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朝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保护法,更没有律例去规定谁的发明、谁的工艺归谁。
朝廷也不关心这些细枝末节。
谁做得出来,谁就能卖。
谁能卖得动,谁就能占住市面。
而李北玄对这种局面,可谓是又爱又恨。
他爱的,是自己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从后世的记忆,里搬出一整套东西。
无论是科技工艺,还是诗词歌赋,他都能堂而皇之地拿出来用。
但一旦有人把手伸到他自己的成果上,他就恨得牙根痒痒。
说是双标也好,说是不要脸也罢。
但李北玄确实是对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很好。
蓝田实验室里,那些真正能改变局势的高级技术,全都被他当命根子一样扣在手里。
工部要报告,可以给。
但只能给经过阉割的简版。
太常寺想要图纸,可以给。
但关键的比例和配方必定是经过改动的。
李北玄几乎将保密这俩字做到了极致。
而这份谨慎,外人看不透。
许多人以为蓝田,不过是个玩稀奇玩意儿的试验地。
但只有赢世民、三阁老这样的极少数人,才知道那里藏着多少能搅动天下的工艺。
所以赢世民说什么也不允许李北玄对外出售肥料。
但李北玄却觉得,卖一卖,也无妨。
毕竟吐蕃虽然此刻人困马乏,在长安的士大夫眼里,不过是高原上的蛮夷。
可李北玄知道,这群人只有一点真本事。
能打。
那是骨子里的狠,天生的横。
而穷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真要把他们逼进死胡同,那麻烦可就真大了。
那时候,不论武朝愿不愿意,边线都得陪着他们一起流血。
而更要命的是,武朝自己也不是铁打的身子骨。
去年先是连番用兵,从薛延陀打到西域。
虽说不至于穷兵黩武,但国库的银子也被啃掉了一半有余。
紧接着,又遇上晋阳雪灾和士族叛乱。
一来二去,朝廷的底气早没了去年的盛气。
在这种局面下,赢世民是不愿意和吐蕃硬碰硬的。
哪怕真有胜算,那也是一场消耗到底的消耗战。
而朝廷最需要的,不是打一个漂亮的胜仗,而是用几年时间去喘口气,让户部的账面回暖,让军器库重新堆满铜铁,让各道府县的仓廪再一次充盈起来。
所以,最好是找个法子,把吐蕃暂时安抚住。
哪怕不能真心换真心,也要让他们起码在三五年里别想着南下生事。
等到武朝的伤口愈合、血气回笼,再说别的。
“吐蕃人去年过了冬,今年的冬能不能过,还是两码事。”
李北玄慢悠悠的说:“游牧人南下劫掠,几乎是年年会发生的事情,就算平常年都是如此,若是真到了荒年,他们会不会撕毁盟约,大举南下,这一点就不用我来说了吧?”
赢世民闻言,顿时撇撇嘴。
有些不以为意道:“我武朝如今兵强马壮,又有粮食铁器火器,他们就算来,又能如何?”
而李北玄却没有立刻接话,只是无奈的看了赢世民一眼。
因为他很清楚,赢世民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并不真有底。
武朝兵强马壮是事实,但那是按照眼下的账本来算的。
真要硬碰硬打一场长线消耗战,武朝的家底撑得住一年、两年。
却不一定能熬过第三年。
而吐蕃的优势,不在于武备精良,也不在于兵制严密。
而在于,他们可以把战争当作一种生存手段。
牧场荒了,就抢。
牛羊少了,就抢。
冬粮吃尽了,更是要抢。
抢不到就死,抢到便能活。
这种生死线上的战争意志,是中原军队不具备的。
武朝的军伍讲的是编制、军饷、调度与战法。
而吐蕃部众的逻辑则是,活下去才有下一场战斗。
这就是麻烦所在。
你可以一次打得他们丢盔弃甲,却很难让他们在心理上认输。
哪怕败得再惨,只要族里还有男人活着,就能卷土重来。
李北玄明白,若是今年冬天吐蕃的青稞颗粒无收,牛羊损耗一半以上,他们便一定会把目光投向东边。
那时无论武朝愿不愿意,边军都得整装迎敌,而仓廪里的粮也得一石石地往边地倒。
想到这里,李北玄叹了口气。
对赢世民道:“陛下,我知道您心里怎么想的。”
“您觉得,肥料是国之重器,青霉素是镇国之宝,这些东西就是武朝的根基,哪怕打上几场硬仗,也不能落到外人手里。”
“您是皇帝,要护的是国本,不容丝毫松懈,对吗?”
赢世民闻言,没吭声。
只是眼神却像刀锋一样压了过来,显然是在等他接下去。
而李北玄则不慌不忙地道:“可问题是,仗是能打,但仗一打,就要死人,就要耗银子,就要空仓廪,就要动国本。”
“而最要命的,是名声还不好听。”
听到这话,赢世民的表情微微有了些变化。
毕竟如今天下,虽说是中原三分,武朝、魏国、楚国三家并立。
但版图之外,并不都是蛮夷荒服。
西域二十余国、南海诸国、东南的港邦,还有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些夹缝求存的国度,全都在盯着中原诸国的举动。
在这些邦国眼里,三国之中谁才是真正的中原正统,并不只是看谁的兵多、粮足、疆土广,更要看谁能做得了天朝上国的样子。
天朝,要有天朝的派头。
气度、恩威、典仪,一样都不能少。
魏国在这一点上做得不算差。
而楚国仗着海贸和南疆富庶,也舍得打施恩这张牌。
唯独武朝,自从赢世民登基以来,北伐西征。
威是立住了,可恩这面,总归是薄了几分。
若是吐蕃真在天灾之年向武朝求援,而武朝一口回绝,不管理由多冠冕堂皇,在这些小国眼里,那就是见死不救。
传到西域驿馆里,就是冷血寡恩。
传到南海商舶间,就是刻薄吝啬。
再传到东南港邦,就是不配为天朝。
而名声这种东西,看似虚,却是实打实的政治资本。
你若失了这份气度,往后想号召天下,想做共主,就会事半功倍。
哪怕眼下三家平分秋色,可将来若真有一统之机,天下人更愿意投向的是那个既能打,又能养得住人的朝廷。
喜欢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请大家收藏:(m.8kxs.com)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