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培养期末检测结果:A1组微生物群落数量1.8x10?cFU \/毫升,较初始增殖180倍;A2组1.1x10?cFU \/毫升,增殖110倍;A3组3.5x10?cFU \/毫升,增殖35倍。”张明念出最终数据,“所有样本均无杂菌污染,实验成功率100%。”
李锐对着通讯器,语气庄重而自豪:“心月狐、林队,吴刚小队圆满完成月壤微生物培养及‘月尘抗氧化酶’研究实验,实验周期96小时,获取有效数据128组,核心成果包括:硅基耐受菌在三种环境下均实现高效增殖,发现新型高活性抗氧化酶,其辐射稳定性和温度适应性达到地球同类酶的3-4倍。所有数据已全部上传,请求指示下一步任务。”
通讯器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指挥中心主任激动的声音:“吴刚小队,我代表国家航天总局、地面指挥中心及所有科研人员,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你们的发现,不仅改写了人类对月球生命的认知,更为深空探索、月球基地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生物基础!经研究决定,授予吴刚小队‘月海先锋’荣誉称号,后续任务调整为:整理实验样本及数据,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预计3天后,‘星尘四号’飞船将抵达知海科考站,接你们返程!”
“收到!感谢地面指挥中心的肯定!”李锐、张明、刘畅三人同时敬礼,面罩后的脸上满是激动与自豪。陈玥走上前,与三人一一握手:“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誉,你们的专业与勇敢,让这次探索任务创造了历史。”
整理实验样本时,刘畅小心翼翼地将含有硅基耐受菌和“月尘抗氧化酶”的样本管放入专用低温储存箱:“样本储存温度- 80c,密封等级A级,防震缓冲装置正常,可耐受返回途中的加速度冲击。”
张明则在终端上进行数据加密备份:“实验数据已完成三重加密备份,分别存储于科考站数据库、地面中心服务器、便携式硬盘,无数据丢失风险。”
李锐站在生物实验室的舷窗前,缓缓打开遮光板。此时月球已迎来新的白昼,阳光洒在知海环形山的月壤上,泛着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科考站的建筑群如同银色的堡垒,矗立在寂静的月面上。
“还记得我们出发时的代号‘吴刚’吗?”李锐轻声说道,“传说中吴刚砍伐月桂,永无止境,而我们,找到了真正的‘月桂’——这株生长在月壤中的生命之树,这颗能抵御宇宙艰险的‘酶’宝。”
张明望着窗外的月面,点头道:“这不仅是一次科考任务的成功,更是人类迈向深空的重要一步。未来,会有更多人来到这里,建设更庞大的月球基地,而我们,是第一批播下希望种子的人。”
刘畅抚摸着胸前的国旗标识,眼中闪烁着泪光:“从自主对接,到舱外抢修,再到这次生命探索,每一步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离不开地面的支持。这38万公里的距离,隔不断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也隔不断我们对地球的思念。”
通讯器里传来地面指挥中心的祝福,背景音中夹杂着掌声与欢呼声。李锐知道,这次月球之旅即将结束,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知海科考站的灯光,会继续照亮月面的征途;而他们带回的“月尘抗氧化酶”与硅基耐受菌,将成为人类探索深空的新武器,引领着更多人迈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三天后,当“星尘四号”飞船的对接舱门与科考站气闸舱缓缓合拢时,李锐、张明、刘畅三人回望这座他们奋斗过的月球基地,心中充满了不舍与骄傲。飞船启动时,巨大的推力将他们推向座椅,而他们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那片灰色的月壤上——那里,藏着人类未来的希望,藏着宇宙深处的秘密,也藏着他们“砍伐月桂”的荣耀与梦想。
“吴刚小队向心月狐报告,已成功进入‘星尘四号’飞船,准备返程!”李锐的声音透过通讯器,跨越38万公里,传向蓝色的地球。
而月球的知海之上,科考站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依旧在无声地工作,如同忠诚的卫士,等待着下一批探索者的到来。月壤中的硅基耐受菌,在培养箱中继续增殖,它们的代谢产物,将在地球的实验室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人类的深空探索之路,正从这片寂静的月面,向着更遥远的宇宙,不断延伸……
“星尘四号”飞船与知海科考站一号气闸舱完成解锁分离时,李锐清晰感受到座椅传来的轻微震动。他紧盯面前的全息仪表盘,指尖在触控面板上快速滑动:“心月狐,‘星尘四号’已脱离科考站对接接口,姿态稳定,当前高度月面10公里,速度0.8km\/s,请求进入月球轨道转移程序。”
“心月狐收到,轨道转移程序已上传,准许执行。”指挥中心的回应伴随着清晰的信号杂音,那是38万公里星际通讯不可避免的延迟,“注意监测主发动机推力参数,预计15分钟后进入近月轨道。”
张明坐在副驾驶位,双手按在姿态控制杆上,目光锁定飞船外侧摄像头传回的画面:“科考站已脱离视距,太阳能帆板状态正常,无月尘附着异常。主发动机预热完成,推力输出通道检测正常,无泄漏。”
刘畅位于后排的数据处理区,正最后一次核对实验样本储存状态:“低温储存箱温度稳定在-80c,样本管固定牢固,防震缓冲装置压力值0.3mpa,符合返程运输标准。实验数据便携式硬盘已接入飞船主数据库,进行第四重备份。”
飞船主发动机点火的瞬间,一股平稳的推力从尾部传来,没有地面发射时的剧烈震动,只有座椅传来的持续压迫感。李锐盯着推力数值:“主发动机推力30kN,推力偏差±0.5%,轨道转移角度15°,当前高度15公里,速度1.2km\/s。”
窗外的月面正缓缓后退,灰色的月壤、环形山的轮廓逐渐变得模糊。刘畅放下数据终端,望向舷窗外侧:“月球的样子真让人难忘,从这个角度看,知海科考站就像一颗银色的宝石,镶嵌在灰色的绒布上。”
喜欢军工科技请大家收藏:(m.8kxs.com)军工科技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