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容领着黛玉走在最前面,引着她往今日宴客的正厅走去。
晋州的官员官眷及富绅夫人们都落后一步,亦步亦趋地跟。
时不时抬头看一眼走在前面风华绝代的当朝郡主。
唐朝过后,宋朝理学渐兴,男女大防的规矩一日严过一日。甚至到了女子见一面外男都是坏了名声的地步。
寻常宴客时,男女分席甚至分厅已是常态。
可宋朝之前,如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
男女同席而坐也曾是一番美谈。
理学越发展,对女子的束缚便越大。
孔夫子若是知道自己的那些话被这般曲解,不知道会不会气的骂上他们一顿。
不过当朝确是好了一些。
受益于边境出了两位女将军,朝堂之上又有以黛玉为首的几位文官,往日的枷锁倒是去了些许。
如今,即便是在京中,亲眷聚会或上层贵族宴饮时,也会出现男客女客同处一个厅堂的情况。
皇室郡主亲至晋地,晋州城中,不止夫人们想在郡主面前露个脸,上下官员更是如此。
入了内厅后,竟没有哪个官员提议回他们先前喝酒聊天的地方,都只和自家夫人站在一旁。
钱容事先提点过钱老爷。
这些人今日来,图的不就是郡主么?
没看到今日宴客的桌子比平日大些,一家坐下也不算拥挤。
钱家老爷是今日的主人公,走在黛玉后方,红光满面,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得意。
进了厅内,他声音都比平日响亮几分,
“郡主身份尊贵至极,还请上座。”
黛玉今日来钱家赴宴,虽不全是为给钱老爷祝寿,但毕竟是这种场合。
她摇了摇头,扶着钱容的手,走到下手第一个位置上,红唇轻启。
“今日钱老爷是寿星公,本郡主不愿喧宾夺主,您请。”
钱老爷被黛玉这番话衬得笑意更深,眼角的皱纹里都盛着光,忙连声道。
“郡主折煞老夫了。”
转眼便见黛玉已经入坐,也不敢再请。
只招呼身后的众位宾客按家世等阶入座。
等众人都坐好后,才顺势在主位坐下。
往日郑巡抚也来参加过他的寿宴,那时哪管什么喧宾夺主,他这个主人公都得坐在后方看着。
瞧瞧,不愧是京城来的贵人,这规矩是旁人再怎么也赶不上的。
黛玉都这么说了,其他官员自然不敢不给面子,客随主便,按钱家的安排安安稳稳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钱老爷坐下后,眼角余光不自觉地往黛玉方向飘。
这可是金贵的人儿,不知今日的安排能否让这位皇家郡主满意。
黛玉不说话,旁人也不敢开口。
钱老爷作为主人公更是如坐针毡,正与黛玉说话的钱容使眼色。
钱容正给黛玉递上一碟刚端来的晋地蜜饯,眼角瞥见自家老爹急得快抽筋的眼神,心中暗笑,
““郡主,今日家中安排了几场戏,您看看有什么想听的?”
钱容画出。
钱老爷忐忑的心才稍稍放下,郡主好不容易来一趟,冷了场面就不好了。
忙从管家手上接过戏帖,奉到黛玉面前。
雪荷伸手接过,递给黛玉。
黛玉翻了翻,见与京中的并无差别。
客随主便,她便道:“你们安排吧。”
晋州的夫人中自有懂眼色的,看黛玉的表情便知她兴致缺缺,笑着站起身行礼道。
“郡主在上,臣妇妄言。我们晋州的戏,再怎么排也比不上京城的京戏。郡主在京中怕是早已看惯,不如今日换个别的可好?”
黛玉正把戏帖递给雪荷,听见这位夫人的话,抬眼时恰好对上对方带笑的目光,也顺着答。
“夫人说得倒也是,京中的戏瞧多了,原也不必拘着老例。不知这位夫人可有什么想法?”
