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季汉演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0章 大汉第四个三年计划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兴汉九年大年初一。

天水行宫,众人齐聚一堂。

今年相较于去年,又多了几副面孔。

比如司马楙、贾褒他们,比如那些从益州迁到天水的世家大族。

这些人的加入,代表着大汉的势力再一次的得到增长。

刘谌举起酒杯,笑着说道:

“兴汉七年,朕从汉中踏上征程。”

“亲率数十万大汉健儿。”

“开始了登基后的第一次北伐。”

“短短两年时间,便拿下陇西三郡。”

“我大军所到之处,百姓亦竭诚欢迎。”

“真可谓占尽了天时。”

“所到之处,皆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此非朕一人之功,亦是诸位之功!”

“诸卿,请满饮此杯!”

在场众人纷纷举起手中酒杯:

“为陛下贺,为大汉贺!”

饮完杯中酒后,刘谌对李骧示意。

李骧立刻起身道:

“奉陛下旨意,对大汉第三个三年计划做总结。”

“大汉第三个三年计划共分三步走。”

“至兴汉九年,前两步皆已走完。”

“其中,国中粮食增产已超过三成。”

“这三成多由下等田产出。”

“全都得益于朝廷兴修水利,积肥堆土。”

“得益于煤炭的大量利用,朝廷不仅超额完成了第二步开矿炼铁的要求。”

“还额外多炼出来一部分钢,这些钢将会在接下来的北伐中,发挥巨大作用。”

“至于第三步,由于伪贼负隅顽抗,未能如期完成!”

李骧讲完,刘谌再次开口道:

“北伐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是国家大计,不算未能完成。”

刘谌说的轻松,众人脸上也满是喜意。

尤其是姜维等人。

从大汉第一个三年计划完成之后,众人便看出这个东西的好处。

在此之前,大汉这台机器只是按照惯性运转。

大汉的官员都是按部就班的干活,说白了就是磨洋工。

但在此之后,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

极大的调动了官员和百姓的积极性。

大汉能这么顺利的进行北伐,三年计划功不可没!

李骧接着又从袖子里掏出一封旨意:

“兴汉九年,按旧例再制订计划!”

“此三年计划同样按照三步走。”

“第一步,巩固三郡根本,并消灭伪朝有生力量。”

“第二步,朝廷计划连通天水到西域,重新拓通通商道路。”

“陛下将此通商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第三步,继续以北伐为首要目标,早日夺取长安!”

听到李骧的话,在场众人不由得一阵心潮澎湃。

自从灵帝丧失西域掌控权后,便再也没有人提及西域。

如今陛下旧事重提,恐怕不止是要和西域通商这么简单!

大汉,成都。

大汉太子端坐大殿之上。

一左一右分别是太尉宗预和侍中樊建。

满朝文武正在专心听着太子刘裕奶腔奶调的喜庆话。

张绍端着酒杯,一张脸激动的像是喝醉了一样。

太子说的这些话全都是张绍一字一句教的。

几天前,儿子从天水回来,给张绍带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帝命太子祭祖,宗正陪同。

张绍心里很清楚,这份功劳陛下并不是赏赐给他的。

而是赏赐给儿子张凯武的。

这两年儿子在北伐大业中,虽然没有亲临战场。

但也算是兢兢业业。

有着这份功劳在,才有自己这次陪同太子祭祖的机会。

儿子已经能支应起张家门楣了。

陛下不是要在陇西和南安大兴学堂?

过了年,就让张然去陇西当教授!

陈寿拿出一道写着大汉第四个三年计划的旨意,在众人的期待中进行宣读。

内容和天水李骧宣读的那份相同之外,又多了一些需要具体实施的细节。

“自明年开始,益州和汉中逐步废除直百钱流通,以纸币作为替代。”

“益州和汉中增加五十万亩桑田,用来养蚕产丝。”

“但只许用下等田,中等田和上等田依然只能种粮。”

“另,兴汉九年六月,大汉举行第二次科举考试!”

