认,这些袭击者并非单纯的海盗,而是受雇于盘踞在苏门答腊北部一个名为“三佛齐”的土王,其武器装备和部分骨干人员,明显有阿拉伯背景。

“果然是他们!”张岱眼中寒光一闪,“传令,舰队转向,目标——三佛齐主港!本将要亲自问问那位土王,是谁给他的胆子,敢劫掠大唐商船,挑衅天朝威严!”

他要借此机会,杀鸡儆猴,彻底肃清这片航路上的障碍,并向所有南海势力展示大唐水师的决心与力量。一场旨在确立南海主导权的惩罚性远征,就此拉开序幕。

西域,龟兹。

长安调查团的风波虽已过去,但其影响犹在。魏王李意深知,父皇的信任并非无限,朝中的眼睛仍在暗中盯着自己。他必须更加勤勉,拿出更耀眼的功绩,同时也要更加谨言慎行。

他首先对西域大都护府的运作进行了一些细微调整。例如,将部分与玛丽公主商队的合作细节,以更加规范的“官督商办”契约形式固定下来,并增加了向长安报备的频率;在处理与各部关系时,也更加注重通过朝廷正式渠道进行册封和赏赐,淡化个人色彩。

然而,在对外战略上,他并未因调查而变得畏首畏尾。相反,他利用“秋狩”演武带来的威慑效应,加紧了外交攻势。

针对大食,他采纳了玛丽公主的建议,利用商队网络,向大食控制下的波斯故地散播消息,渲染呼罗珊在唐国治理下的“安定”与“繁荣”,并暗示大唐愿意与所有“友善”的势力,包括大食帝国内部某些对奥马尔政策不满的总督,进行和平贸易。这是一种隐晦的分化策略。

对于罗马,他则抓住了君士坦斯二世既渴望援助又舍不得港口的矛盾心理。他派出的使者态度强硬,明确表示:“若无一处可供大唐舰船安全停靠、维修补给的基地,则黑海、地中海的贸易安全无从保障,大唐对罗马的商业贷款与军械支持亦将大打折扣。切尔松尼斯港,乃互利共赢之选,陛下何吝一试?”

与此同时,他加强了对吐蕃方向的防范,但并未采取激进行动,而是继续通过商路,向吐蕃内部亲唐的势力输送利益,静待其变。

李意的这些举措,稳扎稳打,既有守成,亦有进取,将西域这盘棋下得风生水起,让远在长安的李琰也挑不出太多错处。西线的僵局,似乎正在酝酿着某种突破。

东洲,唐城。

平定“黑岩部”叛乱后,刘仁轨和韩猛意识到,单纯的武力镇压和行政命令,难以根除深山老林中部落的抵触情绪。必须让他们看到归附后实实在在的好处,并且是以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韩猛与阿兰、杜环商议后,提出了一个“示范村”计划。他们选择了一个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位置适中的已归附部落“青溪部”,由唐城投入资源,帮助其大规模引种改良后的玉米和马铃薯,修建坚固的水渠和谷仓,建立由唐城医官指导、土着学徒操作的医馆,并派遣工匠指导他们制作更先进的农具和生活器具。

同时,尊重“青溪部”的传统文化,在其村寨中心,按照新式祭祀的规格,修建了一座融合唐风与土着元素的“社稷坛”,用于举行祈福仪式。

短短半年,“青溪部”的粮食产量翻了几番,族人疾病减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其村寨成为了周边山区部落羡慕的对象。许多原本观望甚至抵触的部落,纷纷主动派使者来到唐城,请求也能获得同样的帮助和指导。

刘仁轨趁热打铁,将“示范村”的经验推广开来,并组织各部酋长和长老到“青溪部”参观学习。东洲的融合,从被动接受管理,开始转向主动寻求发展与进步。唐城的统治,建立在日益坚实的民生改善与文化认同之上。

长安,大明宫。

李琰看着最新送来的三方奏报,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

岭南张岱主动出击,寻歼海上威胁,并准备进行惩罚性远征,展现了大唐在海上的进取心与决心,正合他意。

西域魏王在风波后举措得当,既保持了低调,又积极谋求战略突破,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东洲刘仁轨、韩猛的“示范村”策略,更是深得其心,这才是长久统治之道。

“传旨,”李琰心情舒畅,下笔也轻快了许多,“岭南张岱,主动寻战,扬威海上,甚合朕心!准其便宜行事,务必扫清航路障碍,震慑不臣!所需粮秣军资,着岭南节度使全力保障。”

“西域魏王,经事磨砺,愈发沉稳,朕心甚安。其所行诸策,皆准。望其善加把握,西线若有转机,即刻来报。”

“东洲示范村之策,利国利民,刘仁轨、韩猛、阿兰,功在长远。着其大力推行,所需农师、工匠、医药,可由登州后续船队增派。”

帝国的三驾马车,在经历了内外的种种考验后,非但没有停滞,反而以更加稳健而有力的姿态,奔腾向前。李琰仿佛已经看到,南海即将升腾起的硝烟,将为大唐赢得宝贵的制海权;西域微妙的外交博弈,或许真能撬动西方的格局;而东洲深入人心的融合,则将这片新大陆真正化为帝国永久的疆域与粮仓。寰宇一统的伟业,正在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喜欢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