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万界革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班超外交术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北中国的风,像一头狂野的巨兽,咆哮着席卷而过。它裹挟着尘土和血腥气,无情地吹过荒芜的田埂,吹过焚毁的村落,也吹过那些隐匿在山林河谷之间的抗胡义军营地。

这些营地,宛如点点星火,散落在广袤而黑暗的大地上,虽然微弱,但却顽强地燃烧着。它们有的隐藏在险峻的山峰之巅,有的藏身于茂密的森林之中,还有的潜伏在幽深的河谷之畔。这些营地,或依仗险要地势,或凭借同乡宗族之情,与胡人的巡逻队、征粮队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

义军们勇敢无畏,他们毫不畏惧胡人强大的武力,用简陋的武器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他们往往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尽管心中充满了对胡人的仇恨,但在黑暗的局势面前,他们时常感到迷茫,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就在这片混乱而艰难的土地上,一个身影正孤独而坚定地穿梭着。他便是班超,一个身负使命的人。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仿佛在这狂风中也能屹立不倒。他的目光如炬,穿透黑暗,寻找着那些散落在各地的义军营地。

此时的班超,早已非昔日纵横西域的定远侯模样,亦非手托地球的巨人形态。他收敛了绝大部分神通,化作一寻常中年文士模样,布衣草履,面容饱经风霜,唯有一双眼睛,深邃如星海,闪烁着洞察世情的智慧与悲悯。他奉吴笛之命,凭借其超凡的见识、卓越的外交手腕以及对底层民众疾苦的深刻理解,奔走于北地各处,联络这些散落的抗胡力量。

他的行程并非坦途。有时要穿越胡骑肆虐的平原,有时要跋涉猛兽出没的深山。他遇到过怀疑与警惕,甚至曾被某些排外的义军头领当作奸细扣押。但班超不急不躁,他总是能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或展示惊人的武勇(恰到好处地显露一丝),或分析精准的敌情,或诉说黑山见闻,一步步消除对方的戒心。

班超此次拜访的第一站,便是那隐藏于太行山深处的一支义军。这支义军以李姓宗族为核心,其首领李虎,更是个性格耿直的汉子。

李虎的修为已臻至武将(合体期)巅峰,实力不可小觑。然而,他对胡人却是恨之入骨,一心只想保护自己的家乡和族人。由于长期处于深山之中,李虎的眼界相对较为狭隘,更多地局限于守护这片乡土。

当班超踏入义军营地时,李虎正站在营帐前,他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的来客。班超虽然面带微笑,但李虎的语气中仍透露出几分不信任:“黑山?俺倒是听说过,好像闹得挺厉害的。”

李虎显然对班超的来意心存疑虑,他接着说道:“可俺们在这山里过得挺自在的,何必大老远跑去听人讲什么道理呢?杀胡人,靠的是俺们手里的刀子,可不是靠嘴皮子!”

面对李虎的质疑,班超并未急于辩解。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不紧不慢地详细分析起太行山周边胡人势力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可能采取的围剿计划。

班超的分析条理清晰、见解精辟,不仅让李虎听得入神,就连他手下的谋士们也都不禁为之动容。班超继而道:“李首领勇武,弟兄们忠义,超深感敬佩。然胡虏势大,非一山一寨可独抗。黑山非欲吞并诸位,而是愿提供粮秣、兵甲,更愿与天下义士共商大计,探寻这乱世根源,以求永久太平之道。若只为苟安,终非长久之计;若为天下开太平,何妨一听?”

他的话,既有现实的利害分析,又有理想的召唤,深深触动了李虎。最终,李虎决定亲自带一队精锐,随班超前往黑山。

下一站,是黄河边一支由溃兵和流民组成的“黄河帮”。帮主王镇河,曾是晋军小校,性格油滑多疑,更看重实际利益。

“黑山能给我们什么?空口白牙可不行。”王镇河搓着手指,眼神闪烁。

班超早已准备,取出部分由黑山工匠打造、远超此世水平的精良匕首和疗伤丹药作为见面礼,并承诺若愿往黑山,后续援助必不会少。但他话锋一转:“然利器虽好,终是外物。若不明为何而战,纵有神兵,亦可能为虎作伥。王帮主可知,为何我汉家天下,会沦落至今日境地?为何胡人能长驱直入?黑山吴先生,或可解此惑。”

物质与理想的双重诱惑,加上班超沉稳的气度,让王镇河难以拒绝。他也点了头。

就这样,班超如同一位辛勤的织工,将一根根散落的丝线逐渐串联起来。他翻越燕山,说服了抵抗慕容鲜卑的“燕山铁骑”;他渡过漳水,联络了活跃在冀州平原的“平虏军”;他甚至冒险深入羌胡杂居的区域,找到了一支由不堪压迫的胡人牧民和汉人逃奴组成的“义从营”……行程数月,足迹遍布大半个北中国,说服了大大小小数十支义军首领或其代表。

这一日,来自各方的义军头领们,或带着好奇,或带着怀疑,或带着期盼,终于跟随班超,抵达了传说中的黑山。

当他们看到那高耸入云的钢铁壁垒,看到天空中悬浮的“鵸鵌”巨舰,看到山下井然有序、生机勃勃的庞大难民营地和正在开垦的万亩良田时,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了。这与他们想象中的山寨截然不同,这分明是一座超越时代的雄城,一股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氛围。没有寻常军营的肃杀压抑,反而有一种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气息。汉人百姓脸上不再是麻木和恐惧,而是带着劳作后的充实和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新建的学堂外嬉戏,朗朗读书声随风传来。这一切,都让这些来自血火战场的义士们感到既陌生又激动。

班超将众人引至山腰一处开阔的平地。这里临时搭建了一个讲台,台下摆放着简陋的木凳,已经坐了不少人,有黑山本部的将领(如孙威及其部下),有普通士兵代表,甚至有表现积极的平民。讲台上,吴笛一袭素袍,平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着众人。他的目光温和,却仿佛能穿透人心,看尽沧桑。

班超走到台前,环视台下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抗胡志士,朗声道:“诸位首领,诸位兄弟!一路辛苦!今日,我等汇聚于此,非为寻常聚会。这位便是吴笛先生。先生智慧如海,洞悉古今兴衰之秘。今日请先生前来,便是要为我等解惑,为何我神州会遭此百年浩劫?我等浴血奋战,前路究竟在何方?请诸位静听!”

台下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吴笛身上。这些刀头舔血的汉子们,此刻都像小学生一样,充满了求知欲。

山风拂过平台,带着泥土与新芽的气息,也带来了台下数百道目光的重量——有怀疑,有期盼,有历经风霜的麻木,也有压抑不住的血性。

喜欢诸天万界革命请大家收藏:(m.8kxs.com)诸天万界革命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