大汉的第四个三年计划,带来了一些很新的东西。

纸币的推行并不出乎众人预料,因为同为纸币的边票现在已经在陇西三郡完全流通。

益州和汉中的商人前往天水 做生意的时候,同样也是用边票作为结算,极其方便。

但是那些边票却不能在益州和汉中流通。

离开天水的时候,需要重新兑换成新铸直百钱。

逐渐适应了边票轻便易携的他们,已经不喜欢再带着一大堆的铜钱在益州交易了。

这次在益州和汉中推行纸币,想来不会有什么阻碍。

而真正让人嗅到别样味道的还是朝廷准备连通西域。

陛下为什么要让益州和汉中种桑树产丝绸?

从陛下对通商道路的命名就足以明白。

要知道此前陛下还不允许新增桑田呢。

这意味着什么,大汉的那些商人不会不明白。

那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意味着巨量的财富!

至于如何连通西域,这就不是他们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听得明白就老老实实打开门迎接贸易往来。

听不明白自有汉军上门给他们讲明白,然后再打开门迎接贸易往来。

至于科举考试,那反而不是他们需要关心的东西。

总之兴汉九年的三年计划是这四个三年计划里最简单的一次。

但却是大汉正式向外扩张的第一步。

大吴,建业。

孙酦如同木偶一样在朱先的指挥下宴请群臣。

面对群臣的恭贺声,孙酦的脸上堆满了笑,但心中却无半分喜意。

过了年,孙酦就要成亲了。

皇后不出意外的还是朱氏女。

原本以为成亲之后,朱先就再也无法完全把持朝政。

国家权力多少也要还一点给自己。

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徐徐图之,毕竟自己还年轻。

谁知道朱先居然来了这么一手。

想到这里,孙酦就不由得一叹。

“满朝欢庆,陛下何故叹息?”

朱先的声音在孙酦的耳边响起。

孙酦抬头,正好看到朱先满是醉意的眼神。

孙酦连忙笑着说道:

“朕在想,如此盛景,没有皇后在身边作陪,总是缺了点什么。”

“故而才有一叹,不成想惊扰了大将军,朕之过也!”

朱先闻言哈哈一笑:

“陛下何出此言?”

“陛下乃天子,天子何过之有?”

“来来来,臣敬陛下一杯!”

孙酦赶紧举起手中酒杯回礼。

宴会结束,君臣散去。

回到府中的朱先洗了把脸后,慢慢的啜饮醒酒汤,脑海里全是孙酦刚才哀叹的表情。

鸟儿翅膀硬了,想要挣脱笼子的束缚。

再等等吧,等女儿诞下皇嗣,孙酦小儿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正在胡思乱想间,管家推门而入,来到朱先面前行礼道:

“大将军,魏使正在门外求见!”

管家的话打断了朱先的思绪,朱先的眉头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八月的时候,魏国的使者就来到建业面见自己。

准备向大吴购买一些战船,即便是不能直接把战船卖给他们。

卖一些造船的木料也是不错的。

这个想法立刻就被朱先给否决了。

作为一个仰仗水师的国家,大吴不缺船,更不缺造船的木料。

可你魏国早不买晚不买,偏偏在吴蜀联合军演过后来买。

这其中没有什么猫腻,朱先是不信的。

往好了想是在防备蜀汉,往坏了想那不就是要防备吴国?

这种情况下,朱先怎么会卖船给魏国。

而那个魏使在被拒绝后也没有打道回府的打算。

就这么直愣愣的在建业住下了。

三天一见,五天一拜。

扰的朱先不胜其烦,到最后直接拒之不见。

因为只要一见对方,不管一开始在聊什么,最后总能扯到买船上。

今天大年初一,没想到对方又登门了。

不用想,肯定还是要买船。

朱先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正准备再次把对方赶走。

就在抬手的瞬间,孙酦的哀叹在朱先的脑海里浮现。

让朱先停住了手上的动作。

“让魏使稍待,我等会儿便到。”

管家离开之后,朱先再次陷入沉思。

原本他想把虞汜他们叫来一起商议,但那点私心让他改变了想法。

平心而论,魏国开出的价码并不低。

但朱先作为吴国大将军,肯定是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但今天孙酦的表情让他联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当初孙休不也是被当成傀儡一样对待,还不是被他找到机会逆风翻盘。

自己想要行险,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想要安抚这些人,就得让渡利益出去。

可吴国的地盘就这么大,让渡出去一分,手里的权利就小一分。

到时候如何维持朱家一家独大?

