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把杯中的啤酒喝掉一大口,长长地叹了口气)
“唉,真的,这周快给我整emo了。”
小艾:(正用叉子戳着盘子里的薯条,闻言抬起头,一脸八卦)
“咋了这是?又被哪个需求方气到了?还是你那个奇葩邻居又搞事了?”
陈默:“都不是,比这还烦。是沟通,纯粹的沟通问题。你说,怎么就有那么些人,你跟他说一件事,他能给你绕到十万八千里外去?”
老周:(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微笑着看着你,语气平和)
“别急,慢慢说。是遇到什么具体的事了吗?”
陈默:“太多了,简直是密集轰炸。先说工作上,我们组来了个新的实习生,让他写一份用户反馈的摘要,就是把核心问题提炼出来。结果你猜怎么着?”
我顿了顿,拿起桌上的手机,像是要展示什么证据一样。
“他给我交上来一个洋洋洒洒两千字的文档!把每个用户的原话都复制粘贴了一遍,从用户早上吃了什么,到最后抱怨天气,一字不落。我要的是‘摘要’,他给了我一部‘用户故事集’!”
小艾:(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哈哈哈,这也太实诚了吧?不过这实习生确实有点不开窍。”
陈默:“这还只是开胃小菜。最让我崩溃的是跟一个合作方对接。我们要确认一个活动的时间和流程,按理说,三句话就能说清:‘我们定在周五下午两点,流程是A-b-c,你这边需要准备x和Y。’”
“结果呢?他从他们公司的历史沿革开始讲,又说到他们老板的喜好,再分析最近的市场环境……说了快十分钟,我硬是没听到一个准信儿!我中间插了三次话想把他拉回来,都被他‘你听我说完’给堵回去了。”
我越说越激动,感觉自己的血压又上来了。
“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把我的问题用文字打出来发给他,他才恍然大悟:‘哦,你就问这个啊!行,我知道了。’”
小艾:(也皱起了眉头)
“我懂我懂!我之前也遇到过这种客户。让他确认一下设计稿的颜色,他能跟你聊两个小时的人生哲学,最后还问我‘你觉得我这条朋友圈发出去会不会显得太高调?’我当时真想拉黑他!”
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表示深切的同情。
“所以,你跟我吐槽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对吧?”
陈默:“对对对,就是一类人!”
我像是找到了知音,连连点头。
“而且最气人的是什么?你还没法说他坏,他也不是故意要骗你或者耍你。他可能还觉得自己特认真、特负责,把所有细节都跟你交代了。”
“你要是表现出不耐烦,他还可能觉得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急躁,不爱听人说话。”
老周:(一直静静地听着,这时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磁性)
“你们说的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但问题的根源,往往不是人品或者态度,而是认知能力的差异。”
他拿起自己的啤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在我和小艾之间流转。
“这就像两个人使用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一个是最新版,处理信息又快又稳;另一个可能还是十年前的旧版本,不仅反应慢,还经常出现各种兼容性问题。”
陈默:(有些疑惑地)
“认知能力?具体是指什么呢?”
老周:“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但在你们遇到的这些沟通场景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他伸出一根手指:“第一,是信息筛选能力不足。”
“我们每天都会接收海量信息,但大脑需要像一个高效的过滤器,自动识别出哪些是核心重点,哪些是无关紧要的细节。”
“你说的那个实习生和合作方,他们的‘过滤器’可能就失灵了。他们无法快速抓住‘摘要’和‘时间流程’这些核心目标,只能把所有接收到的信息一股脑地打包输出,就像一个不会分类整理的收纳盒,什么都往里面塞,最后自己都找不到想要的东西。”
小艾:(若有所思地)
“有点道理。我那个客户,可能就是不知道我最关心的是‘颜色确认’,他觉得他想到的所有信息都很重要,都得跟我说一遍。”
老周:(点了点头,又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是逻辑框架的缺失。”
“一个清晰的表达,背后一定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在支撑,比如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总分结构等等。”
“你可以想象成盖房子,得先有钢筋水泥的骨架,才能往上砌砖盖瓦。而那些沟通混乱的人,他们的表达是没有骨架的,只有一堆零散的砖块,东一块西一块地堆在那里,让人看不出这到底要盖个什么东西。”
“他们可能一会儿说原因,一会儿说结果,一会儿又跳到另一个不相关的例子上,听的人自然会觉得云里雾里。”
陈默:“太形象了!我那个合作方就是这样,说话完全没有逻辑,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我感觉我的大脑都在跟着他的思路做布朗运动!”
我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感觉自己的思路也清晰了一些。
老周:(微微一笑,伸出第三根手指)
“第三,是概念边界的模糊。”
“这一点可能更隐蔽,但影响同样很大。他们对很多概念的理解是模糊不清的,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边界。”
“比如,你跟他说‘我们需要提高用户活跃度’,你心里想的‘活跃度’可能是指日活、月活这些具体数据。但他理解的‘活跃度’,可能就是用户在App里停留的时间长不长,或者客服接到的电话多不多。”
“因为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一样,你们的沟通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频道上,自然会产生很多误解。”
小艾:“天呐,老周,你这分析得也太到位了!感觉一下子就把我之前那些说不出来的憋屈给点明了!”
她举起酒杯:“来,为你的精彩分析,干杯!”
我们三人碰了碰杯,各自喝了一口。
陈默:“那你说,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认知能力的差异呢?是天生的吗?”
