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
陆齐言被抓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状态。
贞观七月四日清晨。
陆齐言还在书房,整夜未眠,正在反复研读贡生案的卷宗。
看了看时间,准备去刑部点卯时。
自家官邸的大门却被人强行撞开,随后,几个熟悉的人走了进来。
正是陆齐言的同僚和下属。
陆齐言高低是个侍郎,也算是刑部的中层管理层。
被人强闯大门,顿时面露不悦。
沉声问道:“何事?”
可对方不多言,只双手呈上一纸拘押文书。
陆齐言接过一看,脸色瞬间惨白。
“你们说……我……行贿?”
“我行贿谁了?”
“我连信上收信人是谁都不知道!”
“这是什么信?谁的?我没见过!”
陆齐言直接急了,涨红着脸大吼道。
但换来的并不是信任,而是一双双痛心疾首的眼睛。
因为几乎每一个被双规、被逮捕、被查办的官员,在最初被带走的那一刻,说的都和陆齐言现在说的一模一样。
“我冤枉的,我没收钱,我不知道那是谁寄的信,我根本没做过……”
这种场面,兄弟们太熟了。
刑部的老吏、差卒,谁没见过官员崩溃、哭喊、反复否认的样子?
“被人陷害”的喊法,连顺序都一样,几乎就是官场预设台词。
更何况,这次带人的是刑部自己的人,是他陆齐言的同僚、甚至平日里点头之交的下属。
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桩zz事件,也是一种尴尬的内部家务事。
若真放任陆齐言逃脱,那就等于整个刑部自污清誉。
可若照章处置,虽然打落的是自家人,但却能保住整个刑部的清白、保住官署的名声。
那该怎么选?
根本没得选。
于是刑部的人满脸复杂的看了陆齐言一眼,随后直接撸起袖子,把陆齐言给带走了。
……
如果这个时代有“热搜榜”、“每日新闻”之类的东西。
那在贞观七月初五这天,陆齐言行贿被抓一案,绝对是头条里的头条,热榜中的热榜。
长安城内,士庶齐喧,街头巷尾无一例外。
比起前几日那些什么“屠夫执失烈”、“恃宠李北玄”之类只能靠嘴嚼字、靠人转述的舆论,陆齐言这件事实在是太实锤、太直观、太刺激了。
五个长安有名的纨绔在街头追人,当街搜出行贿信件。
信里白纸黑字,虽未落款,却写着“陆齐言大人”五个大字。
信封内还有几张银票,数额虽不大,但已然构成行贿未遂。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还不是传说,而是无数百姓亲眼所见。
甚至东市南街的一个茶棚老板,还站出来大喊:“我当时就在现场!他们几个一开始还吵,说抓不抓那人,我亲耳听到的!”
这一下子,京城百姓下饭的谈资,立刻就更新了。
毕竟陆齐言是刑部侍郎,正五品,虽然不是重臣,但也好歹是朝廷实职命官。
如今竟因“行贿”二字,被当街举报,隔夜押解入狱。
这比当初执失烈屠城和玄武门还刺激。
因为玄武门和执失烈,已经属于旧账了。
而陆齐言,是刚刚抓的,热乎的。
消息一出,不止坊间沸腾,就连朱门士族、书院庠序都在争相议论此事。
士子们原本正被一波“李北玄跋扈”、“外戚乱政”的风向引导得愤懑难平。
如今此事一出,他们的注意力立刻就被转移了。
“什么?刑部的陆大人行贿被抓了?”
“不是吧?他一向号称清廉有守,怎么可能?”
“可是信是真的啊!在街头被人当面搜出来的,五个证人都在,还能假?”
“我看未必是清廉,是藏得深!”
“哼,这年头谁还敢信官场风骨?一个个嘴上讲法度,背地里肮脏得很!”
一时间,长安士林风向大变。
原本一窝蜂地揪着李北玄“强闯铺子、蔑视刑部”不放的那群人,此刻纷纷转而围观起陆齐言的案情。
然而,这还不算完。
就在百姓议论最热烈之时,午后未时,长安街头又传出一桩新消息。
蓝田锦衣卫入城协查。
蓝田锦衣卫,从陆齐言府上,当场查出巨额不明财产!
这个“巨额”,究竟多“巨”,没人说得清楚。
但很快,传言就飞了出来。
“听说查出来的金银、绸缎、玉器足够塞满三个库房!”
“屋后还挖出一个地窖,里面密密麻麻堆着箱子!”
“连那账房都当场吓得跪下,说自己只是帮人记账!”
“最可怕的是,查封的物品上,有一部分竟然连来源都找不到,全是匿名馈赠,连账簿都没有写明是谁给的!”
消息越传越玄,越传越大。
而就在三司百官还在为“贡生中毒案”查无实据而焦头烂额之际,另一道突如其来的消息,却如滚雷一般在朝野炸响。
“你们听说了吗?原来那起贡生中毒案……主办官就是陆齐言!”
此言一出,立刻在整个长安上下,掀起滔天巨浪。
要知道,这起“贡生中毒案”才是近月来最受瞩目的风波。
涉案者为朝廷贡生,死于突发性中毒。
不仅时机、地点、死法皆极蹊跷,甚至还牵连到了执失烈。
赢世民震怒之下,已令三司联合彻查。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御史台,几乎全员出动,绞尽脑汁要查出源头。
可连续十几天过去,不仅无功而返,连个像样的突破口都没找到。
而如今,却忽然有人爆料。
说这案子的最初主事者,正是刚刚因为“行贿案”锒铛入狱的陆齐言?
这简直像是把一堆尚未熄灭的柴火,狠狠倒了一桶油。
风向再变。
声势更烈。
短短半日内,长安城已经传疯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查不到凶手,查案的人就是幕后黑手啊!”
“好一招贼喊捉贼!”
“这陆齐言……该不会就是下毒的人吧?”
“起码是知情不报的人!”
“欺天!欺君!该诛!”
许多读书人、贡生、书院弟子,在这场风暴中情绪彻底爆炸。
而这一切,最终汇聚成一股滔天民意,直压宫廷。
喜欢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请大家收藏:(m.8kxs.com)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