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0章 谁又能坚持到底呢?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养心殿

“衡臣,这件事就这么办吧,你去拟旨,斟酌用词吧。”

胤禛说道。

“是,臣遵旨,皇上,如果没有别的事情臣就告退了。”

张廷玉正好离开。

“先等等,朕有些疲惫,你陪朕聊聊吧。”

胤禛揉着太阳穴说道。

“皇上,您最近为国事操劳,励精图治,要保重龙体才是啊。皇上自登基以来从未有一刻放松,这点臣是知道的。”

张廷玉其实对胤禛这个皇帝是非常佩服的,他觉得这是一位勤政的帝王。

“呵呵,励志图志的皇帝古往今来不少啊,但是在位几十年依旧励精图治,不受蒙蔽,不老糊涂的皇帝可谓是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没有啊,不知道朕如果到那个时候会不会也变糊涂了。”

胤禛自我解嘲地说道。

“皇上圣明,断不会做出糊涂的决断的,微臣相信皇上。”张廷玉坚定地说,他这其实是心里话,他心里其实挺佩服胤禛的,从皇子开始他就觉得四阿哥沉稳,对大清有规划,现在当了皇帝对于这些年的措施使得张廷玉越发觉得圣祖没选错人。圣祖这么些皇子,还就真的是这位皇四子最适合当皇上,这是张廷玉内心真实所想。

“呵呵,像梁武帝和唐玄宗那般,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但中途厌政,是怠于政事还有将权力下放于奸臣之手,最终酿成大祸。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朕虽然是皇帝,但是也是普通人,不知道能否逃过这个定数啊。要么像汉武帝那般,虽然不至于倦政,但多少有些老糊涂,受奸臣蒙蔽,跟儿子刘据反目成仇,最后刘据身死,简直是一出悲剧。”

胤禛感慨道。

“皇上,皇子之中,宝亲王钟灵毓秀,气度非凡,岂是那刘据能比的?而且刘据有争议行为在先,汉武帝晚年朝中奸臣出现,所以他也就着了道,最终酿成悲剧啊。但是这些,在我朝统统不存在,所以皇上不必忧心。”

张廷玉笑着说道。

“是啊,弘历可比刘据优秀多了,是朕杞人忧天了。”

胤禛欣慰地点点头,对于弘历的优秀他是越来越满意了,尤其是上次父子俩对于大清历代皇帝的评价,他真心觉得弘历这个儿子已经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很多看法主张已经超过了他这个皇帝,他欣喜不已,也许汉武帝是怕刘据登基,可是胤禛心里真的希望弘历越早有这样的能力越好。

“衡臣,有人说朕是暴君,说朕政策过于严苛....”

胤禛扫了一眼张廷玉。

张廷玉赶紧一抱拳:“皇上,那些胡话岂能污染圣听?皇上御极以来,之所以没有采取宽大政策,那是因为圣祖晚年施政宽容,这本是圣祖的慈心,但是却被有些官员钻了空子,他们利用圣祖的仁慈,再度肆无忌惮地干着违法的事情,如果皇上继位再次采取宽仁,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非常时期,必须施以高压政策,否则如何能稳住朝纲,又如何能把大清带出泥潭呢?”

“泥潭?”胤禛眼睛里寒光一闪。

张廷玉眉头微皱,“皇上, 请恕臣之罪,有些话臣不吐不快,皇上从登基之初到如今,无时无刻不经历着困难时期,很多时候甚至情况危急,而这些情况恰恰是您的兄弟们造成的,他们不全力扶助新君,反而处处掣肘,给新政制造障碍,这些王爷们大都很有能力,在圣祖朝独挡一面,但是他们却合起来欺瞒皇上,皇上以一敌多,国事本就繁重,却还要时时刻刻警惕着这些王爷们的暗算,皇上....才是真的辛苦。”

