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纽约199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1章 寻找新投资目标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曼哈顿的冬日黄昏来得格外早,林恩顶层公寓的书房内,壁炉里跳跃的火焰驱散了寒意。

老周坐在宽大的皮沙发里,眼神明亮。

他回到纽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林恩特意给了他两周假期,既是让他休息调整,也正好赶上春节。

此刻,他正详细汇报着这次粤省和香江之行的见闻。

“老板,按您的吩咐,我重点考察了粤省那几个特区的情况。政策确实非常诱人,‘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模式很成熟,税收优惠力度很大,出口配额也有优先权。

但说实话,这些政策和我们消防安全公司目前的业务方向关联不大。我们做的是技术密集型的消防设备和产品,不是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玩具。”

林恩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老周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过,外资投资建厂的条件确实成熟了。特别是鹏城那边,推出了一种叫‘协议出让’的土地政策,非常大胆!

比如在安宝区,工业用地50年使用权,每亩地折算下来只要1美元!而且允许外资控股合资企业,比例可以很高。”

他补充道:“资金通道也打通了。香江的华资银行,可以提供‘内保外贷’服务。我们在香江的公司担保,资金就能合法合规地进入内地,绕开外汇管制的麻烦。”

林恩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听起来不错。有什么困难?”

老周放下茶杯,神色变得严肃:

“最大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广深高速还在建设中,交通物流效率不高。最头疼的是电力!鹏城那边,现在普遍是‘开三停四’——一周供电三天,停电四天!严重影响生产。听说大亚湾核电站已经封顶了,预计94年才能投运,远水解不了近渴。”

林恩听完,不禁感慨:“祖国的发展速度真是惊人,核电站都上马了。不过缺电确实是大问题。”

“是啊,”老周附和道,“所以目前来看,那边只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电子组装这些。高技术、高能耗的产业,还得再等几年。”

他话锋又一转,带着一丝敏锐:“不过,老板,我发现那边有个‘快钱’的机会——特区政策套利导向的地产投机!非常火爆!南湾有个特区的市长,推行‘以地生财’的策略。

一些滩涂地,位置偏远,地价便宜到离谱,只要5元人民币一平米!但政府规划里,机场、深水港这些大项目已经登报宣传了。我在香江和濠镜澳认识了几个炒家,都像闻到腥味的鲨鱼一样涌进去圈地了。”

林恩心中一动。

他手里那价值3.5亿美元的军工股,市场依然看好,出手很顺利。

目前正在兰登·罗宾森的操作下稳步套现,已经卖出了1亿多。

这笔巨额资金急需寻找新的投资方向。

他问道:“具体怎么操作?利润空间有多大?”

老周详细解释:“很简单,联合当地有背景的侨办或者有实力的商人,低价购入大片土地...比如拿下500亩,然后抵押给香江的银行,套取低息贷款。

再用这笔钱滚动开发,或者干脆囤地待涨。我听当地官员私下暗示,‘1997年前土地政策不会收紧’,窗口期可能还有几年。”

林恩听完,却缓缓摇了摇头:“薅祖国的羊毛?算了。这点利润空间,不值得。500亩地,33万多平米,5元一平米,总价才160多万人民币,换算成美元才几十万。我们手里是几个亿的资金!而且房地产投资周期长,变数大,不是我的首选。”

老周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老板,您眼光比我好,格局也比那些人大。确实,这点蝇头小利配不上我们的体量。”

他随即抛出了更深入的观察:“这次还接触了一些粤省的官员,感觉他们野心不小。他们谈的不只是招商引资,更在谋划产业升级和教育投入。

有个管经济的副省长私下说,粤省未来要成为‘东方硅谷’,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但职业教育这块,缺口非常大。”

老周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些:“老板,我建议,与其炒地皮,不如分阶段投资:先建个示范性的工厂,生产我们消防设备中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部件,利用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势。

同时,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当地的职业培训学校,定向培养我们需要的技术工人。这既响应了地方政府的产业升级诉求,也能为未来深度布局打下人才基础。而且...”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谨慎:“有内部消息说这方面的政策窗口期可能不长。现在入场,成本最低,阻力最小。”

“咳咳...”

一直安静坐在旁边的福勒终于忍不住了,她一脸茫然地插话:

“hello?Excuse me?能麻烦你们两位说英语吗?我完全在听天书!”

坐在福勒旁边的哈维律师也耸耸肩,表示同样听不懂。

林恩和老周相视一笑。

林恩切换回英语:

“哈哈,oK,Sorry guys。老周在汇报华国那边的投资机会。简单说,那边现在适合建厂和投资职业教育,为未来布局。

老周,那就按这个思路,今年在那边找个合适的项目,先试试水。你负责牵头,找福勒和哈维协调资金和法律支持。”

老周立刻应道:“明白,老板!”

林恩转向福勒:“福勒,哥伦比亚唱片那边怎么样了?索尼还撑得住吗?”

福勒立刻来了精神,她翻开手中的文件:“老板,情况跟我们之前预判的差不多。索尼哥伦比亚唱片现在就是定时炸弹。自从去年爆出抄袭你歌的丑闻、摩图拉性丑闻下台开始,这公司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书房里的人自然都清楚后面发生了什么: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在海湾战争动员期间发表反战言论、大骂布什总统,新总裁中村健一郎应对失措,引发全米抵制。

然后中村自己又深陷涉黑、性丑闻和巨额亏损的泥潭,最后‘自杀’了事,这一连串打击,直接带崩了索尼的股价。

旗下艺人更是跑得差不多了,席琳·迪翁、玛利亚·凯莉、新街边男孩、包括瑞芭·麦克泰尔这些乡村歌手...能走的都走了。

现在也就剩迈克尔·杰克逊、比利·乔和斯普林斯汀这几个超级巨星还挂着名,但人心惶惶。

整个公司管理混乱,藏污纳垢的形象算是彻底坐实了,索尼在娱乐业务上连续巨亏,现在只想赶紧卖掉哥伦比亚唱片这个包袱,保住还算健康的哥伦比亚影业。

喜欢纽约1990请大家收藏:(m.8kxs.com)纽约1990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