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崇祯激动地铺开宣纸,在桌案上奋笔疾书,他的脸蛋儿驼红,眼中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满足
“原来春秋是这么读的!”
“史官只是把私人恩怨放在了史书上写,却不知道,这些所谓的私人恩怨,后面就是国与国的争锋。”
这就像两个国家的外交大臣一样,一个人跟别人握手言和之后,傲慢国有人就擦了擦自己的手,想要打压和挑衅,受到如此挑衅,当然要还击了,于是就掏出手绢擦了擦手。
外行人以为这只是两个人有洁癖。
但真正的内行人却知道: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一次没有硝烟的博弈,是对对方国家的尊重和文化的认同与否问题。
这是我是不是要承受你的无理要求,承受你的歧视和鄙夷的问题。
当需要承受的时候,一些弹丸小国他就只能咽下苦果,还得夸人家是文明人,真爱干净。
而不需要承受的时候,我们大国就可以强势回击,表示他们向没有礼貌的猩猩。
如果从这种角度去看待史书上所描写的私人恩怨,崇祯觉得他似乎读懂了很多春秋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锋。
私人恩怨,如何去处理,其实就反映了当时这个王朝的集体态度!以及国家意志。
我是强势反击?
还是委曲求全?
…………
春秋
左丘明颓然的坐在了椅子上,他也似乎明白了史料该怎么看。
作为一个史官,只着重于史料上记载的私人恩怨,这是没错的,毕竟有的史官是不允许记载更为深入的东西,或者说他们的眼界也就是处于这种水平了。
当国与国的争锋从开始,到结束。
凭借史官的知识和学术体系,他们根本无法搞明白人家到底在干什么。
就是左丘明其实也有这样的错误,你一个写史书的人,懂外交吗?懂国策吗?懂齐襄公真正想要达到什么战略目标吗?
他们都不懂!
他们只会写自己能看懂的东西。
这就是史官的局限性,也就成了史书的局限性。
……………
北宋,
读书人们纷纷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纷纷感慨:
“这才是最为高深的学问,正所谓人情达练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从这些小的恩怨纠葛中,悟透治国大道,才是我等读书人应该学习的。”
“我们以为的,国与国之间的争锋是君主和君主的私人恩怨,是大臣与大臣之间的言语交锋,其实都是立场和利益的角逐!”
“学到了!学到了!如果用此等知识来解读整个春秋体系,我们所看到的史书将呈现出一片波澜壮阔的权谋历史画卷。”
他们都感觉像是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本在他眼中,那些比较弱智和过家家一样的史书记载,经过了这种解读之后,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他们看到了刀光剑影,看到了勾心斗角,看到了缠绕在国家利益上的一条条看不见的丝线,这就捋顺了他们对很多权谋争斗中不懂的东西。
司马光恨得咬牙切齿,他在心中大骂,这些东西是不收钱可以看的吗?
其实这些玩意司马光比司马迁都懂!
他的《资治通鉴》其实讲的就是这种玩意。
资治通鉴,最主要的价值,不是主要记录历史,资治通鉴是教导皇帝怎么治国的,怎么去看待朝堂争斗的怎么为人处事的。
而这就是这些世家大族最核心的学问。
但他们的学问是不会轻易传播给普通人,所以读资治通鉴是需要密码的。
司马光等人就是握着这种密码,把这种顶级学问授予帝王之家!
这也是很多寒门子弟就算当了官,也不可能当一个好官的原因。
因为一个人只有好的心肠是不够的,他了解不了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到最后只会当一个书呆子。
正是因为知道这样的学问太值钱了,所以司马光要反对无条件的传播。
他要扭曲人的三观。
于是司马光大吼:
“不要对史书进行过度解读,这样看似乎是不对的!”
“人家不过就是君王解决了一下私人恩怨,怎么就能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高度呢?”
“这是英雄主义历史观呀!”
吆喝,连咱们的司马光都开始批判英雄主义史观了吗?
读书人嘴角狂抽,有些人是被司马光的节奏给带歪了,但其中也有那10%的聪明人,他们意识到了,当一些学问和知识触及到了这些人的核心体系时,这些人就得急了!
狗急了还咬人,人急了那就是各种手段都会用。
于是有些读书人就在天幕中发了:
“博主,有人说你这是过度解读史书,齐襄公杀死郑国国君只是解决私人恩怨,跟国与国的利益无关。”
“你怎么证明他跟国家利益挂钩呢?”
…………
(虽然我也觉得博主这么看春秋,的确让人大开眼界,但要证明这种解读方式的正确性,就得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请博主拿出你的证据来。)
(博主你就用这种观点解读出了结果,然后再拿出证据来证明,咱们来看一看到底哪种方法解读历史更接近于真相?)
