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博主这么一说,我好像就能理解了,儒家写的史书就只会把人引导向个人品德,而真正的现实中,一个王朝的君主,他要做任何事情,尤其是,这件事情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利益,那么这件事情就不是由君主一个人决定的!)
(对呀,我现在也才反应过来,史书上把齐襄公杀郑国国君,齐襄公杀鲁国国君,全部归功于私人恩怨,但私人恩怨真的能够让他干出这样的事情吗?能干成这样事情吗?)
(就算齐桓公想做这样的事情,他背后的齐国权贵以及齐国整个利益阶层都不会答应的!)
(这必定是整个王朝利益的集中体现,这一波,齐襄公是借助了大势,引导大势走向了自己想要走向的方向。)
(历史权谋的那个味终于来了!)
…………
大周,
姜子牙捋着胡须,高兴得牙都露了出来。
“好好好,好一个以大势做局!”
“然后又兼顾自己的私人利益。”
“齐襄公其实很想跟文姜在一起。”
“或者说齐襄公太想保护文姜了。”
“他早就想杀掉鲁桓公,可是要杀鲁桓公,就是要跟整个鲁国为敌,鲁国可以强势地干预到齐国,灭掉齐国的计划中。”
“齐襄公既能够杀掉鲁桓公保护文姜,又能够完成齐国权贵需要达到的利益诉求。”
“这就很考验智商了!”
…………
大隋,
隋文帝杨坚跟他的皇后独孤迦罗两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两个人可以说是史书上最强的几对夫妻之一!
而且两个人都是顶级的政治家。
独孤迦罗笑道:
“史书上有些评论是做不得数的。”
“只有从史书的表面文字,看到事物发展的真实规律,才能够洞悉天下,掌控天下!”
“齐襄公就是这一方面的高手。”
“他知道怎么样去做,能让自己的利益和权贵的利益趋于一致。”
“这才是做事能够成功的不二法门!”
杨坚也点点头,然后对身边的几个皇子说:
“你们以后如果执掌咱们大隋的天下,你娘的话要记住了!”
“不能光想着蛮干!”
“有些事情蛮干是干不了的。”
“要去引导大势。”
“就跟咱们老杨家如何能坐得这天下一样。”
“贵族们需要一个纯血汉人来,缓和南北矛盾,咱们老杨家既能够代表北方门阀的利益,又能让南方门阀容易接受。”
“这就是咱们的优势呀!”
“没有这个优势的话,天下凭啥由咱们来做呢?”
杨勇杨广几人听得连连点头。
但各自心中却有着不同的算盘。
杨勇想的是如何去跟贵族们搞好关系。
杨广却想所谓的大事,为何不是让贵族趋同于自己的利益呢?
...........
北宋,
读书人张大了嘴巴,这种说法完全摧毁了他们对历史的认知。
如果以这种视角来看历史的话,他们以前写的策论简直就跟狗屎一样。
要知道宋朝的科举考试中经常会有春秋战国的题目。
而齐襄公跟文姜的事情就是重点考核对象。
但他们所解答的方向无一例外都是,齐襄公因为私人恩怨导致了齐国衰落。
现在以后是子孙却告诉他们:
这不但不是齐国衰弱的开始,反而是齐国可能强盛的巅峰。
因为这个时候君臣一心!
多数人都感到无所适从。
他们所理解的君臣关系,和后世子孙的这种君臣关系,一点都不一样啊。
如果后世子孙的是对的,他们理解的是错的,那他们就算了官,又怎么可能爬得上去呢?
有人扭头问司马光:
“你不想反驳一下吗?”
其实他们真希望司马光能出来纠正这种错误的观点。
要知道,他们可是学了几十年的东西,在某一天全部被推翻以后,他们几十年的光阴岂不浪费了?
自己成了最大的笑话。
但司马光却背负着双手,鄙夷地扫了一眼这些读书人淡淡地说:
“很不幸的告诉你们,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司马光此刻也不装了,直接摊牌了。
既然已经无法维护齐襄公的暴君形象,那司马光只能向别人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了。
读书人听到司马光如此干脆地站在了后世子孙的观点上,一时间人都麻了。
有人在天幕中不甘心地问:
“博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从来都看不到呢?”
.........
大汉,
刘盈也在问同样的问题。
他挠着脑袋,眼神中充满了清澈且愚蠢的。。盲人
为什么同样是史书,为什么看到的内容都一样,但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呢?
史书究竟该怎么读呢?
吕后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心里叹息一声,这个儿子,想要当好一个皇帝,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说不得以后她就要替儿子多操心了。
………
(博主,说真的,我真是无法理解你们这些研究历史的人的脑回路。)
(我其实也看过这一段历史,相关的资料不敢说,比你知道得多,但绝对也没有少多少,可为什么跟你看到的东西就完全不一样了?)
(是啊,感觉读历史好难啊。)
(博主赶快来说一说,你读历史怎么能够看出这么深层次的东西呢?)
陈勇揉了揉眉心,这还怎么看,不就是用眼睛看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只需要看一遍资料,脑海中自动就会出现这种观点呢?
