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世边军一小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2章 弹劾之声如潮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翌日,金銮殿。

雕梁画栋的殿堂内,气氛肃杀得如同寒冬。

龙椅上的永昌帝面无表情,目光深邃,仿佛笼罩着一层薄雾,让人看不透喜怒。

然而,殿下站立的文武百官,却个个心弦紧绷,如同拉满的弓。

御史大夫顾鼎铭率先出列,手持象牙笏板,声音洪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控:

“陛下!臣顾鼎铭,携御史宋流、王谏、李肃、周明,联名弹劾平虏校尉、银朔七府防御使赵暮云!其罪有三!”

他深吸一口气,字字如锤:

“其一,僭越专权!赵暮云假借‘便宜行事’之名,于夏州、延州乃至银、蔚诸州,擅自任免朝廷命官,安插亲信,排除异己,视吏部如无物,视朝廷法度如敝履!此乃动摇国本之大罪!”

“其二,拥兵自重!其借安置流民之名,行扩军之实,夏麟流民几被其搜刮殆尽,充入私军!更与奸商白家勾结,利用私盐巨利豢养兵马,其心叵测!”

“其三,图谋不轨!臣等虽无铁证,然其种种行径,招兵买马,结交藩王,垄断边关财路,已露不臣之兆!”

“为江山社稷计,臣等恳请陛下即刻下旨,暂停赵暮云一切兵权,命其速速进京,交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司会审,以正视听,以安天下!”

顾鼎铭话音未落,吏部尚书陆秉均立刻出列附议:

“臣陆秉均附议!赵暮云僭越专权,私相授受官职,证据确凿!”

“此风断不可长!请陛下速召其回京受审,彻查其任人唯亲、结党营私之罪!”

紧接着,数名官员如同约好一般,纷纷出列,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臣附议!赵暮云跋扈边关,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陛下!朔银之地,几成赵氏私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请陛下明鉴!速召赵暮云回京!”

朝堂之上,瞬间被一片要求严惩赵暮云的声浪淹没。

支持赵暮云的声音寥寥无几,如同怒涛中的几叶扁舟。

原兵部侍郎范南的一位故交官员,刚想开口说几句“赵校尉守土有功,或有苦衷”,立刻被更激烈的声讨压了下去:

“功是功,过是过!岂能因功掩过?”

“守土乃其本分!如今其行迹已露反意,岂容姑息?”

更令人心寒的是,鲁国公和鄂国公这两位勋贵也阴沉着脸站了出来。

他们的儿子在上次蔚州之战中,因不听蔚州都尉童固之命,强行出城突围,惨遭折兰王的骑兵绞杀,全军覆没。

他们将儿子的死,早就算在赵暮云头上。

上一次联合十多名开国勋贵之后一起见永昌帝,要求严惩赵暮云,却刚好碰到永昌帝得知自己在西京的两个儿子,秦王和汉王出事

鲁国公和鄂国公碰了霉头,战战兢兢离开,对赵暮云的恨更盛。

现在看到满朝文武对赵暮云群起攻之,他们毫不犹豫加入讨伐大军。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言语间充满怨毒:

“陛下!赵暮云年少轻狂,目中无人!边关将士对其早有怨言!此等骄兵悍将,若不严加管束,必成大患!”

“臣恳请陛下,收回其兵权,严加审查!以慰我大胤忠勇将士在天之灵!”

整个金銮殿,仿佛变成了对赵暮云的审判场。

要求暂停其兵权、押解进京受审的声音,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空气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

永昌帝高坐龙椅,目光缓缓扫过群情激愤的朝臣,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

他沉默了片刻,那沉默如同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终于,他将目光转向文官班列最前方,那位面容清癯,不动如泰山的老者——内阁首辅崔开济。

“崔卿!”

皇帝的声音平淡无波,“群臣所奏,弹劾赵暮云之事,你…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崔开济身上。

这位三朝元老,素以持重老成、不偏不倚着称。

他缓缓出列,步履沉稳,对着皇帝躬身一礼,声音苍老却清晰:

“回陛下。老臣以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乃古训,亦是治国之道。”

“赵暮云校尉自镇守朔州等府以来,平定叛乱,收复失地,驱逐鞑虏,功勋卓着,此乃有目共睹。”

“朝廷若对其无端猜忌,恐寒了边关将士之心。”

他这番话,让那些弹劾的官员脸色微变。

但崔开济话锋随即一转:

“然则…今日朝堂之上,群情汹汹,弹章如雪。”

“顾大夫、陆尚书等所言,虽无确凿铁证,却也非空穴来风。”

“赵校尉在边关行事,确有过界之处,授人以柄。”

“若朝廷对此置若罔闻,恐难平息物议,亦难安百官之心。”

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老臣愚见,陛下当慎重考虑,既要保全功臣,亦需…平息众怒。如何两全,还需陛下圣心独断。”

真是老狐狸,不粘锅!

这番话,说了等于没说。

既肯定了赵暮云的功劳,又没否认弹劾的“合理性”,更没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只把皮球踢回给了皇帝,典型的老官僚“和稀泥”之术。

然而在当前的局势下,这番话反而显得“公允”,让激进的弹劾派和潜在的保赵派都暂时找不到反驳的点。

永昌帝微微颔首,似乎对崔开济的“公允”表示认可。

他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忧色”,声音也带上了一丝“沉重”。

“首辅所言,老成谋国。朕亦知赵卿劳苦功高。然则…”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诸卿只道要召他回京,可曾想过,朔蔚边关,乃我大胤北境门户!”

“李金刚虽退守岐山,然元气未丧,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更遑论北狄鞑虏,虎视眈眈!”

“若此时将赵暮云调离,边关无帅,万一鞑子趁虚而入,铁蹄南下,生灵涂炭…”

“此等干系,谁来承担?”

皇帝这一问,直指要害。

那些刚才还慷慨激昂要求立刻抓人的官员,顿时有些哑火。

边关安危,兹事体大,谁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调走赵暮云就没事。

短暂的沉默后,一个声音响起,是兵部右侍郎,他显然早有准备:

“陛下圣虑深远!边关重地,确不可一日无帅!”

“然赵暮云既需回京自辩,边关防务亦不可松懈。臣保举一人,可暂代朔代防御使之职!”

他提高声音:“西京防御使张忠芳将军勇冠三军,忠义无双,于西京之战中救回汉王殿下,功勋卓着!”

“其麾下西京劲旅,亦是百战精锐!”

“由张将军移镇朔蔚,暂领防务,必能震慑宵小,保境安民!待赵暮云事毕,再行定夺不迟!”

“臣附议!张将军确是良选!”

“张忠芳久在边关,熟悉军务,定能胜任!”

立刻有数名官员出言附和,显然这个“替代人选”是他们早已商量好的。

喜欢乱世边军一小卒请大家收藏:(m.8kxs.com)乱世边军一小卒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