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2章 影视圈地震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除了精心策划的媒体宣传与访谈造势之外,李琦并未停下其创新的脚步。

他紧接着主动联络了在电影发行领域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华影集团,共同商讨并敲定了一套名为“分线分发”的创新型发行策略。

这套策略,旨在精准覆盖不同层级的市场,最大化影片的触达范围。

所谓的“分线分发”模式,其核心在于因地制宜、差异化排片。

具体而言,在一线城市等经济发达、观众消费能力较强、且拥有先进放映设备的地区,主打提供沉浸式观影体验的Imax巨幕版本以及高清画质版本,以满足这些地区观众对视听效果的极致追求。

而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域市场,则侧重于与当地的“红色院线”或主旋律影片排片优势明显的影院合作,确保影片能够深入基层,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充分发挥其作为献礼片的教育和宣传功能。

无独有偶,成大事者总需要历史的机遇。

2004 年,一项名为“彩铃”的电信增值业务在华夏大地蓬勃发展。

成为年轻人彰显个性、追逐潮流的新兴方式。

李琦果断决策,将《建国大业》的电影元素,巧妙地植入到这项方兴未艾的电信增值服务之中。

一个石破天惊的营销方案随之出炉:

“即日起,全民可免费下载《建国大业》的主题曲《追寻》作为手机彩铃!此次下载所产生的全部费用,均由《建国大业》剧组承担,用户无需支付任何成本!”

这一消息通过报纸、电台以及初具规模的门户网站发布后,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引发了全民性的轰动和热议。

无数手机用户,尤其是年轻群体,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这尼玛是真的假的?”

“竟然还有不要钱的彩铃?!”

要知道,在2004年的市场环境下,单独下载一条彩铃的正常价格是两块钱。

如果用户订阅的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彩铃音乐盒”之类的套餐服务,价格或许能优惠至每月一元钱,通常包含三首彩铃,但这份开销是每月都需要支付的。

对于当时平均收入水平并不算高的普通民众,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而言,这几元钱虽非巨款,但也需要稍作思量。

如今,竟有如此“免费午餐”降临,其吸引力可想而知。

果然,活动上线短短数日,《追寻》彩铃的下载量便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至超过5000万人次。

这个惊人的数字,直接追平了另一首火爆全国的彩铃神曲《两只蝴蝶》所创下的纪录。

没错,尽管李琦的出现改变了某些轨迹,但《两只蝴蝶》这首极具网络传播特质的歌曲,终究还是在2004年如期上线,并迅速风靡大江南北。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其彩铃下载量就突破了5000万次。

据行业内人士乐观预估,其最终总下载量极有可能超过2亿次,堪称彩铃发展早期现象级的标志性作品,奠定了其在该领域的“神曲”地位。

然而,谁又能预料到,《两只蝴蝶》刚刚创下的纪录,竟如此迅速地被《建国大业》的主题曲《追寻》打破?

若单论歌曲本身的旋律亲和力与大众传唱度,《追寻》作为一首主旋律难以匹敌。

但它拥有一个无可匹敌的绝对优势——免费!

在“免费”这把利剑面前,许多潜在的传播壁垒都显得不堪一击。

当然,掏钱肯定是不可能掏钱的。

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在于:

李琦作为词曲版权方,放弃了这首主题歌应得的版权费用。

而电信运营商部门,则将此举措视为支持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主旋律影片的一项公益活动,免收了正常的通信资费通道费用。

如此盘算下来,版权方和渠道方牺牲了部分直接收益,但却换取了巨大的曝光量和社会美誉度。

谁也不吃亏,只有广大的老百姓则真真切切地获得了实惠

“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追寻不忘的初心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

许多用户最初是抱着“反正不要钱,试试看”的心态下载了这首《追寻》

尤其是李琦的粉丝,纷纷在天涯论坛上发帖。

“李琦大佬啥时候再发个人专辑啊?盼得我花儿都谢了!”

“这首《追寻》真心不错,大气!”

“那必须的,也不看看是谁作词作曲的,李琦出手,必属精品!”

随着李琦的这两招,《建国大业》的讨论量再上一个台阶。

大街小巷,就连一些老头老太都知道有一部电影《建国大业》再过几个月要上映。

“听说有一百五十多个明星参演?哎呦喂,那得是多大阵仗啊?”

“活了一辈子,从来没听说哪部电影能有这么多角儿!”

“这得去看看…”

他们让儿女、孙子辈的给自己换上彩铃。

等着到时候也看看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当一部电影被所有人都知道的时候,那就意味着这部片子的票房绝对不会少。

这就是宣发。

按照惯例,商业片的观众有百分之三会进电影院。

5000万人知道这部电影,有百分之三的人进电影院就是 150万人次。

5亿人知道这部电影,百分之一的人进电影院就是 1500万人次。

每张票价 20,那就是 3个亿。

如今,《建国大业》的认知度,凭借其独特的营销组合拳,恐怕已远远不止覆盖5亿人。

甚至可能触及了10亿量级的国民……其票房潜力,令人无限遐想。

若要问当下对《建国大业》关注度最高、讨论最为焦灼的是哪个群体?

答案无疑是华夏影视圈内的同行们。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部影片的票房大爆几乎已是定局。

然而,面对这种“阳谋”,大多数竞争对手只能徒呼奈何,眼睁睁看着热度被其独占,却想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策略,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和焦虑。

而最最着急的是那批还没有上车的演员…谁都知道李琦的地位,也知道《建国大业》里面有明星大腕 150人,可左等右等,人家《建国大业》剧组压根没有给他们打电话,那岂不是说明,他们“不够格”?

压根算不上腕?

以至于,整个娱乐圈地震了。

以往这些老神在在的演员明星们一个个疯狂地找关系,给李琦、黄建打电话。

“黄导,求您想想办法,无论如何让我在片子里露个脸,哪怕只有一个镜头,演个冲锋的士兵、站岗的卫兵,或者背景板里的路人甲都行!”

“对,对,对!片酬什么的根本不是问题,我们愿意零片酬出演!”

“哥,不,爹!我叫您爹了行不行?就请您帮帮忙,拉妹妹一把,这机会对我太重要了!”

“…”

感谢“风起雾渐散”、“用户名“、“85年老玩家眼花不要喷“、“凉山的炎帝”的打赏。

拜谢!

喜欢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请大家收藏:(m.8kxs.com)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