胤禛听了这些,眼睛里竟然湿润了起来,张廷玉竟然如此理解自己的处境,不愧是自己器重提拔的臣子。

“皇上....”,张廷玉声音也哽咽了,他太知道胤禛从登基以来面对着什么样艰难的局面,没有人比他更知道了。九子夺嫡多么惨烈,张廷玉每每回想起来都不禁心惊肉跳,那时候的皇上,如果走错了一步就是万劫不复啊。

“你说到朕的心里去了,圣祖的确英明,但是晚年的仁政却使得吏治腐败,这是腐蚀大清万年的根基啊,朕继位如何能不改革,朕难道不想做个仁君吗?不想让那些读书人说朕一些好话吗?当然想,但是情况真的不允许啊,是要朕自己的虚名,还是要大清的万年江山,朕只能选择后者,至于这些身后名声,随他们去吧,朕也不在意。”

胤禛抿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

“皇上,后世一定会明白皇上的苦心,给皇上一个公正的评价的。”

“呵呵,朕才不在乎呢,那时候朕早就不在了,谁听得到呢。”

胤禛摆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皇上,皇上万寿无疆...”

“知道,朕是万寿无疆,但是又有哪个皇帝真的是万寿的?还不是骗人的鬼话。”

胤禛平静地说道。

张廷玉沉默了,他觉得眼前的皇上太真实了,很多事情都是击中要害。

“朕心里着急,想在弘历继位前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仗着朕现在精神还可以,否则,呵呵,这群豺狼一样的官员能这么老实束手就擒吗?朕是得罪了这些官僚和读书人等的既得利益集团,这样的政治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弹。新政成功,也是把朕放在了炭火上烤,如果要担骂名就让朕来吧,不要再留给弘历,大清出一个他们嘴里的暴君就可以了。”

胤禛苦笑着。

“皇上是得罪了当时官僚集团和读书人等既得利益集团,这样的政治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弹。”

“皇上,战国时期的商鞅虽然变法成功,却落得战败身死却被车裂的下场,宋的王安石变法被一度污名化,皆是因为触动了当时的利益集团,所以皇上的新政确实需要很大勇气,但是微臣都担心皇上会被困难所阻,从而停止新政。”

张廷玉严肃地说道,他当时确实担心胤禛会退缩,因为新政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

“朕的勇气也是没有办法,不靠着自己,还能靠谁呢?”

“皇上,臣有罪,没能为皇上分忧....”,张廷玉一脸悲痛。

“不,朕并没有指责你的意思,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在满朝文武中除了怡亲王,也就是你能真正帮助朕做事情了。”

胤禛其实对张廷玉还是很满意的。

“皇上,如今新政实施已见成效,民间对朝廷的评价已经好了不少。”

张廷玉去走访过,确实如此,民间还是很满意新政的。

“哎,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能坚持多久朕也不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只是希望大清的百姓不需要过得这么苦罢了,百姓们苦啊。朕记得翻阅以前的奏折,康熙年间御史赵璟上书说,若以知县论,计每月支俸三两零,一家一日,粗食安饱,兼喂马匹,亦得费银五六钱,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尚有二十余日将忍饥不食乎?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

说着,胤禛看着张廷玉,张廷玉此时也是无奈地套了一口气。

胤禛接着说道:“这折子就是向圣祖哭穷,说地方官的俸禄过低,根本不够一家子吃喝,如果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取之于民。呵呵,呵呵呵,真是千古奇闻,把剥削百姓说的如此冠冕堂皇,大清的官员们真是天才。”

“皇上,这些饕餮之徒,正可以借机堂而皇之地鱼肉百姓。县级以上的府、省级官员,不直接管理百姓,没法直接伸手向百姓要钱,“势必取之下属”,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都得让百姓买单,很多官员索性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于是官场上下串通一气。对下属的贪污,极少数廉洁的上司只能视而不见,明哲保身,而大多数则选择沆瀣一气,捞上一票。”

