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们跟着宁野在安全的路边停下脚步,围了上来。
通过视频介绍,他们大概知道,马蹄铁历史相当悠久,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遗址中,就有类似马蹄铁的物件出现,不过那时还比较简单原始,固定方式也和现在不同。
马蹄铁的广泛应用,应该要到公元8世纪。
11世纪时,为马匹钉马蹄铁,已经在欧洲普遍流行。
中国关于马蹄铁的记载相对较晚,有观点认为,宋代就有马蹄铁,但并不如明清时那么普及和重要。
看过视频,古人们都很感慨。
中国骑兵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刘据的老爹汉武帝时霍卫轻骑,到汉光武帝横扫天下的幽州突骑,到汉末曹操帐下的虎豹骑……中国这么多代骑兵,怎么就没早点想到给马匹钉上一块马蹄铁呢?
“马蹄铁能够在复杂地形或坚硬路面上保护马蹄,增强抓地力,有利于马匹的健康管理。”
宁野一边走,一边继续说。
“如果你们打算回去搞水泥路的话,马蹄铁可以普及一下。不过,从长久来看,改进交通工具是势在必行的。”
话说间,众人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平和饭店门口。
当即有负责迎宾的waiter(接待员)过来,宁野掏出手机,将系统发给他的预订信息和waiter进行了确认,然后众人在waiter的带领下进入了饭店,来到龙凤厅。
本以为只是一顿简单的聚餐,谁能想到,一场好戏又要开场了。
不得不说,平和饭店到底是平和饭店。
拿到菜单的那一刹那,就连宁野这个现代人,都被震惊到了。
系统给他们预订的这顿晚餐,一共由冷菜、热菜、点心、甜品四部分构成,共计28道菜!
啧啧啧,不愧要2万多一顿。
厅内的视角不错,正好可以看到江景。
宁野想着,系统花这么多钱请古人吃饭,恐怕不会仅仅只是犒劳或者震撼一下古人。
一想到苏轼他们刚来就有这待遇,宁野立马懂了。
敢情系统这是要让苏轼带着劳之逸、隆三还有牛富贵这几位大厨,品鉴品鉴现代大厨的手艺,然后造福学校的膳堂啊。
但宁野漏了一点,系统的考虑绝不止如此。
统子啊统子,真是从不吃亏。
这么一想,2万瞬间就不贵了。
不过,宁野低估了古人的实力,劳之逸三人虽未史书留名,苏轼可是实打实彪炳史册的美食家。
其余的人或许不会做菜,但会吃啊。
这不,冷菜刚上桌,在宁野宣布“开吃”之后,众人都以一种看似谦和有礼实则争先恐后但又害怕被人看出来的矜持吃法,开始了这顿盛宴的享用。
冷菜就上了四道。
分别是老上海熏鱼,本帮酱鸭,糟三样和酱黄瓜,虽然多,但主要是用来清爽开胃的,众人都是吃了个口感。
“这老上海熏鱼不错,比朕在宫里吃的还要好。”赵顼率先点评,“鱼肉外酥里嫩,甜咸适中,正合朕的口味。”
说罢,他又转向正在品尝的苏轼。
“苏爱卿,朕听闻历史上你以‘老饕’闻名,那你这个‘老饕’就来猜猜,这鱼是怎么做的?”
宁野想,这谁能猜到?
要是吃一口就知道怎么做的话,那还要大厨干嘛?人人都能做国宴了好吧。
没想到苏轼只是顿了顿,竟然很快就开口回答。
“回官家的话,臣以口感推测,这道老上海熏鱼,乃是选用新鲜的鱼类,经过腌制、油炸后,再用一种特制的酱汁浸泡所得,只是,这酱汁是如何做的,臣愚钝,一时吃不出来。”
宁野咋舌。
他当即在网上查了下,没想到,网传的做法,竟然和苏轼说的七七八八差不多。
“牛啊苏子!”宁野当即赞道,“你猜对了!”
冷菜之后,热菜陆续上桌。
什么片皮鸭、本帮红烧肉、水晶河虾仁、本帮鳝丝,还有黑金雪花牛肉粒,获得了张世杰、冉氏兄弟还有劳之逸等“肉食爱好者”的追捧。
扶苏、刘据、霍去病,包括陆秀夫、赵昺以及赵顼,则明显偏好松露油拌面、三虾时令蔬菜以及蟹粉豆腐煲。
上次吃过辣条后,扶苏和刘据都对辣椒印象深刻。
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本着为辣椒代言的“大无私”精神,刘据和扶苏对视一眼,几乎不约而同向身边的人,开始推荐一道原本没被大家关注的菜。
这道菜叫红油春笋海贝。
看到那颜色鲜红的红油,配合刺激性的气味,扶苏和刘据几乎第一眼就认出来,这,可是好东西啊!
赵昺第一个上当。
新宋君臣几乎沿着海岸线撤退,岂会没有吃过海鲜,因此陆秀夫一开始还以为,这不过是寻常的海贝,于是也没试吃,就给赵昺夹了一块。
没想到,赵昺一口吃下后,脖子瞬间红温了。
“啊啊啊!”
赵昺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辣翻天的感觉,只觉得那红油调味后的海贝,爽脆之余,又带给舌尖强烈的痛感。
霍去病在超市当值时,吃过辣条,因此尽管赵昺的表现让人疑惑,他却毫不犹豫也跟进了。
可能是因为扶苏、刘据、霍去病的演技太好,可能是因为众人误解了赵昺夸张的表情,也有可能,是前面酸甜适宜的本帮菜让众人掉以轻心。
总之,在座的不少人都中了计。
看到被红油辣到泪流满面、脸红脖子粗的张世杰、冉璞、隆三还有苏轼,宁野顿时觉得眼前的画面,着实是有趣。
“有这么夸张么?朕怎么不信呢?”
赵顼夹了一块也往嘴里喂,得嘞,又多一个自投罗网的“受害者”。
热菜中有一道菜是苏轼熟悉的,那就是“东坡肉”。
虽说按照正常的时间线,苏轼要几年后才会变成历史上的“苏东坡”,“东坡肉”的正式诞生也要到苏轼被贬黄州以后,但是,正所谓没有无中生有的厨艺,做菜也是一脉相承的。
虽然此时的苏轼,不是那个做出“东坡肉”的苏东坡,但这不代表,现在的他,不会做一盘好吃的猪肉。
至于这盘猪肉叫不叫“东坡肉”,名字并不重要。
“唔……”
苏轼用筷子夹起来一块东坡肉,仔细端详了肥瘦纹理后,眉头微皱,摇头叹息,“可惜了,香料自是极好的。”
“怎么苏子?”
宁野见状,当即来了兴趣,“这东坡肉做得不对吗?”
难道东坡打算教做东坡肉?
喜欢古人来校当特聘,改写华夏意难平请大家收藏:(m.8kxs.com)古人来校当特聘,改写华夏意难平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