弹幕区中大家都很好奇。
博主可是提供给了大家看时书的另一个视角和角度。
如果这种角度被证明是正确的和可行的,那历史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也不会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
陈勇对于这种要求当然要满足了。
【学历史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以史为鉴!】
【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什么叫做以史为鉴。】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学会了经济史,你就知道经济运行所经历的基本规律。】
【当资本主义完成了一些经济时期必经的阶段时,在我们国内一些大佬就敏锐地发觉了:在外国存在的经济模式,在国内等经济发展到这种阶段侯,这种经济模式一定会重演,要是明白了这点,就可以提前入场了。】
【于是他们在很多人连连电脑都没有见过的时候,开始布局互联网,布局聊天软件,布局电子交易市场,】
【我们在国内的这种经济模式,你都可以找到它的前身和原型。】
【这就是以史为鉴的对现实最为直观的指导案例。】
【至于说齐襄公杀死了郑国国君,怎么证明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而不是单纯的私人恩怨呢?】
【那简直不要太简单,看史书看接下来事态的发展。】
春秋·齐国
当齐襄公杀死了郑国国君之后。
很多齐国的臣子都在大骂齐襄公不当人子。
“昏君暴君,如此残暴地杀死他国国君,这让其他诸侯怎么看待我们齐国?”
“你这是要断了咱们齐国跟他国联盟的根基呀!”
“谁以后还敢跟着我们齐国混?”
“他们不但会抵制我们齐国,甚至会抵制我们齐国的商品。”
“我们的东西卖不出,怎么赚钱?”
大臣们痛心疾首,不是因为齐襄公的残暴,齐襄公残不残暴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又没有杀他们?
关键是担心齐国衰弱,齐国的商品卖不出去,他们的钱财收入减少他们手中的权势缩水
齐襄公面对着国内大臣的质问,他幽幽的笑道:
“诸位以为杀死郑国国君,咱们齐国亏了吗?”
“不不不,他们简直赚麻了!”
一提到赚钱,齐国人的眼睛都亮了。
毕竟现在齐国的权贵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商人。
商人最重要的就是看重利益。
为了利益,他们甚至可以卖出绞死自己的绳子。
有人就询问了
“主君,怎么就能算赚了呢?”
齐襄公对众人说:
“当年咱们的先祖姜太公就说过,最赚钱的买卖不是经商,而是去控制另一国的经济命脉!”
“只要他们的国君都听我们的,还怕我们的东西卖不出去,我们不仅能卖出去,而且定价都是由我们说了算,我们卖他10倍他就得承受,卖他百倍他也得给我忍着!”
这么一说,这些齐国的大臣呼吸都急促了。
一些人就击破的询问:那诸君下一步该怎么办?
齐襄公眼神一冷,站起身来,用自己的佩剑狠狠的插入头脑,郑国的领土上,对着众人说:
“齐国需要扶持一个郑国国君!”
“这就是咱们齐国下一步的战略,只要咱们扶持的人成为了郑国国君,郑国就成了咱们齐国的后花园。”
“咱们想怎么入就怎么入。”
“诸位,与其跟孤在这里废话,不如想一想该扶持谁,怎么扶持,才能让他成为国君,为我们齐国卖命。”
“我孤可以允许你们使用任何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贿赂郑国大臣,挑动郑国内乱,甚至是出兵直接碾压!”
“孤要的是结果!”
于是,大臣们兴奋的开始制定各种方案。
这时候,齐国上下从未有过的团结。
【这才是齐襄公在杀死了郑国国君之后,所采取的行动。】
【郑国国君一死,郑国就必须先选出一个国君出来。】
【而齐襄公的布局就是利用齐国所有的资源,开始主导郑国的内政,他要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去扶持一个郑国的傀儡君主。】
【这个君主,必须无条件的听从于齐襄公的命令!】
【而与此同时,鲁国也是这么干的。】
【不要以为这时候的鲁桓公什么也没做,他从上位之初,就开始向郑国渗透势力,在郑国国君死后,他也积极影响郑国的国君选拔,做着跟齐襄公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春秋时代真正的争霸!】
【争霸不是会盟,不是召集诸侯国君一起吃一顿烧烤,搞一次聚会,说一些风花雪月,谈论一些毫不切实际的未来大目标。】
【争霸就是不惜任何手段去干预他国内政,去削弱他国的势力,去毁灭他国存在的根基,然后时刻准备吞并和侵占!】
........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
下一章,看齐国得到了是什么。
喜欢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请大家收藏:(m.8kxs.com)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