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听得出来,马汉升叫高加林“驸马爷”,意思就是恶心他老丈人马建国是马店的“土皇帝”。他见高加林不生气,还用话把他噎了回去,圆场说:“玉芳那女子在我眼里就是公主,她对谁都可亲,没有架子,你是她男人,自然就是驸马爷!”
马店的人谁不知道高加林,近两年大报小报报道,这个马建国的女婿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大家围着他问着县城里的奇闻怪事。他乐于和他们说道,同时问一些他想知道的信息,一直谈到快吃晌午饭,他又沿着原路返回。
高家村的小队长害怕高加林回来抢他们的位置,个个惴惴不安,纷纷探听他的动向。
高明楼高兴坏了,高加林这次回乡创业,让他如鱼得水,下午就来到养猪场,要把自己的担子交给他。
那时候的农村干部,很多也是接班,自己下去了,如果儿子有点本事,就让儿子接着干,儿子实在不行,儿媳妇可以的,也能勉强把担子扛起来。要是都不行,就从侄子里挑一个出来,除非万不得已才会把印把子交给外人。
高加林听玉芳说过,有次巧英私下问过她,要是自己接了老公爹的班儿,她有什么看法。玉芳是巧玲的同学,自然顺着说一定会大力支持她,巧英又说,自己那文化不行,是个睁眼瞎,害怕公社的人嫌弃,玉芳说那还不简单,我来给你当帮手。
权力是一个好东西,高明楼一直以来尝到了取之不尽的好处,如今还能走得动,哪会轻易松手。
高加林果断拒绝了高明楼的“好意”,避免这个“土皇帝”再出什么歪招儿,自己现在一门心思就是致富,有钱了,谁还在乎一个虚名。
这是他第二次从城市回到农村,相比第一次的落魄和沮丧,这次属于光荣回归,公社派人来家里慰问,《陕西日报》、《延州日报》相继在头版发表了采访文章,让高家和马家的脸上都有了光,为高加林的返乡创业营造了巨大声势。
礼拜天郑家父子也来过两回,第一次是带着厂里的干部来慰问,摸摸高加林的底子,别再卷土重来杀个回马枪,当明白了高加林的创业意图确定后,他们又来了第二次,这次是终止了聘用合同和股份协议,为了日后让高加林继续提供生猪和鸡子的供应,按照原股份协议的标准,又把年底没上班的的几个月折合成奖金一并交给了高加林,这样算是给郑必成和高玉智一个交代。
迎来送往一个月,韩红梅的单位和家属也过来感谢,仅仅回来这一个月,光做白面饼就用完了两袋面粉。
等安静下来,他婉拒了高明楼的交班请求,因为搞不懂他的真实意图,根据父亲回忆的关于高明楼的桩桩件件,不会轻易就把手里的权柄交出去,也许满脸堆笑的后面就是试探高加林的野心。只要显露出苗头,说不定就会故技重施。
后天是十月十六,母亲提醒他说是许增粮的六十大寿,一大早高加林带着玉芳去集上买了礼物,去北山给干爹贺寿。
玉芳本来不想去,加林提醒她孕妇一定要多活动,这样对胎儿有利,一路上小两口高高兴兴,趁着武建华的车到了县城,又搭乘公交车来到北山。。
三星提前一天就开着拖拉机到了北山,拉着刘家豆腐坊的新鲜豆制品,又从县城里买了蔬菜和果品,和美琴一起张罗老丈人的生日。
许增粮看见干儿子带着怀孕的媳妇过来非常感动,他这干儿子逢年过节串亲戚一次都没有少过。
在农村很多干亲戚走着走着慢慢都不亲了,加林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每次见到他总有说不完的话。
高加林对干爹说的话比对高玉德说的更多,因为许增粮在他心里的地位很高,好像古代的隐侠,隐蔽在乡野之间,有独特的见识,有从容的生活,他理解高加林,明白他所作所为背后的意图。
在喝酒的时候,许增粮问高加林今后的打算,听说要办一个养殖基地,许美琴一听高加林要搞养殖基地,嚷嚷着要入股。“加林哥,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干妹妹,怎么也得给我留个30%的股份。”
玉芳笑着说:“美琴,你来的有点儿晚了,咱村的还有马店的,还有加林的一些同学已经挤破头要入股,你钱再多,恐怕也排不上队了。”
许美琴开始向大家絮叨,说只要不给她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就马上回高家村把加林母亲搬过来。
高加林抱起美琴的小男孩儿,捏着他肥嫩的小手,心里幻想着自己的孩子会是怎么样子,一听许美琴张口就要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对这个一向仗义的妹妹说:“美琴,创业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能光想着挣钱,万一赔钱了咋办?”
喜欢高加林的逆袭之路请大家收藏:(m.8kxs.com)高加林的逆袭之路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