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想给他安排职位,他要求的是什么?”
“从他这次给你出的主意来看,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
马皇后突然想到一个当官的机会,惊喜不已。
“今年刘惟庸搞的官员招考很成功,六部反应也不错。
”
胡大人把她当老嫂子看待,没有一般君臣间的拘谨,再加上多年情谊,自然关系特殊。
“你明天赶紧和标儿商量,尽快组建内阁。
”
马皇后着急地说:“我们要定两件事,你们仔细听着!”
这话让众朝臣吃了一惊。
“另一方面,他在来你那里之前,在谨身殿大发雷霆。
”
“具体细则我们会和六部商议,这事必须作为国策。
”
“我们真的很担心你们的身体。
”
“像胡惟庸这样的大才,你不赶紧让他入朝效力,难道真让他在家逍遥自在吗?”
朱元璋沉思片刻后摇头道:“你有没有考虑过将胡惟庸引入朝堂?”
“目前,我们绝对信任惟庸。
”
马皇后突然想起一件事,看着朱元璋轻声问:“我相信他。
”
马皇后话音未落,朱元璋果断回答:“不可能!”
他确实担心,刚处理完李善长等人,胡大老爷就又出现了。
“妹妹啊,你以为我不想让惟庸帮忙吗?”
“打听一下就知道,不管礼部还是工部,他去过几天差事吗?”
“你什么时候才能收敛你的坏脾气?”
“重八,看你的样子,内阁的事情你是铁定要参与了。
”
“所以,我决定每年都要这么做。
”
“以往,他总是躲在府中,我们的差事,他能推就推,推不了就敷衍了事。
”
她对胡大老爷的印象非常好。
说到这里,朱元璋真是哭笑不得。
但事实确实如此。
“就算勉强答应了,你觉得我们会在内阁见到他吗?”
“天啊,他竟然当着我的面指责我不爱惜身体,胡乱行事!”
这一点毫无疑问!
“偶尔去几次,也是快到中午才到,然后在衙门晒太阳喝茶。
”
但想到胡大老爷最近一两年的“大胆”行为,她觉得丈夫的话确实有可能是真的。
摆烂,胡大老爷是认真的!
想起胡大老爷平日的行为,马皇后也无语了,她苦笑着摇摇头。
朱元璋的话可能有一点危言耸听。
马皇后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朱元璋也坦率回应。
所以,马皇后说完后,朱元璋才会犹豫。
朱元璋听完笑了点头,这事对国家有利,对他也有好处,他当然不会错过。
“第二件事,我们计划设立内阁……”
这一天,大明朝堂彻底沸腾了。
------------
大明洪武年间的官职,和中后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平时当差就已经够紧张的了,更别说朱元璋的政策常常是随性而定。
尽管朱元璋有自己的考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做法完全打破了传统。
儒家思想历经千年传承,官员体系早已根深蒂固。
即便元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最终也不得不遵循旧制进行科举和官制安排。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立刻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
可以说,这套制度已延续千年。
因此,朝堂渐渐习惯了朱元璋偶尔的突发奇想。
这件事涉及到太多复杂因素。
而且,如果每年开考,职位数量和考试内容都可能变化。
这背后牵涉的问题数不胜数。
再看内阁,翰林出身的人需要几年时间学习、修书,才能参与六部事务。
这不是将丞相权力分成了七份吗?
虽然这样说听起来不错,但这两件事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可以说,“位极人臣”这四个字,从前似乎是专为丞相而设。
然而现在,朱元璋不仅将科举改为一年一次,连考试的内容都完全脱离了以往的四书五经。
原本三年一届的科举,需要反复参加多轮,过关斩将后才能获得进士功名。
“咦,阁臣竟然有七人?”
这不仅帮助六部分别补充了可用的人才,还让他们都参与其中,从礼部那里分到了一些功劳。
汤和、徐达二人代表的是勋贵阶层,必须进入内阁。
毕竟,内阁在很多时候代表着皇上的意志,只安排文官岂不是另有深意?
就这样,章善稀里糊涂地加入了内阁。
朱元璋不管儒家是如何传承的,他认为好的就用,认为不合适的就必须改革。
更何况,根据朱元璋刚才的指示,科举要改成一年一次。
经过朱元璋和他胖儿子朱标的长时间商议,最终决定下来。
这不是意味着丞相制虽然被废除了,但换个形式又回来了吗?
这个念头一出,许多人心里都激动起来。
太爽了!
他只是工部尚书,但由于顶级朝臣大量流失,他意外得到了机会。
而且,所有阁臣加起来的权力也不过是原丞相权力的一半。
看似权力受到极大限制,实际上责任也轻了许多。
当然,还有配备的书吏。
对这次考试,大家都觉得挺不错的。
好家伙,科举可是三年才举办一次呢。
这虽然是对他们职权的一种削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也是一种保护吗?
如今,这权力竟然落在了阁臣手里?
