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九十一)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春潮涌动时刻

三月的西城县,空气中还带着几分寒意,但田间地头已经热闹起来。惊蛰刚过,春雷未响,农事已忙。县政府大楼前,几株早开的樱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粉白的花瓣落在匆匆走过的公务人员肩头。

常务副县长林小华站在会议室窗前,望着窗外逐渐苏醒的城市,深吸一口气。今天县长黄毅去市委开会,由他主持全县春耕生产工作会议。他整理了一下深蓝色西装的领口,转身走向会议桌。

“小李,各部门负责人都到齐了吗?”林小华问身边的秘书。

“都到了,林县长。农业局蒋局长、供销联社杨主任和各镇书记镇长都已经在会议室等候。”小李迅速回答,同时递上一杯刚泡好的龙井茶。

林小华点点头,抿了一口茶,茶香在口腔中扩散,让他精神一振。他大步走向会议室,推门而入时,原本嘈杂的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

“各位辛苦了,惊蛰刚过,春耕在即,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要确保全县春耕生产顺利开展。”林小华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新任农业局局长蒋大军第一个发言,他翻开文件夹,清了清嗓子:“林县长,同志们,我先汇报一下全县春耕开展情况。”

蒋大军的声音洪亮,带着庄稼人特有的实在:“截至目前,全县油菜累计种植11.28万亩,水稻预计种植12.29万亩,玉米种植7.79万亩,土豆累计种植9.77万亩,各项指标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赞叹声。林小华嘴角微微上扬,在笔记本上记下几个数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蒋大军继续道,“我们县镇两级377名农业技术人员全部下沉到田间地头,已经组织春耕生产技术培训86场次,培训群众8300人次,解决了春耕生产技术难题127个。”

林小华抬起头,眼中闪过赞许之色:“技术下乡工作做得扎实,蒋局长,你们农业局今年开了个好头。”

蒋大军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摸了摸后脑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林县长。”

接着是供销联社主任杨晓松汇报物资储备情况。他的声音不紧不慢:“全县已储备农作物种子300余吨、化肥1.25万吨、各类农药50余吨,完全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求。此外,我们还协调了35台大型农机具,将在各镇巡回服务。”

林小华满意地点点头:“物资储备充足,农机保障到位,这样农民兄弟就能安心种地了。”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秘书小李悄悄走进来,在林小华耳边低语几句。林小华眼睛一亮,站起身来说:“各位,我们今天的会议还有一个重要环节。让我们欢迎秦龙现代农业公司的陈清泉总经理。”

会议室门被推开,一位穿着深灰色西装、约莫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大步走进来。他面容刚毅,眼神锐利,一看就是商场老手。在座不少人认出了这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农业企业家,纷纷起身相迎。

“陈总,欢迎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我们的会议。”林小华热情地伸出手。

陈清泉握住林小华的手,力道适中:“林县长客气了,能为西城县农业发展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

两人寒暄几句后,林小华转向与会人员:“今天,我们县政府将与秦龙现代农业公司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这对保障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人员迅速准备好签约台,铺开红绒布,摆放好签约本和钢笔。林小华和陈清泉并肩站立,闪光灯不断闪烁,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

“根据协议,”林小华高声宣布,“秦龙公司将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0.26元的价格收购签约农户的农产品,包括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作物。”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几位镇书记交头接耳,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这个价格意味着农民每亩地能多收入几百元,对提高种粮积极性大有裨益。

签约仪式结束后,陈清泉简短发言:“秦龙公司作为本土企业,始终牢记社会责任。我们新建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即将投产,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需要大量优质农产品原料。与县政府签订这个协议,既保障了企业原料供应,又能让农民兄弟增收,实现双赢。”

会议结束后,林小华叫住秘书:“小李,安排一辆车,我和陈总要去几个村看看春耕实际情况。”

半小时后,一辆黑色SUV驶出县政府大院,向乡村公路驶去。车内,林小华和陈清泉并排而坐,窗外是连绵的田野,偶尔能看到农民在田间忙碌的身影。

“陈总,你们公司的建设进度如何?”林小华问道,目光仍停留在窗外。

陈清泉笑了笑:“地基已经完成,今天开始混凝土浇筑,如果天气配合,预计八月底就能试生产。”他顿了顿,“说实话,林县长,我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原料收购。现在有了这个协议,再也不用担心了。”