看她的位置,只在郑巡抚一家下手第一个,想来她家在晋州城的职位不低。
那位夫人见黛玉搭话,脸上笑意更深,连忙莲步走到桌前,对黛玉行礼。
“臣妇听说郡主在京中时,便喜欢与京中贵女们读书、写词、抚琴、作词。不如今日让我们晋州的年轻一辈,也在郡主面前献个丑。”
“能得郡主几分指点,也是她们的大造化。”
黛玉指尖在桌沿轻轻一顿。
方才这位夫人说话时,她已得知这是晋州通判的夫人,与郑巡抚家表面上看并无牵扯。
她唇边笑意深了深。
转过头先问了今儿主人家的意思。
“钱老爷,你看这般安排可好?”
钱老爷自然不会拒绝。
黛玉这才轻轻抬了抬手。
“夫人不必多礼,谈不上指点,不过是闲来无趣凑个趣罢了。既然是寿宴,雪荷,去取些彩头来,就当是今日的奖励了。”
通判夫人提议时,厅内其他人早猜到她会来这一招。
谁不知道整个晋州就通判家的女儿才名最盛。
今日怕是故意这般提议的,为的就是让自家女儿在郡主面前露个脸。
真是奸诈。
要不是他们也有所准备今儿倒是全给她做了嫁衣。
厅内暗流涌动,黛玉却未留意。
“那可有谁愿意先来。”
通判夫人既然提了议事,自然不会让这个机会旁落。
对着身后招了招手。
“郡主,我这女儿往日最是喜欢您的诗社出的那些诗集,不如让她先来抛砖引玉。”
黛玉才看向刚被通判夫人招过来的女孩。
点头。
“也好。”
说话间,雪荷已经抱着一个檀木小箱子回来了。
出列的通判小姐脸上红扑扑的,眼尾的清亮中又添了几分雀跃。
看着黛玉的目光像是在发光。
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今日……是钱家老爷寿宴,臣女今日就为钱老爷寿宴写一首诗。”
话音刚落,便有丫鬟铺好了纸笔。
“厅前桃李着春裳,
帘外东风送暖香。
玉盏分明仙酿来,
彩笺题就寿词长。”
笔落诗成。
黛玉接过认真看了看。
笑道:“倒是不错,很是应景。”
便让雪荷赏。
通判小姐忙屈膝福身,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
“谢郡主赏!”
接过雪荷双手奉上的莹润白玉簪时,她语气忽然有些踌躇,最终还是将手上一直拿着的素笺递给黛玉。
“郡主您和您诗社出的那些诗集,臣女尽数拜读过。这素笺上是我这几年写得最满意的一首,想送给郡主。”
黛玉看着她眼中的崇拜目光,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伸出纤纤玉手接了过来。
“回去我一定会好好品鉴。若是可以,便将你这首放入下一册诗集里。不知上面可曾有你的名字?”
听到这话,通判小姐激动更甚,连连点头。
“有……有的,有我的小印。”
黛玉接过素笺粗略看了一眼,满意地点点头。
的确比刚刚那首临时所作的祝寿词好上不少。
有些灵气。
她旁边的通判夫人在旁听得心头一跳。
忙也起身谢道:“郡主这般抬举,真是折煞这丫头了!”
她原本只盼女儿露个脸,哪想到能有这般恩典,郡主的诗社已有几年,出的诗集如今在天朝赫赫有名,听说上面的诗都是京中有名的贵女所作。
若是女儿的诗作能入册,往后说亲也多了层金贵的体面。
黛玉一看通判夫人的脸色,便知她在想什么,也没法子,如今京中能入朝的也只有那几位贵女,旁人难有机会。
地方上的人怕是也不敢有太多想法。
所以她只笑着摆了摆手,将素笺仔细折好递给雪荷收着。
“不算什么恩典,也要通判小姐诗好才行。”
通判夫人拉着女儿回到座位上,此刻那小姐脸上的激动还未散去。
郡主果真是大好人。
她从小便喜好诗词、爱读书。
在郡主名声显露之前,除了母亲,家中长辈都不喜她。
常说。
“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往后嫁了人,最重要的还是讨夫君开心”
可自从郡主的诗社声名鹊起,这样的话便再也没听过了。
偶尔家中长辈见她作了好诗,还会夸奖几句。
她知道这变化是因为郡主的出现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她们这些地方小官家的女子。
还没见过瑶光郡主时,她就对她存了几分感激。
是她让她的生活自在了一些。
喜欢红楼之林家有嫡子请大家收藏:(m.8kxs.com)红楼之林家有嫡子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