张廷玉痛心疾首地说道。

胤禛凝视着张廷玉,眉头更加深锁:“大清财政制度也根本没考虑过这些,官员无论是清廉还是贪污,除了依赖这些陈规陋习、苛捐杂税,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官员正规收入少,所以要盘剥百姓,火耗归公算是做了一个正规化收入增加的尝试,虽然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但是也总比没有改变强很多。”

胤禛说完,剧烈咳嗽了几声。

苏培盛马上过来给皇上倒茶、捶背,皇上太过于操劳了,苏培盛心痛不已。

“皇上,您的龙体....”,张廷玉再次哽咽了。

“不碍事,朕说的话有些多了,休息一会就好。”胤禛摆摆手。

许久,胤禛觉得好些了,继续说道:“朕其实很喜欢朱元璋的,呵呵,这个人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

“哦?臣洗耳恭听皇上高见。”张廷玉一愣,怎么皇上会喜欢朱元璋呢?朱元璋可是个暴君啊。

胤禛看出了张廷玉的不解之意,微笑着说道:“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永定税赋,将全国田赋定为固定数额并刻石公示,这是真正的永不加赋,”

“真正的?”张廷玉听了震撼不已,大清也实行了永不加赋,是在康熙五十一年,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规定新丁不再加税。

张廷玉似乎明白了胤禛的真正意思,但是这些话作为臣子不能说出口,也不敢,就连胤禛这个皇帝也不能宣之于口,是的,大清的永不加赋和朱元璋的永不加赋其实不是一个意思。圣祖康熙六下江南,均在康熙五十一年之前,在这一过程中,大清开始征收捐税,要求下江南沿途各地向朝廷“捐献”。

张廷玉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这是圣祖朝的事情,皇上焉能公开说什么呢,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胤禛和张廷玉都是聪明人,自然也适可而止地打住了这个话题,但是税收的事情,胤禛目前确实无可奈何,这一项工程太浩大了。他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再完成了。

“你知道朕之所以喜欢朱元璋,不单单是这个原因,还有很多,明代进士来源很丰富,又军户、锦衣卫、匠户,张居正就是军户出身,南北两京锦衣卫共产生进士247名,还有道士、和尚,呵呵,朕觉得很好,这点大清是比不上的。”

“皇上,您对明朝的书如此了解,真是令臣刮目相看。”

张廷玉服气极了。

“呵呵,这些书现在很少人看了,但是朕是皇帝,不能不看啊,还有,朱元璋见军民多以跪礼为主,便令礼部下令废除,非重大场所,如祭祀祖先、受封等不得下跪,其余拜礼即可。都说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但是他却有着一颗向往平等的心,虽然有些只是表面装装样子,但是如此一来已经实属不易了。”

胤禛感叹道。

“还不止这些,朱元璋可是统一了分裂近五百年的南北,朱元璋登基后,下令仿照汉唐制度编纂《大明律》,允许佃客可以控告地主,地主打伤佃客必须赔偿、打死佃客必须本人偿命。朕想,这也许跟朱元璋自己的经历有关系,他要为百姓出一口气。至于后世说他是暴君,说他杀功臣....呵呵,有些所谓的功臣,不识大体,恃宠而骄,能不杀吗?”

胤禛说着,忽然眼神变得犀利起来,他想到了年羹尧,这样的臣子即便功劳再大,能不杀吗?自从他杀了年羹尧,胤禛忽然变得瞬间理解了朱元璋,儿时读书时张英教他说朱元璋是暴君,是啊,在这些读书人眼里,朱元璋的确是暴君,但是胤禛自己呢,也许是同样的评价吧。

“衡臣,你下去休息吧,今天朕说的太多了。”

胤禛招了招手。

“嗻,微臣告退,皇上也休息吧,皇上,龙体要紧。”

张廷玉关切的眼神看着胤禛。

“去吧。”

胤禛微微点了点头。

张廷玉走出了大殿,他忽然觉得心头千斤重,虽然以前他就知道皇上日理万机,但是今天再次加深了他的认知,皇上就是皇上,皇上所想的不是他们这些臣子能想到的。

喜欢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请大家收藏:(m.8kxs.com)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