林小华转过头,认真地说:“我们县政府就是要当好企业和农民的桥梁。你们企业有了稳定原料,农民有了稳定销路,农业产业化才能健康发展。”

车子驶入西江镇小店村,村口“产业发展示范村”的牌子格外醒目。村支书刘万顺早已在村委会门口等候,这位五十多岁的老支书满脸皱纹,但精神矍铄,一双粗糙的大手显示出他常年劳作的痕迹。

“林县长!陈总!欢迎来我们小店村指导工作!”刘万顺热情地迎上来,握住两人的手。

林小华拍拍老支书的肩膀:“刘支书,今年春耕情况怎么样?带我们看看。”

三人沿着田间小路走去,两旁是刚翻新的稻田,泥土散发着特有的芬芳。刘万顺边走边介绍:“我们村今年又复耕了约400亩稻田,现在全村预计水稻种植面积能达到3400亩。种子、化肥、农机都准备充分,就等着下种了。”

陈清泉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中搓了搓,又凑近闻了闻:“土质不错,湿度也合适,去年冬天那几场雪和今年开春的雨水,为春耕创造了良好条件。”

刘万顺点点头,但眉头却皱了起来:“地是好地,条件也不错,就是……”他欲言又止。

“就是什么?刘支书有话直说。”林小华敏锐地察觉到老支书的忧虑。

刘万顺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更深了:“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了,嫌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去年有十几户把地租出去,自己进城打工了。再这样下去,我怕……”

林小华和陈清泉对视一眼,心领神会。林小华从公文包里拿出刚签订的收购协议:“刘支书,你看看这个。”

刘万顺戴上老花镜,仔细阅读协议内容,当看到收购价格时,眼睛一亮:“每公斤1.76元?这比市场价高了不少啊!”

陈清泉接过话茬:“不仅如此,我们还承诺优先雇佣签约农户的子女到工厂工作,工资待遇从优。年轻人既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又能照顾家里的农田,一举两得。”

刘万顺激动得手有些发抖:“这……这可太好了!我这就去广播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村人!”

看着老支书匆匆离去的背影,林小华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转向陈清泉:“陈总,咱们再去别的村看看?”

两人走访了全县4个镇10个村,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农民们听说有高价收购合同,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陈清泉看着一片片整齐的农田,信心满满:“林县长,今年企业投产后的生产不用愁了,原料供应有保障啊!”

下午四点,他们来到秦龙公司的建设工地。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浇筑混凝土,一派繁忙景象。陈清泉指着正在施工的厂房,眼中闪烁着光芒:“看,那就是我们的主车间,建成后每天能加工600吨农产品。”

就在这时,林小华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眉毛微微一挑:“石城县谢县长?”他按下接听键,“喂,谢县长,好久不见啊!”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林县长,听说你们县和秦龙公司签了个好协议?我们石城县也想分一杯羹啊!”

林小华看了陈清泉一眼,捂住话筒低声说:“石城县新上任的常务副县长谢明君,他们也想和你们公司合作。”

陈清泉眼睛一亮,做了个oK的手势。林小华会意,对着电话说:“谢县长,我和陈总正好在一起,要不我们现在过去详谈?”

四十分钟后,林小华和陈清泉的车驶入石城县政府大院。谢明君早已在门口等候,这位比林小华年轻几岁的副县长快步迎上来:“林县长,陈总,欢迎欢迎!”

在石城县政府会议室里,陈清泉详细介绍了公司情况和收购标准。谢明君和农业部门的负责人认真聆听,不时点头。最终,双方签订了与西城县相同的粮食收购协议。

签字仪式后,谢明君在石城宾馆设宴招待。酒过三巡,谢明君举起酒杯:“感谢林县长引荐,感谢陈总对石城县农业的支持!这一合作,至少能让我们县农民增收五千万元!”

林小华也举起酒杯,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西城县作为全市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地位更加巩固了,而石城县的农民也能受益,这才是真正的区域协同发展!”

陈清泉看着两位县长,诚恳地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我们秦龙公司一定不负众望,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三只酒杯在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窗外,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广阔的田野上,仿佛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镀上了一层金色。春潮涌动时,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请大家收藏:(m.8kxs.com)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