他憎恨的是这个职位本身,而非某个具体的人。
他们的职房设在皇宫内,方便随时与朱元璋沟通。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许多人心中不安。
表面上看似新增一项四品职务,但实际上涉及事务繁杂,每个臣子都有过宰辅梦。
朝臣逐渐明白,李善长被杀仅因他担任丞相。
此事若成,参与者必能青史留名。
不久,关于内阁七人名单的讨论在朝堂掀起波澜,尽管非传统“清贵官”,但其品级和地位不容忽视。
七人收到圣旨后立即前往任职之所。
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官员招录考试,章善接到圣旨时差点笑出声。
这些人虽未必擅长其他事务,但对局势洞察清晰,负责文字工作与跑腿。
不少官员因此眼露光芒。
朱元璋解释道,内阁直属皇帝,不受其他衙门管辖。
若有不服从者,会被处以极刑并迅速替换新人。
三司由对应地方官员兼管,众人对此次招考普遍满意,部分原因是未实现的宰辅梦得以以新形式重燃。
此外,七人中有四人为朱元璋的老臣。
这种通过考试即可入仕的方式令人兴奋,而职责包括审阅奏折、撰写建议及监督六部执行事务,让人惊叹不已。
如今他虽为兼任的内阁大臣,但仍需兼顾工部尚书的事务。
以往内阁的职责繁重,而如今在表面上已经轻松了许多。
要知道,这三项权力在古代属于丞相的范畴。
能参与国家大事,监督六部三司,这样的角色无疑是天子身边的亲信。
然而,大明开国皇帝的做法却令人意外。
不少人不仅知情,甚至直接参与其中,即便非主要负责人也对内情有所了解。
这是皇帝为自己寻找的助力。
所有人都认真聆听朱元璋关于内阁制度的解释。
这件事他们才刚经历。
能在李善长一案后仍立足朝堂的,没有一个是愚蠢之人。
但前提是这种状况只会出现一次。
仅仅试运行两天,朱元璋就几乎喜极而泣。
真是轻松多了!
---
七个内阁大臣虽非全然出自文臣,但皆为老成持重之辈,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堪称一流。
重点在于,这些人并非仅凭身份地位,而是历经艰辛一步步走到现在。
可以说,即便是徐达、汤和这样的武将,也能妥善处理政务。
因此,所有奏折交由他们处理,结果令人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些官员无需像朱元璋之前那样处理大量政务,空闲时间充足。
尽管宋利说得不错,但胡大人依旧满脸疑惑地看着他。
两天过去,朱元璋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睡眠时间变多了,甚至还能抽空去妃子那里歇息。
内阁试行两天后,几位阁臣渐渐熟悉了运作方式。
忙吗?忙着享乐吗?这种话实在难以启齿。
宋利虽见多识广,也只能苦笑端起茶杯。
然而,步子迈得太快,丞相制刚废除,连睡个觉的时间都没有。
这一番操作下来,朱元璋轻松了不少。
宋利差点一口茶喷出来,总算能喘口气了。
看看奏折,凭借经验写个条陈,夹进去等太监收齐后再呈给皇帝。
毕竟,外面的野花虽美,家里的花朵也要常浇水。
可别弄出“一枝红杏出墙”的闹剧。
再说,御案空了,他竟然有闲心打麻将了。
即使有些事拿不准,谨身殿还有他父亲把关。
朱元璋拉下脸勉强来到正堂,只见宋利已坐在客位喝茶。
作为监国太子的朱标,虽无内阁大臣的权力,但仍是朱元璋的心腹。
他与宋利、徐达都是老兄弟,加上马皇后,正好凑成一桌。
遇到不满意的奏折,他们会直接去找对方理论,指着鼻子责骂。
如今,他身边都是顶级谋士,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朱元璋还叫来了徐达打麻将。
胡大人此刻正在府中悠闲。
简单交代规则后,不管徐达是否明白,便开始了第一局。
说实话,现在还能和这对夫妻一起打麻将的,大概就这几个人了。
胡大老爷极不情愿地换了衣服,坐上马车进宫,连声保证才让他勉强答应。
“别在这儿说得天花乱坠,进了宫还不是一堆麻烦事等着我。
”
朱元璋的话让胡惟庸有些意外,“这么说,这个东西是你弄出来的?”
内阁虽然只有七人,但实际上还有一个隐藏的成员,那就是朱标。
最终的结果由他决定即可。
这次进宫,他们依然去了谨身殿。
这些都是最贴心的老友,尤其是胡惟庸,他很会调节气氛,这样打麻将才更有意思。
“臣胡惟庸参见陛下、皇后!”
这是真的在玩吗?还是和皇帝、皇后以及胡惟庸一起玩?
正在高兴的时候,胡义跑来说宋利来了,胡大老爷的脸一下子垮了下来。
很快,四人各自落座,开始了第一局。
尽管如此,朱标还是感到轻松了不少。
这几天他没打算去教坊司。
当胡大老爷走进谨身殿,看到殿内的这些人时,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老宋,怎么了?陛下又有什么事找我?”
胡大老爷这时向旁边挥了挥手,“天德兄,好久不见!”
他对麻将真是欲罢不能。
当初麻将刚传入宫中时,他日夜想着要玩。
他万万没想到,内侍上次说陛下叫他进宫一起玩乐不是玩笑,是真的。
朱元璋看完后同意的文件,他会直接画圈确认。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