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0章 圣道初立,前路已明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当“成圣”而非“成神”的目标,在龟太郎(独孤信)心中彻底扎根。

龟太郎(独孤信)只觉识海清明、心神通透。

过往对“万物惊”大道的零散构想,此刻如同散落的明珠被丝线串联。

渐渐勾勒出一幅清晰、宏大且契合“圣道”本心的未来蓝图。

这份规划不再局限于“收集信仰、壮大自身”。

而是围绕“教化众生、完善大道、成就圣境”展开。

每一步都透着对“圣”之真谛的践行,每一环都紧扣“立功、立言、立德”的核心。

首先,关于雕像锚点的建设,他有了全新的定位与考量。

雕像不仅要建,还要建得更广、更精,但核心意义必须彻底转变。

此前建立雕像,更多是为了将其作为收集信仰之力的“锚点”,以及借助信仰信息流搜寻“天之妖子”的“耳目”;

而如今,雕像更要承担起传播“万物惊”道韵、启迪妖族心智的“道坛”与“启慧碑”之责。

未来每一座雕像的选址,都会兼顾妖族聚居地的分布与“启智”需求。

或是建在万妖部落的核心区域,或是立于妖族修行的灵脉之地,让更多生灵能近距离接触“万物惊”的道韵。

但在雕像落成之时,他定会借助信仰网络传递意念,向众生明确其定位:

此处绝非供奉神只的“神庙”,雕像也并非接受祈求的“神像”,而是承载大道智慧的“启慧碑”、供众生感悟修行的“道坛”。

他要让每一个前来的妖族都明白。

在雕像前驻足膜拜、静心感悟。

本质是借助雕像中留存的“万物惊”道韵,启迪自身灵智、梳理修行困惑。

而非向他祈求恩赐、索要福运。

日后还会在雕像旁刻下铭文,字字句句皆为“启智”之理,而非“祈福”之语。

从根源上淡化“神化”色彩,强化“教化”意义。

其次,在“万物惊”大道的传播与完善上,他决定打破“单一神通点化”的局限,转向“系统理念传承”的新阶段。

此前,他多是通过亲自施展“启智”神通,点对点地为蒙昧小妖点化灵智,这种方式虽直接有效,却受限于自身精力,难以惠及更广阔地域的妖族。

而“圣道”需“立言”,需将大道智慧传承后世。

让“惊醒万物”的事业脱离“依赖个人”的局限,成为能被更多妖族理解、学习、传承的体系。

接下来,他会抽出专门的时间着书立说,将“万物惊”大道的核心拆解为三个部分:

一是“开灵、启智、蜕变”的基础理念,让妖族明白“灵智”为何物、“蜕变”有何意义,树立正确的修行认知;

二是“启智”的基础方法,摒弃高深晦涩的技巧,只留存普适性强、易于掌握的内容,让普通妖族也能通过学习,尝试开启自身灵智,甚至帮助身边的同伴;

三是理念背后蕴含的天地至理,将“启智”与“顺应大道、滋养众生”的道理相结合,让妖族在修行的同时,领悟“德”与“道”的关联。

这些典籍日后会通过分身、信仰追随者传递到各地。

或是刻于石碑、抄录成册,在万妖海域、天元大陆,乃至更广阔的地域流传,让更多妖族主动参与到“惊醒万物”的事业中。

这才是“立言”的根本,也是“圣道”得以延续、壮大的坚实根基。

第三,对待信仰之力的态度,将迎来彻底的转变,从“被动吸收储存”变为“主动规划运用”,让这份源于众生的力量,真正回馈于众生、服务于大道。

此前,他对信仰之力的运用较为简单,多是吸收后储存于识海,偶尔用于滋养“万物惊”符文或自身修为,本质上仍带有“利己”的倾向;

而如今,他要将信仰之力拆解为三个用途,让每一分力量都用在“圣道”的践行上。

一部分信仰之力,会优先用于滋养识海中的“万物惊”符文,不断打磨符文的道韵、拓展符文的威能,推动“万物惊”大道从“启智个体”向“普惠众生”进化,让大道本身变得更加精妙、更具包容性;

另一部分信仰之力,会通过各地的雕像锚点温和反馈。

并非直接赋予信徒强大的修为,而是滋养其灵智、稳固其道心,帮助那些虔诚追随“万物惊”大道的妖族,如今更应称之为“道途追随者”,化解修行瓶颈、抵御心魔侵扰,这份反馈低调而普惠,不彰显任何“神迹”;

此外,他还会尝试以信仰之力为“能源”,施展大范围的普惠性神通。

比如在贫瘠的妖族聚居地降下“灵雨”,滋养土地、催生灵植,为众生提供生存之基;

或是在蒙昧之地释放微弱的“慧光”,潜移默化地启迪生灵灵智,让更多非妖族的弱小生灵也能受益。

这所有运用,都不会凸显他个人的威能,只让众生感念“万物惊”大道的益处,进一步夯实“圣道”的民心根基。

最后,“成圣”的核心在于自身。

无论外在规划如何完善。

若自身德行与实力不足,终究无法驾驭信仰洪流、承载“圣”之位格,因此自身的修行绝不能有半分松懈。“

圣”之所以为“圣”,不仅在于对众生的贡献。

更在于自身对天地大道的感悟达到极致,实力足以支撑起“教化众生、引领大道”的责任。

未来的修行之路,他会同时兼顾本尊独孤信与分身龟太郎的成长:

本尊会深入探索天地法则,尤其是与“灵智”“教化”相关的法则,不断提升修为境界,筑牢“圣道”的实力根基;

分身则会继续行走于世间,一边践行“启智”之事,积累“立德”之功,一边从众生的修行感悟、天地的细微变化中,汲取完善“万物惊”大道的灵感。

他必须确保,自身修为的提升速度,始终能跟上信仰洪流增长的速度。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驾驭这股磅礴之力,既不被信仰之力同化,失去自身本心,也不被其反噬,落得道基崩塌的下场。

“圣”是规则的制定者与引领者,而非被信仰束缚的“泥塑木雕”。

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在“圣道”上走得坚定,才能在未来真正实现超脱。

这条“圣道”远比单纯的“神道”艰难百倍。

“神道”只需汇聚信仰、壮大自身,短时间内便可拥有强大威能;

而“圣道”需历经漫长岁月的积累,需坚守不变的道心,需立下惠及万代的宏大功业,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容不得半分投机取巧。

但龟太郎心中毫无畏惧,反而充满了坚定与期待:

一旦“圣道”功成,其位格将远超那些依赖信仰的寻常神只。

不再受限于信徒的存亡、不再被神职与神格束缚。

真正实现自在超脱,与天地同尊,与大道同行。

而“万物惊”大道,也将成为滋养后世、光耀万古的不朽之道。

喜欢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请大家收藏:(m.8kxs.com)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