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氏略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8章 北魏官员徐庆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徐庆之,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出身于北方军事世家,其家族世代在北魏担任军职,凭借战功积累了深厚的军事根基与部曲势力。在北魏任职期间,徐庆之凭借沉稳的性格与出色的军事调度能力,逐步成为手握实权的中层将领,麾下聚集了一批亲信部众,这为他后来的南归之举奠定了基础。

北魏宣武帝至孝明帝时期,政局日渐动荡。一方面,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宗室与权臣相互倾轧,朝政混乱;另一方面,北魏对境内汉族将领的猜忌与打压加剧,尤其对出身中原望族、手握部曲的将领更是严加防范,动辄以罪名削权夺职。徐庆之深知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家族与自身的处境岌岌可危,开始暗中考量出路。

此时的南朝梁正值梁武帝统治的前期,政局相对稳定。梁武帝为增强国力,积极招纳北方有识之士与军事人才,对归降的北方将领往往给予优厚待遇,不仅保留其部曲统领权,还会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政策传到北魏后,成为许多不满北魏统治的将领的选择,徐庆之也将南归梁朝视为保全家族、寻求发展的最佳途径。

天监初年(约502-504年),徐庆之经过周密筹划,正式决定率部南归。他暗中集结了千余名亲信部曲——这些人多是世代追随徐家的将士,对其忠心耿耿。在一个深夜,徐庆之率部悄然离开驻地,避开北魏边境守军的巡查,一路向南进发。为确保行程安全,他选择偏僻路径行军,白天隐蔽休整,夜间快速推进,尽量避免与北魏军队发生正面冲突。

南归之路充满艰辛。当时南北对峙,边境地带战乱频繁,且沿途多有山林沼泽,粮食补给困难。徐庆之不仅要带领部众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时刻提防北魏追兵与沿途盗匪的袭击。行军途中,不少士兵因水土不服患病,徐庆之亲自安抚伤员,调配药材,稳定军心。他还派人提前联络梁朝边境的守军,通报归降意图,希望能得到接应。

然而,命运却对徐庆之开了残酷的玩笑。就在他率领部众即将抵达梁朝境内、看到南归希望之际,他因长途奔波、心力交瘁,突发急病。当时行军条件简陋,缺乏有效的救治手段,尽管部下全力照料,徐庆之的病情仍迅速恶化,最终在抵达目的地前不幸病逝于途中。

徐庆之的突然离世,让这支南归队伍陷入短暂混乱。关键时刻,他的儿子徐文盛挺身而出。彼时徐文盛虽年纪尚轻,但自幼在军旅中成长,深受父亲熏陶,且凭借家族威望在部众中颇有号召力。他迅速稳定军心,接管了父亲的千余人部众,继续带领队伍完成南归行程。

梁朝朝廷得知徐庆之的死讯后,感念其南归的诚意与决心,对其遗愿予以认可。不仅接纳了徐文盛率领的部众,还对徐庆之的忠义之举给予追赠表彰。徐庆之虽未亲身踏上梁朝土地,但其率部南归的行动,为儿子徐文盛日后在梁朝的军事生涯铺平了道路,也成为南北政权人才流动的一个缩影。

徐庆之的一生,虽未留下惊天动地的功绩,但其在北魏政局动荡之际,为保全家族与部众做出的南归抉择,展现了乱世中将领的清醒与担当。他的猝然离世虽令人惋惜,但其带出的部众最终成为梁朝军事力量的一部分,而其子徐文盛后来在梁朝的军事活动,也间接延续了徐庆之的志向,使其未竟的南归之义得以圆满。

喜欢徐氏略记请大家收藏:(m.8kxs.com)徐氏略记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