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章 长安·巩邑营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蒙恬的主力已经回到了月氏。

朝廷对月氏的管控已经初见成效。从这里向东,已经是相当稳固的大秦的领地了。蒙恬可以将军队交给副将军管理,带领军队缓缓东归,自己则和赵芃驾乘旋翼机,快速飞往长安。

说是张诚、公孙先生要在长安登坛讲学,和商洛山中的隐士们比较学术之长,获胜者可能会有资格成为皇子的正式师父。

张村出来的孩子,去张诚门下受教育,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共识。传统的儒道法三家,大秦有的是老师,但理工一脉,张诚最强,而张村十年,早让每一个人都很清楚,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理工的世界。谁掌握理工,谁就掌握改造这个世界的力量。

文法之类,孩子如果笨一点,只会背书,自然就送去学文法,但凡脑子聪明的,就该送去学理工!

张诚有一句名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张村生活十年,蒙恬很清楚,这话是对的。

学会数理化,制造出来的这门迫击炮,可以轻易秒掉四里之外的单于。

学会数理化,制造出来的旋翼机,空投无数火油炸药,地上的敌人连反击都做不到。

武人最清楚技术有多重要。和战斗力相关的一切,唯有张村的技术是不可取代的。

皇子应该受什么教育,蒙恬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可是找回两个儿子以后,立即就把孩子送到张家拜师了。

能跟着一代大家做入门弟子,和在子弟校按部就班学识字算数,那能一样吗?

甚至蒙铠,百战余生,还坚持先不去军政学院学军略,而是要回到张诚身边做助理,蒙恬都是很赞成的。

在张诚身边混过的孩子,脑子都灵。

扶苏在逆袭长安前把弘毅交给了张诚,蒙恬其实是能理解的,那就是托孤,但是后来做了皇帝,扶苏也没把儿子要回去,说明皇帝也是准备让儿子跟着张诚混的。当爹的,都一样。

那么这次所谓比试一下,这背后可就太值得玩味了。

蒙家的祖训,是要忠君,要和皇家走的近一些。做将军的嘛,你肯定要紧跟皇帝,才能在战争的时候保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战场上去。蒙恬跟着扶苏、蒙毅跟着始皇帝,都是这个意思。

到了下一代,蒙家也愿意和皇家离得近一点。蒙铠在张诚身边,弘毅在张诚身边,这也都是好事。这让下一代有机会在一起,学术相近,更能保证他们未来有良好的感情。

怎么就横插了一杠子,就要弄个什么商山四老来给弘毅做师父呢?

必定有连扶苏也掌控不了的局势出现了。

这个时候,蒙恬觉得自己应该立即出现在扶苏身边。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在蒙恬看来对扶苏都不够忠心。

包括张诚。

以张诚那个惫懒的性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如果能辞去皇家教习的职责,他心中绝不会有什么负担。

蒙恬是大秦的定盘星。

当蒙恬和赵芃在赶往长安的时候,来自巩邑的一个长长的车队也已经靠近了长安。

在长安城南城墙外,这支队伍停下脚步,按照京兆尹的安排划定了位置,开始搭起营帐,将来自长安的各种设备组装起来。

巩邑的工匠们用钢骨架、木板、帆布等等快速搭建起巨大的站台。大到拖拉机、发电机、火车模型、橡胶船、住宅模型,小到琉璃珠、景泰蓝首饰、食品罐头等等,济济一堂。

李灵亲自指挥营地搭建,甚至还在渭河岸上包下了整整一个码头,从巩邑来的商船就停在那里。

展会上,巩邑带来的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卖的,明码实价。

哪一样卖空,李灵就会立即给巩邑发电报,让巩邑立刻补货。

来自天下的上万名精英!来长安凑热闹的关中富户和豪门,整个长安数十万百姓!这就是最好的展场!

李灵早已经决定,这次来长安讲学,运送这些代表巩邑科技的设备过来,巩邑不但不会损失运输费,反倒要大大赚上一笔!

最中心是一个高台,高台上有一块黑板和一张讲台。讲台上还有麦克风。当人在麦克风前说话的时候,声音就可以覆盖整个营地。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里会有60场演讲,来自巩邑的各个学科领袖,工坊里的杰出工程师,甚至是商行的掌柜,都有可能登台演讲,发布最新的消息。

讲台之下,是用帆布和木柱连接制作的马扎,足足有三百个之多。没有马扎的人,可以在草蒲团上席地而坐。

别的学者,都是遵循典客的指导,在朝廷设定的场地登台讲课,巩邑是自己准备了一个会场。面对这个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秦学术大会以皇帝指定的商山四老、公孙尼子和张诚的三堂课为开端,三堂课讲完,整个学术大会就正式开始,而在接下来的三十天里,在长安咸阳有数十个会场,无数学者会轮番登场,开启这一场学术盛宴。

皇帝的计划,是前三堂课程在未央宫进行。

张诚提出,自己的课程需要使用一些教学道具来展示学科内容,自己的课还是放在南城外巩邑的会场进行吧。皇帝倒是允诺了这一请求,大部分朝臣觉得张诚这就叫自己示弱,都不敢在未央宫展示自己的学问,明显是对商山四老甘拜下风。

了解张诚的人不会这样想。韩信就专门去巩邑的营地进行了一番检查,确定巩邑的展品不会泄露军方的机密,才放下心来。

对朝廷上所谓学术之争,韩信觉得那就是扯淡。口舌要是有用,还要兵家做什么?至于说来自山里的隐士想和张诚比学问高低?

韩信看看巩邑营地里的一台蒸汽机。

这东西会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在张村流传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

那些书生们每天活动嘴皮子,能烧开一杯水不?

喜欢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请大家收藏:(m.8kxs.com)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