【这就是知识体系的问题了!】
【你们读历史容易被儒家史观误导,总是搞出一些脱离社会文化背景的观点,】
【然后得出一些,一个人就可以影响整个国家或者整个时代的观点,这就是典型的英雄主义史观。】
【这种方法去看历史的话,得到的结论就跟史书上的结论差不多。】
【因为这是一般人只能看到这一步。】
【但只要有一些社会阅历,或者自己去开公司,去运营团队,去拉合伙人一起投资。】
【一旦牵扯到没有一个人能够乾纲独断的时候,那么各种现实问题就出来了。】
【比如你虽然是公司最大的股东,但是,你的决策可能让公司承担很大的风险,那么背后的投资人可能会集体撤资。】
【你的公司的资金链可能会瞬间断裂,直接导致破产!】
【经历了很多这种事情之后,你就会得出一个最为现实的结论,就算公司是你的,但你不可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因为公司的利益是高于个人利益的!】
【连一个小小的公司都是这样,那么放到更大的家国王朝中呢?】
【在齐国,而且还不是采用了中央集权大一统的齐国,还是采用的是分封制的齐国。】
【齐襄公怎么可能因为他自己的喜好,而让所有权贵为他买单呢?】
【他就算想这么干,人家也会一个大逼兜抽醒他!】
【这就叫社会文化背景,这也就叫做平民史观!】
【这里的平民史观可能跟很多人理解的不太一样,所谓的平民史观,就是站在社会的最底层,去细致观察所有阶层的利益!】
【是所有。】
【然后通过各个利益阶层的诉求,才能够交织出真正的现实中的历史!】
【有了这个概念之后,你就不会相信,史书上记载的一个君王会因为自己的私德,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利益,从而让其他权贵选择集体性失明。】
【人家不会失明,人家会让这个君王直接失踪!】
(博主这一点说的,我终于明白了,就是说在古代,君王也只是一部分人利益的代言人,而另一部分人,君王也必须满足人家的利益,不然人家会掀桌子是吧!)
(其实就说的是,至少要让大多数人满意。)
(以前总以为一个公司的决策人,可以想咋办咋办,就跟女频的霸总一样,工作之后,我才知道了有个名词叫做资本!女频霸总的人设虽然有,但霸总想干的事他干不了啊!)
(我其实不是英雄史观,他们即使知道了用平民史官看各个利益阶层的诉求,我为什么还是得不出这样的结论呢?)
……
【当你有了一个对社会文化背景,对各个阶层利益分析之后。】
【再看齐襄公干的事情,你怎么看呢?】
【很简单!】
【去把他上位以后每一年发生的大事,列一个时间顺序表,一切都清晰明了!】
【咱们来看一下齐襄公上位之后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第1件事情就是宣姜母子被赶出了卫国。】
【也就是说齐襄公刚一上位,齐国在卫国的投资全线崩盘了,甚至不得不让宣姜母子回到齐国进行政治避难。】
【他们失去了对于卫国的掌控。】
【这不但是齐襄公的损失,也是整个齐国权贵的损失!】
【最直观的损失就是他们可能在外国的市场,不能够像以前那么为所欲为了。】
【需要给人家缴纳高额的关税!】
【为了弥补这样的损失,那么他们就要加快对于外部市场的开拓。】
【齐襄公继位之后发生的第2件大事,就是齐襄公跟郑国国君会盟。】
【然后杀死了郑国国君,拥立了一个完全忠诚于齐国的郑国国君。】
【干完这件事情之后,齐国在卫国遭受的损失,在郑国给赚了回来。】
【这就跟做生意一样,我在阿三那儿亏的钱,我可以在巴铁那儿给找回来。】
【控制完郑国之后,又因为卫国陷入了君位争夺的混乱,】
【这就导致了鲁国失去了最重要的两个政治盟友,郑国,卫国。】
【而一个单独的鲁国,齐国会怕吗?】
【不但不会怕,反而是天赐良机。】
【这时候,不痛打落水狗,那就真的不配当一个君主。】
【就是做生意,也知道,抢占市场。】
【其实历史看到这一这样的时候,你心里可能就会有一个想法,齐国会趁着鲁国被斩了左右两翼的情况下,强势对鲁国出手。】
【然后你再翻一翻史书,你就会发现,当齐襄公杀死郑国国君,并且拥立了一个听话的中国国君之后。】
【他立刻就对鲁国动手了!】
【而且,齐襄公对鲁国出手的方法,其实跟郑国是一模一样。】
【那就是找一个借口直接干掉鲁国国君!】
【这个借口就是文姜,】
【你在历史书上就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鲁国国君带着文姜一起回家探亲,其实也是参加齐襄公的会盟。】
【但来到齐国之后,文姜却跟齐襄公厮混在一起,最关键的问题是,两人私通竟然还被鲁桓公给撞了个正着。】
【这里面很多人就以为是个意外。】
【史书就是给你们这么引导的。】
【但只要懂社会文化背景,你就知道,这怎么可能是意外呢?】
【你不要把古代想象成我们现代,隔壁老王来家里串门了,主人用钥匙一开,发现了一对狗男女。】
【这怎么可能呢?】
【在古代,君王住的可是宫殿,就是现代,富豪家里也有安保,不是你想捉奸就能捉奸的。】
【宫殿有侍卫有侍女,任何人进入到宫殿之内,都要经过层层通报。】
【更何况是鲁桓公这个苦主,他要进宫捉奸,完全不可能,首先侍卫那一关都过不去。】
【文姜和齐襄公的事情,能被鲁桓公当面撞个正着,这只能说是齐襄公默许等!】
【齐襄公就是要让鲁桓公看到这一幕!】
........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
喜欢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请大家收藏:(m.8kxs.com)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