老周:“不完全是天生的,更多是后天环境和个人习惯造成的。”
他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也变得更加认真。
“首先,是教育背景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教育,很多时候更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而缺乏对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
“比如,很少有学校会专门开设逻辑课、批判性思维课,教学生如何清晰地思考和表达。所以,很多人虽然学历不低,但在这些基础的认知能力上,其实是有所欠缺的。”
“其次,是信息环境的变化。现在是碎片化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在刷短视频、看短新闻、浏览各种社交动态。”
“这些信息形式往往不需要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加工,只需要被动接收和短暂的情绪反应。久而久之,大脑就习惯了这种浅层次的信息处理模式,一旦遇到需要深度分析和概括的复杂问题,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最后,是思维惰性的积累。思考是一件很耗费能量的事情,所以大脑天生就有‘走捷径’的倾向。”
“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总是被动接受信息,或者满足于一知半解,那么他的认知能力就会逐渐退化,就像长时间不锻炼的肌肉一样,会慢慢萎缩。”
陈默:(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自己对那些人多了一些理解,少了一些怨气。但理解归理解,问题还是没解决啊。”
“总不能每次都让自己这么憋屈吧?所以,我之前跟小艾吐槽的时候就说,这种人,我们不是要原谅他,而是要远离他。老周,你觉得对吗?”
老周:(点了点头,语气肯定)
“你的这个想法,非常正确,而且很成熟。这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自我保护。”
“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远离’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冷漠,但从现实角度出发,这是最高效、最能保护自己的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三个原因。”
他又开始了条理清晰的分析。
“第一,沟通成本太高。就像你之前经历的,跟他们沟通一件简单的事,可能要花费正常沟通十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你需要反复澄清、不断引导、耐心梳理,才能勉强达成共识。而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些宝贵的资源,应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浪费在无休止的无效沟通上。”
“第二,情绪消耗严重。这种沟通往往伴随着误解、争执和挫败感。你会感到非常疲惫,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严重影响你的情绪和心态,甚至可能让你对工作和生活都产生负面看法。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应该主动远离这种消耗。”
“第三,认知污染风险。这一点可能你平时没太注意,但影响其实很大。”
“如果一个人长期浸泡在模糊、混乱、缺乏逻辑的信息环境里,他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你的大脑需要花费额外的能量去处理和过滤这些‘认知噪音’,久而久之,你的思维清晰度和决策效率也会下降。”
“这就像你每天都要呼吸干净的空气一样,你的大脑也需要一个清晰、有序的认知环境。”
小艾:“没错没错!我之前就是因为跟那个客户沟通太多,感觉自己那段时间脑子都变慢了,做设计都没灵感了。后来我干脆把他的需求转给了另一个同事,自己眼不见心不烦,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她深有体会地拍了下手。
陈默:“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更坚定了‘远离’的决心。但问题是,怎么‘远离’才比较得体呢?”
“总不能人家一开口,我就直接掉头走吧?尤其是在工作场合,有时候还真没法完全避开。”
这是我最头疼的问题。
老周:“你说得对,‘远离’并不意味着要撕破脸或者完全断绝联系,尤其是在工作中。它更多的是指建立一种健康的认知边界,学会优雅地管理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
“具体来说,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首先,学会识别信号。当一个人开始长篇大论却迟迟不进入主题,或者逻辑混乱、概念模糊时,你就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高成本的沟通。”
“这时,你就要在心里提前做好准备,启动‘边界保护模式’。”
“其次,掌握温和退出的技巧。当你发现沟通开始变得低效时,可以主动结束对话。”
“比如,你可以说:‘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复杂,我们先到这里,我回去整理一份核心要点,明天发给你确认。’这样既表达了你的立场,又显得你很专业、很负责。”
“或者,你也可以直接转换话题:‘对了,关于xx事情,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更具体、更简单的事情上。”
“再次,降低你的期待。对于认知能力不在同一水平的人,不要期待能和他们进行深入、高效的思想交流。”
“保持表面的礼貌和友好即可。把他们当成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可以交流的对象。这样,你就不会因为他们达不到你的预期而感到失望和愤怒。”
“最后,如果实在无法避开,比如是你的直属上司或者重要客户,那你就要学会管理他们的输入。”
“你可以主动提供一个清晰的沟通框架,比如提前发一份会议议程,或者用结构化的表格来提问,引导他们按照你的节奏和逻辑来沟通。”
“这虽然也需要花费一些精力,但比被动地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要好得多。”
陈默:(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
“原来是这样,我之前就是太执着于要‘说服’他们或者‘纠正’他们,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
“现在想明白了,根本没必要。我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的边界,保护好自己的精力就行。”
我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老周,真的太谢谢你了。每次跟你聊完,感觉思路都清晰了一大截。”
老周:(笑了笑,摆了摆手)
“不用客气。能帮到你就好。其实,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主动想办法解决,就说明你已经走在很多人前面了。”
“记住,保护好自己的认知精力,才能把它用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比如你的家人、你的事业,还有你自己的成长。”
小艾:“好了好了,沉重的话题聊得差不多了!”
她举起酒杯,打断了我们的严肃讨论。
“为了庆祝陈默同学成功解惑,也为了我们三个难得的周末小聚,干一杯!”
“祝我们以后都能远离‘认知噪音’,只和同频的人聊天!”
我和老周相视一笑,也举起了酒杯。
“干杯!”
清脆的碰杯声在安静的酒馆里响起,伴随着窗外城市的霓虹,温暖而明亮。我看着眼前这两个懂我的朋友,心里充满了感激。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请大家收藏:(m.8kxs.com)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