不能维持朱家一家独大,早晚必引来其余人的觊觎。

野心这种东西,是很容易滋生出来的。

这部分利益不能从朱家的身上割!

既然不能从朱家身上割,那就得另辟道路。

魏国就是眼下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想到这里,朱先起身,脸上换了另一副表情往客厅而去。

“今日宫中有宴,某多吃了两杯,望公海涵。”

魏使闻言立刻回礼道:

“岂敢岂敢,今日本不应来叨扰大将军。”

“只是在下离乡日久,建业也无甚熟人。”

“便想着来找大将军一叙,稍解思乡之情。”

朱先抬手示意对方落座。

又嘱咐下人准备酒宴。

紧接着两人便开始闲聊,果然聊着聊着就又扯到买船的事情上。

朱先摇了摇头:

“魏使勿复多言,我大吴水师的船是绝不可能往外卖的。”

魏使对这个结果倒也不意外。

举起酒杯敬了朱先一杯后,便打算止住这个话题。

岂料朱先喝完之后,话风一转:

“魏使在建业呆了这么长时间,诚意本将军已经看的明白。”

“若非大吴水师要扩建,便是卖给你们一些又何妨。”

魏使心中一动,这个话风不对!

于是赶紧说道:

“大将军所言极是,大吴水师能独步天下,靠的就是这些战船。”

“只可惜我大魏水师根基浅薄,便是再有一百年,也难以望其项背!”

朱先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魏使的话既是马屁,也是事实。

“不过水师的船只虽然不能卖给你们。”

“但造船的大料倒是可以卖给你们一些。”

“毕竟吴魏乃是盟友,岂有不帮之理。”

听到朱先的话,魏使激动的差点跳起来。

没想到真被自己猜中了!

朱先居然答应卖给自己造船的木料!

“在下省得!”

朱先笑着说道:

“来来来,喝酒喝酒!”

具体的买卖,朱先肯定不会自己亲自和魏使谈,那样太掉价。

价格也要不起来。

最终这些木料以原本价格上浮五成交易成功。

而且其中的一半需要以实物折算,包括但不限于粮食、军械以及战马之类的物资。

钱这方面魏使可以自己做主,但是粮草军械他就没有资格了。

魏使立刻派人把消息送往洛阳, 交给司马炎定夺。

而在另一边的洛阳。

司马炎难得的心情大好。

入冬之后,北边就接连不断的传来好消息。

虽然司马骏他们并没有把战线往前推进多少。

但因为天气逐渐变冷的原因,刘渊的生存压力逐渐增大。

整个幽州在入冬之后,气温急剧下降。

根本没法行动,再加上从刘渊反叛之后。

司马炎就完全切断了幽州的粮草供给。

更是进一步的加速消耗幽州原有的储备。

而且据细作回报,那个刘渊已经和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发生了好几次争吵。

起因是因为鲜卑人草原习性逐渐 暴露,开始发生劫掠百姓的事。

刘渊对此自然不会容忍,直接让人把那些劫掠百姓的鲜卑人抓住明正典刑。

而作为鲜卑首领的秃发树机能自然要维护自己人的利益。

两人为此闹得很是不愉快。

开春之后,春耕播种又要再消耗一批粮食。

刘渊很有可能会撑不住。

到时候司马骏和王浑他们只需要按部推进,刘渊插翅难逃!

想到这里,司马炎就不由得庆幸。

幸亏自己听了卫瓘和羊祜的建议,果然这争天下不完全在打打杀杀!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m.8kxs.com)三国之季汉演义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